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李安之的渡酒肆開張的日子。 按理來說,李世民是要去看看的。 但考慮到渡酒肆剛剛開張,人多事雜,自己前去就是給諶兒添亂。 再加上最近事務堆積如山。 所以就準備待到晚點熱鬧勁兒過去了,再前去道喜。 可誰知好不容易偷得半日閑,剛要偷偷溜出宮去,就看到魏征那愣頭青快步走了過來。 李世民深呼吸一口氣,將心中不耐地情緒壓下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臉笑意,“魏大夫這時前來,所為何事啊?” 魏征一臉鄭重,看著李世民說道:“陛下,敢問陛下最近可是在讓杜大人查妖僧法雅一案?” 這事兒不算隱蔽,其實與其說是查法雅,不如說是李世民為了對裴寂動手的一個借口罷了。 太上皇信仰佛教,所以就有了僧人可自由出入皇城的由來,而裴寂與太上皇相交甚密,也就與僧人法雅有了許多接觸。 李世民也不藏著掖著,點頭道:“是有此事?” “怎麽?魏大夫對此何有看法?” “莫不是要為法雅求情?” 魏征搖了搖頭,說道:“皇宮重地本就不應有僧人出入,陛下禁止僧人出入皇城,本就是應該的。” “那法雅不滿陛下旨意,妖言惑眾,理應問斬,死不足惜。” “只是臣以為如今我大唐佛教鼎盛,信徒遍布。” “若是此案波及眾多,唯恐民怨四起啊。” “崔氏畢竟是望族。” “陛下,有些事不急於這一時啊!” 此話說的隱晦,其實話裡話外的意思就是,要拿僧人法雅一事對裴寂開刀,此事不妥。 李世民對清河崔氏下手的事情早已傳開,雖說打壓世家並無不妥。 但看這架勢,李世民是要把崔氏往死裡逼。 凡事都要講個循序漸進,陛下此舉似乎就顯得有些冒進了。 對於打壓世家,魏征自然是一萬個讚同。 也正是因為讚同,所以魏征更不能選擇視而不見。 理由無他。 七宗五姓這些世家的勢力太大了。 就拿上回來說,可以說在大唐赫赫有名的商會,無一不是七宗五姓手底下的。 而李世民驟然對清河崔氏下手,勢必會引起其他世家大族的警覺。 若是逼急了,這些世家大族抱起團來,李世民該如何應對? 所以這事顯然是李世民急躁了些。 李世民眯起眼,臉上沒有一絲表情。 而魏征則是被李世民盯得心底打鼓,冷汗直流。 其實他大可不必說這些話,身為前朝降臣,他的身份是很尷尬的。 能夠得到李世民的重用,已是萬幸。 所以他原本只要恪守本分,兩耳不聞窗外事,完全可以保全自己,直到告老還鄉。 但也正因為李世民不嫌他降臣身份,反而看重自己,委以重任。 所以這些話他不得不說。 陛下自登基以來,胸襟開闊,文武全才,知人善任,從諫如流。 絕對可以說是一代明君。 正因如此,魏征才會在今日面見陛下,把這些話說出來。 靜。 殿內殿外是絕對的安靜。 魏征似乎已經聽到自己心臟的跳動聲。 緊張、害怕、試探。 各種情緒交織,叫魏征心裡亂成一團麻。 魏征低著頭,不敢抬頭去看李世民。 但他能夠猜到陛下的臉上一定冰冷無比。 也許會懷疑自己跟裴寂有牽連,也許會猜測自己跟世家有些什麽利益。 也許會相信自己的一片忠心。 過了不知道多久。 此刻的時間似乎顯得格外漫長。 魏征聽到一聲沉重的歎息。 緊接著,有一張手掌落在自己的肩膀。 陛下的聲音隨後而至,“辛苦魏大夫。” “你的意思朕都明白。” “只是朕問你。” “倘若他人有錯在先,而魏叔玉主持公道,卻三番五次被人欺辱,你這個為父的,又該如何?” 魏征不假思索道:“若是他人有錯在先,臣必將為他···” 話沒說完,魏征便陷入沉思。 魏征此時也被這話震驚了。 他不是沒聽說李安之的身世,只是如今陛下親自坐實了李安之的身份,讓他有些意料之外。 李世民不是不知道自己此舉有些急迫了。 但他的腦海中,總是不經意間浮現李安之的身影。 上元節那天,不止是長孫皇后心有感傷。 就連李世民也時常會想起,那間偌大的宅院中,孤單消瘦的身影。 所以在知曉崔氏對李安之咄咄相逼時,李世民是極為憤怒的。 尤其是知曉,崔氏帶人圍了李安之的家。 憤怒! 懊悔! 複雜的情緒充斥著李世民的內心。 他是李唐江山的皇帝,但同時他是一個父親。 為何要對崔氏下手? 為何要把崔氏趕盡殺絕? 只是為了給這個遺失多年的孩子,出一口惡氣。 這是李世民在用自己的態度告訴李安之,不管遇到什麽困難,不管有再多人與你為敵。 這一次! 下一次! 乃至今後漫長的歲月中。 為父再也不會丟下你。 思索再三後,魏征說道:“臣知曉。” “陛下,還請以江山社稷為重。” 李世民眯起眼,話已經說到這份上了,魏征還這麽頭鐵。 剛欲開口斥責。 就聽到魏征說道:“崔氏一事之後,還望陛下莫要意氣用事了。” —— 長安西市,渡酒肆。 李安之不是很懂唐朝的禮節,按著現世的習慣,抽空去樓上的雅間敬了幾杯酒。 約莫過了一個多時辰。 杜如晦一夥人吃飽喝足,不可謂不盡興。 幾人在李安之“吃酒莫談國事”的叮囑下,也是隨便胡扯起來。 拋開了朝堂上的事,也就少了許多負擔。 談話多了,酒也就喝的多了。 雖說千金醉度數不高,但還是比尋常的酒要更容易醉人。 再加上期間又要了些清寒酒。 幾人走出門時,步履都有些不穩了。 李安之連忙差夥計攙扶著,還沒走到門口。 就聽到長孫無忌突然說道:“哎,老杜,老房,你們看前面那牽著馬車的是不是侯君集那小子?” 能說出這話,足以證明長孫無忌確實喝大了。 說話都有些不分禮節了。 這也側面證明了,長孫無忌今天確實高興。 至於為何,當然是因為這外甥有出息啊。 征討突厥一事有了新思路。 但看到侯君集這小子,長孫無忌的心情就有些不太好了。 之前就是你為難我這好外甥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