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劉可早早起了床,頭還有一點痛。 昨晚一不小心,喝了好多好多酒。 現在他處於養望階段,可不敢懈怠。 雖然他是名正言順的揚州刺史,但是他沒打算搬遷到刺史府,那是個空架子。 來到縣衙,就聽說郭嘉跑到牛角山去了,糜竺在統籌商道,召集商人開會呢。魯肅和陳群倒是在處理公務,而荀攸在幫忙整理文件。 劉可突然想到,他沒有給荀攸安排事,於是約他一起巡察東陽。 荀攸領命,到了外面,他直接請罪道:“主公,屬下無能,未能勸說叔父加入東陽!” 劉可理了理,荀攸的叔父好像是荀彧,興許是他的態度讓世家反感了。 “他去了哪裡?” “叔父如今在曹操軍中任職。”荀攸道。 這是世家子弟一貫的作風,他們可以不顧自己的安危,但是一定要保證家族的延續和興盛。 舉個典型的例子吧。 諸葛亮大家都認識吧,蜀漢丞相,他有一個大哥諸葛瑾在東吳上班,又有一個小弟諸葛誕在曹操那裡打卡。 就是這麽神奇。 諸葛家族一分為三,不管誰輸誰贏,朝堂上都會有諸葛家族的身影。 有才就是這麽任性。 現在荀彧也要走這條路了。 “人各有志。”劉可道。 “請主公責罰!”荀攸道。 看來他還是不放心啊,也對,這個坎過不去,他擔心自己永遠是個打醬油的角色。 “公達,你太小看我了。天下英才這麽多,我只要效忠我的。對於世家,我沒有太大的偏見,只要做事符合我的三觀和利益,又怎麽會起衝突呢?”劉可道。 他倒是沒有忽悠,糜家他都全盤接受了,也不在乎多收幾個,他手底下也有不少士族出身的人才。 荀攸也放下心來,陪著劉可遊覽。 魯肅特地通知了身在軍營的典韋,讓他保護好劉可。 所以劉可帶著荀攸一邊走一邊閑聊,典韋帶著幾十個好手分散開暗中保護。 現在的東陽縣,給劉可的印象就是狹窄!甚至有些肮髒。 可以肯定的是,魯肅之前肯定安排了清掃,這些是應對上面檢查的小套路。 “吩咐下去,流民的衛生一定要注意,起了瘟疫沒人能夠負責!” 有專門記錄的文官點頭稱是。 附近的商業很繁榮,但是很多商家沒有店鋪,只能擺攤。如此一來,東陽更擁堵了。 這還不是趕集日。魯肅設定三天一次的趕集日,更是人山人海。 劉可打算成立城池管理了。 第三點就是“水荒”,每個井口都排滿了長隊。 明明東陽靠近大河! 水利工程跟不上人口的發展了。 …… 劉可一路點出不足,記錄官都滿頭大汗了。 荀攸則是欽佩地看著劉可,沒想到主公對政務的認知也這麽高。 到了城外,劉可終於能透一口氣了,還是漫山遍野的水稻看得比較舒心。 “這才是百姓的根本啊!”劉可感歎。 “主公言之有理。”荀攸道。 一路上荀攸都很少說話,全都是附和,劉可覺得這樣下去可不行,於是問道:“公達有何教我?” 荀攸猶豫了一下,知道躲不過去,道:“東陽雖好,但是格局太小了。主公坐擁揚州,何不到州城去?” 這是大實話。劉可回到東陽後,沒有一個人敢提出來。 魯肅或許明白,但是東陽是他的心血,他舍不得離開。 說句不好聽的話,離開了東陽,魯肅的功績將大打折扣。 郭嘉也明白,不過他跟著劉可的時間比較長,知道他比較重情義,輕易不會離開,也就懶得說。 不管怎麽說,東陽就是鄉下,哪有在州城呼風喚雨痛快。 荀攸對東陽沒什麽感情,所以提出了最符合劉可利益的建議。 “州城雖好,不是吾鄉啊。而且,我就是要把東陽發展好!這就是一個試點。 把一個小縣城發展成為天下大城,這代表了什麽?公達有考慮過嗎?”劉可反問道。 治理天下的能力! 荀攸心神一震。 沒人要的流民,我要了!然後莫名其妙地,流民比你有錢了! 流民肯定會感激,各地的百姓也會羨慕, 這就是民心所向。不給好處,人家為什麽投靠你? 荀攸終於明白: 東陽,是主公天下布文的起點! 而自己竟然建議主公離開東陽放棄這個夢想,真是可笑。 劉可到城外溜達了很久,拜訪了很多村莊,他們對於現在的生活都非常滿意。 到了中午,他們也只是吃了一點包子就繼續前行。 劉可這是要在一天之內就把自己的領地轉完,而荀攸也沒有喊累,一路陪伴。 當荀攸看到百姓的熱情的時候,才知道自己主公是什麽樣的人物。 叔父,你錯了! 為什麽你就不能到東陽來看看再做決定呢? 一次休息,他從記官那裡借來紙筆,開始奮筆疾書。 他要寫信給荀彧。 滿腔的感情需要表達,洋洋灑灑數萬言。 等他回過神來,已經過去了一個時辰。 “主公……” “不必介懷,公達能有此收獲,不虛此行啊。”劉可道。 荀攸擺擺手,表示自己愧不敢當。 “這可是要送到孟德那邊?”劉可道。 “那是自然!”荀攸道,小心翼翼地將書信折疊起來。 劉可想了想,自己要不要給曹操送一封信? 於是他隨手畫了一隻王八,放入信封中: 孟德親啟。 “一同送去。”劉可道。 接下來,他們騎著馬來到了牛角山。 崎嶇的山道已經修出了一條小路,倒是不難攀爬。 城牆已經修建起來了,足足有七八米高,全是水泥混合巨石,現在正在興建住宅和作坊。 劉可一看宅基地,差點沒氣死。 “奉孝跑哪去了?此地是何人主事?” 不久後,一個人影火急火燎地跑過來,正是許久不見的李敢當。 拓荒任務完成後,魯肅就打發他來到牛角山,監督這裡的工程。 “參見刺史大人!郭軍師到山澗釣魚去了……” 釣魚?挺會玩的…… “已經建好的宅子推倒重建。”劉可命令道。 李敢當腿腳一軟,差一點栽倒,推倒重建非常簡單,問題是,上頭對他的工作不滿意! 一旁的荀攸也覺得莫名其妙,他一點問題也沒有看出來。 劉可咳嗽一聲,解釋道:“不是你們的錯,是我對房子的構造不滿意。” 李敢當這才松了一口氣,命人將主事的工匠帶過來。 匠人許成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拚命求饒。 “大人饒命!大人饒命!” 劉可搖了搖頭,懶得解釋,直接問道:“燒磚會不會?” “會!當然會!”許成小雞啄米一樣點頭。 歷史上秦磚漢瓦還是很出名的。 劉可介紹了一下鋼筋混凝土結構,又將房屋圖紙畫了出來。 “把圖紙完善,建這樣的房子!” 這就是普通的樓層了。 許成看了一眼,就知道這樣的樓層巧妙在哪裡了。如果鋼筋混凝土承重足夠,那麽這樣樓房就能夠建設。 按照這樣的設計,這座要塞小城能夠容納20萬人! 不過,這也是理論上,其他設施跟不上。 最新奇的還是茅坑的設置…… “有沒有問題?”劉可道。 “沒有!”許成道,雖然他的心裡還有很多疑問,但是依靠實踐也能驗證,他是絕對不敢麻煩這位大人物的。 “你們慢慢試驗,一定拿出最好的成果。李敢當好好監督,積累經驗,以後還有大城要建!”劉可道。 “屬下一定盡心盡力!”李敢當拍著胸脯保證道。 東陽縣只有一萬本地人,外來人口高達二十萬,他們已經失去了話語權。所以紛紛向李敢當靠攏,這段日子他過得很滋潤,所以一點也不想失去地位。 “刺史大人,屬下還有一事稟報。”眼見劉可要走,李敢當瞬間鼓足了勇氣。 “什麽事?”劉可問道。 “這座城還沒有名字呢……”李敢當道。 原來如此,劉可在外出征,他們不敢隨意取名。李敢當趁機拿來邀功,畢竟他現在是主持修建工作的負責人。 “鐵牛城怎麽樣?”劉可道。 此山叫牛角山,而城內多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鐵牛城倒是挺合適的。 “好名字!以後這裡就是鐵牛城了!”李敢當滿心歡喜道。 劉可點點頭,就去山澗找釣魚的郭嘉,這家夥,倒是輕松快活。 “奉孝啊,怎麽魚簍裡一條魚也沒有啊,酒壇子卻空空如也?”劉可笑道。 “此間快活,不足為外人道也。”郭嘉搖頭晃腦道。 劉可接過郭嘉遞過來的魚竿,興致勃勃地等著魚兒上鉤,一晃時間就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