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烟

十八年前,北胡南侵大燕,大燕无力抵抗,只能任由胡人的黑旗军在燕国北境肆意烧杀抢掠。燕皇之弟明王殿下义愤不已,暗中在自己所领骑兵之中抽调精锐三百组建镇北军,赴北境参战,不日击退数万黑旗军,但这支军队却未被世人所知,此战之后,销声匿迹。十八年后,北胡再...

作家 青埂峰 分類 军事 | 41萬字 | 100章
生机
一秒记住、永不丢失!

    “噬参虫”,秦叔安想到此,不禁念出了声。

    周大夫听得模糊,不禁问道:“你说什么?”

    “噬参虫”,秦叔安又重复了一遍,“百图的国宝噬参虫,传说其身沾血便融,化得的汁液能麻痹伤口,使人暂时呼吸骤停,生命体征暂止。此时汁液开始随血液行变周身,排毒补血,养气固元。待汁液耗尽,生命重启,其滋补保身之效无可比拟,说它能起死回生或也不是妄言。”

    “金汁续命,破茧重生”,周大夫恍然大悟道:“此法可行,此法可行”,周大夫欣喜不已,貌似那缕阳光就要破云而出了。但转念又一想,情绪再次忧郁起来:“噬参虫太过难找,至今在我大燕境内还没被人发现过,此时青衣将军命悬一线,怕挺不过今晚,时间如此紧迫,到哪里去找呢?”

    秦叔安也是当年有幸见过一面,如今再去,恐老者都已经过世了,彼时的山估计也被百图人踏平了,想到此处,不禁暗暗伤怀,像寒夜刚升起的篝火,被人泼了满满一盆的凉水。

    慧空大师听罢二人的谈话,却是兴奋不已,开口说道:“阿弥陀佛,我这里倒是有一只银白色的小虫子,和秦施主所说得倒有八九分形似,是去年百图的一位权臣所赠,就养在藏经阁三楼,也是以百年古参为食,不知是否是二位所说的噬参虫?”

    周、秦二人如同失散多年的父母找到了自己的孩子一般,不禁眼含热泪,兴奋并略带哽咽地齐声说道:“快拿下来,快拿下来!”

    不待慧空大师发话,净凡和尚早已几步窜上了楼。不一时,捧着一个精致的琉璃瓶子小心翼翼地走了下来。

    周、秦二人赶忙起身去看,见其指甲般大小,体态银白通透,背上薄薄的羽翅有些残破,被人用刀剪去了大半,估计是不能飞了,此时正啃食着人参片,大口大嚼,吃得不亦乐乎。

    “是了,就是这个”,秦叔安从净凡和尚手里接过瓶子,又细看了一番,然后兴奋地喊道:“和我少年时所见的一模一样,这个还比我见的那个还大些呢”

    “好,好”,周大夫从旁附和道:“那咱们快开始吧,早些施救,青衣将军活命的机会就大些”

    说罢,二人便开始替青衣将军割甲去衣,擦去伤口周边的污渍血块。秦叔安手持着医用手钳轻轻夹出了瓶子里的噬参虫,拿去其嘴里叼着的参片,把虫子移到青衣将军的伤口处,往下一放,只见一股白烟升腾散去,噬参虫立时化成了一滩淡白色的汁液,顺着伤口流淌开来,蜿蜒的小溪一般,像母亲喂养初生婴孩的奶水,像王母娘娘玉杯里的琼浆玉液,更像观音菩萨净瓶中的复生甘露。

    不一时,便渗到了青衣将军的身体里。青衣将军轻哼了一声,嘴角微咧了一下,便连那微弱的气息也没了。

    青衣将军的身体他们不敢擅自挪动,只是找来了一张狼皮毯子,轻轻盖在了青衣将军身上,周、秦二人寸步不离,静观药效。慧空大师由于寺内有要事处理,在此处干站着也帮不上什么忙,念了一口阿弥陀佛,便转身出去了,此处一应所需交由净凡和尚照应。

    为什么青衣将军会出现在这里?秦叔安事后从净凡和尚口里得知,战事过后,慧空大师恐战场尸体无人掩埋、腐烂发臭,会引起瘟疫,便派净凡和尚领着数十僧人前去掩埋,顺便再看看两军兵士里有没有活口。如赤龙军有活的,赶紧送寺救治;如黑旗军有活的,就地掩埋,免他再受世间苦痛。

    净凡和尚率众到达交战地后,顿感一阵血腥气迎面扑来,浓重得让人一时难以呼吸,然后便看见黑压压一片片的死尸,人的,马的,横七竖八的满地都是,看着甚是凄惨。“阿弥陀佛”,净凡和尚不禁叹了一声。

    不远处,三五只野狗已经顺着气味赶过来了,不停地嗅着、啃着。与野狗相比,更多的是难民,困窘到已经讲不起仁义是非的难民。只见他们躬腰屈膝不停地在死人堆里搜索,有的甚至骑到了尸体上,敌方的,我方的,肆意翻找挖寻。

    净凡和尚看不过,只觉心中抑闷难舒,立时气聚丹田,用力大吼了一声,吓跑了野狗,难民们顺着声音朝这边望来,呆立着,像个木鸡。净凡和尚再次把气运足了,透过胸腔大喊一声:“滚”,吓得难民们顿时四散而逃。

    尸体清理工作一直持续到戌时,白盘似的月亮洒下的光辉在此刻显得分外清澈皎洁,众僧都在紧张的忙碌着,没了言语,没了慨叹,没了恐惧,只有些许的疲累。经过了熟悉期之后,他们对这份工作也变得驾轻就熟了,收拾这战场,就像收拾世隐寺的前庭后院一般,血见得多了,不过是一种有腥气的红色液体罢了。

    即将完工的时候,让原本平凡的工作变得很不平凡的事情却发生了。一名僧人搬动尸体准备往埋尸坑里拽的时候,发现尸体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一看就不是普通士兵,看其衣着样貌,和难民口中所传的青衣将军甚是相像,也来不及多想,不禁高呼:“我找到青衣将军啦!”

    净凡和尚几步赶过来,细观其形貌,确是颇像口口相传的那位领兵抵挡黑旗军的神武将军,上前测了测鼻息,半天没有气息吹过手指的那种温热感,不禁叹道:“阿弥陀佛,真是天妒英才!将军已去,好生埋了吧”

    说罢就要起身。这时青衣将军突然轻咳了一声,气声很小,但净凡听得真切,忙问大家:“你们听到了吗?”

    众僧人道:“听到了,你让我们把他埋了嘛!”

    “不是这个,他刚刚咳了一下,听到了吗?”

    众僧人面面相觑,都摇着头,有一僧说道:“人都没气了,怎么能咳?”说罢,便上来搬尸体。

    “等等”,净凡和尚拦住了他,怎么会听错呢,他明明听得很真切。莫不是我佛慈悲,冥冥中给了我这个点化,或是他死得不甘,托魂相告。不管怎么说,都要把人抬回去,就算人死了,也要修个好一点的坟墓给他,这是忠臣良将,生前为国为民,战死了也应该有一个好的归宿。说罢便命两个僧人将其抬起,准备回寺。

    “那这长枪怎么办?”,之前发现青衣将军的僧人喊道。

    净凡和尚转头一看,发现不远处有一柄沾满了血污的长型兵器,隐隐中透着点点银光,若不细看,直当是寻常兵士的红缨枪呢,心想这必是青衣将军所执的兵刃。军人视手中兵器为自己的第二生命,想此银枪也是追随青衣将军南征北战、杀伐无数,纵是此次青衣将军离了人世,它也应该一同前往、不离不弃才是。想及此处,便回道:“一同拿着”

    僧人听罢,握枪一提,竟没提起来。运足了力,再一提,才颤颤巍巍抬了起来,摇摇晃晃的看似要倒。身旁的僧人见状,赶忙伸手去帮。两个一起抬,才轻松了些。

    净凡和尚走在前面,身后抬着青衣将军,再往后是青衣将军的那柄亮银枪,在微凉的夜色下,领着众人急急地朝世隐寺行去。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