临近中午。 李自成进入皇宫。 李自成带来中高层核心将领,拜见皇帝,参加朝议。 其中有多名是面如锅底的粗汉子,他们第一次进皇宫,感觉无比新奇,左看右顾,指指点点,惊叹不已。 但就是这样的粗汉子,进来马上得到皇帝召见,进入皇极殿。 从苦等的百官身边,擦肩而过。 与道貌岸然,举止风雅,衣冠整洁的朝官们,形成鲜明对比。 而且他们并不对首辅等高官施礼。 百官心中憋着的气恼,找到了个宣泄口。 “粗鄙!” “若是脱下甲胄,他们与庄稼汉没什么两样。” “李自成手下尽是些粗俗无礼之人。” “陛下到底是怎么想,这些庄稼汉都可以召见,对我们这些朝廷重臣,却置之不理。” 说李自成领来的将领是庄稼汉,他们倒是说对了。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些庄稼汉,已是历经百战磨炼,尸山血海中杀出的真正勇将。 战场上,手中刀剑便是真理。 能忠于职守,擅于带兵打仗,常打胜战,并能活着回来的,方是战场强者。 从没上过战场,只会纸上谈兵的朝臣,尤其是文臣,当然不能理解了。 此前,大明重文抑武,参加征战相关决议的,大多是这种文臣,而文人嘴巴最能说,人数又多,往往主导战争方向。 打赢了,是他们运筹帷幄的功劳。 打输了,哭嚎几嗓子,责任推给前线将士。 反正他们不用上战场,死的也不是他们的子孙。 使得提着脑袋在前线拼命的将士,有时候还要蒙受冤屈。 热血报国的武人,也渐渐心寒。 今天,崇祯反其道而行。 摆明态度,偏重武人。 宣召进入朝堂,决议征战兵事的,多数是上过战场厮杀的武人,或文武双全的大臣。 少数是知兵的文臣,负责出出主意,处理后勤内政等杂事。 皇极殿内。 崇祯高坐皇位。 王承恩站在一旁。 下方,李邦华、倪元璐、李自成等,各自禀报了所负责事务的进度。 接着,崇祯对李自成带来的核心将领进行封赏。 李自成带来的人,忠诚度意外的高,全在70以上。 封赏过后,又都提升到80以上。 李自成挑人眼光挺准,至少忠心是够了。 他挑选的这几名将领,要一同前去山海关。 因此,崇祯特意叫李自成带来看看,主要也是看忠诚度。 如果没问题,才好一同密议进兵计划。 刚开始谈到御驾亲征山海关,抵抗清军。 户部尚书倪元璐,苦着脸道:“陛下,老臣也知兵贵神速,眼下粮草暂时还能供应,但实在是拿不出饷银,能否请镇西王……先帮忙垫上?”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户部管理国家财政。 出动兵马前,依照惯例,户部要把粮草和银子给到兵部。 兵部把军饷要发到兵士手中。 这也算是安家费,比平时军饷意义更加重要,必不可少。 李邦华、范景文等老臣面色暗淡下来,心内叹息,他们清楚倪元璐说的是实情。 税赋本来就收不上来多少,又遇到顺军包围京师,户部库存所剩无几。 他们是知道,皇帝也穷,不然不会苦哈哈的向大臣借钱了。 所以倪元璐只能寄希望于,镇西王李自成那边先垫上。 然而,堂堂天朝上国的户部尚书,请求刚归顺的贼寇主帅帮忙垫粮饷,是何等的羞愧和丢脸。 李自成爽然一笑道:“我先垫上也是可以,不过,陛下如今有的是银子呢。” “有的是银子?” 倪元璐、李邦华等疑惑的目光,投向崇祯。 崇祯笑而不语。 一旁的王承恩,知趣的宣读了昨夜收获的大致账目。 老臣们听到最后,全都惊愣当场。 半晌后,李邦华颤声问道。 “王公公,老夫可能耳朵不好使,不知是否听错了,折合白银两千多万两?” “李卿没听错,正是两千多万两。” 崇祯给出肯定回答。 倪元璐、李邦华等老臣们顿时惊喜万分,激动得手舞足蹈,喜极而泣,长笑不止。 “老天爷……老天爷开眼了!” “这正是,久旱逢甘霖呐。” “我大明洪福齐天!” “不,是陛下的英明决断。” “对对对,是陛下英明决断!” 几个老臣相对都是清廉正直,早上听说东平侯这等世家勋贵,也被当场斩杀,连夜抄家诛族。 老臣们想等大事决议之后,再劝皇帝不要杀戮太过,以免落下暴君口实。 但东平侯府中,光是藏银就有八十几万两,良田地契加起来几千亩。 证实不仅是个巨贪,还大肆侵占百姓良田。 而崇祯向大臣勋贵借银子时,东平侯也哭穷,只借出五百两,还说是卖了收藏的字画等,东拼西凑所得。 仅是这一条,便是欺君之罪。 这样看来,抄家诛族不为过。 反而证明崇祯的决断,显得有先见之明。 崇祯心内清楚,这不是先见之明,而是自己知道大明这个时期的官僚勋贵,没几个手脚干净。 尤其是跳出来对抗新政的反对者,必定是触及他们利益,屠刀收割过去,一刀一个准。 由于缴获巨额金银钱钞。 不仅解决了急缺粮饷的紧急情况,也有钱赈灾了。 到处有百姓造反,主要根源就在于天灾严重,朝廷又赈灾不力。 要是朝廷有充足资金赈灾,官员也足够尽心尽力,让灾民能活下去,民怨就不会那么大,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造反。 有钱,就好办事。 兵务议定之后,崇祯宣布。 “昭告天下,国库拨款一千万两白银赈灾,灾区官吏的俸禄等,也由这里支取。” “贪墨赈灾款一两以上者,满门抄斩!” “借灾情谋私利者,满门抄斩!” “赈灾不力者,满门抄斩!” “赈灾兹事体大,由范爱卿全权负责。” “老臣接旨。”范景文躬身施礼,心头倒吸一口冷气。 一向有些优柔寡断的皇帝,如今办事却极为果决。 这道圣旨下去,必是举国欢腾。 超大手笔赈灾,能从根上解决民乱问题。 昨天张榜宣布了减免赋税,作为以农耕为主的国家,受灾地区等于是失去财政收入,地方官吏俸禄没有了着落。 欠俸禄如何叫人用心办事? 长久必生事端。 老臣们正担心地方体系生出变故。 如今才知道,皇帝陛下有强力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