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夫一愣,第一个想到的是千金丸。 “那先前的——” 骆笙笑笑:“我刚刚说过,王大夫医者仁心,用药救人我不多言。” 他求名也好,求利也罢,能多救下几条性命总是好事。 至于养元丹,配出这二者的李神医却交代过不得外传。 王大夫大喜,对骆笙一揖到底:“多谢小姐!” “那就不耽搁王大夫看病救人了,只望你能记住今日的话。” 王大夫一叠声应下,拎着药箱欢欢喜喜离去。 红豆咬了咬唇,小声提醒:“小姐,有些人会得寸进尺。他现在答应您了,时日一久说不准就会起贪心。” “是么?”骆笙望着王大夫离去的背影,面色平静,“若是那样,他会后悔的。” 配好的养元丹还需要一味药引才能起效。王大夫若是食言,恐怕要为自己的毁诺付出代价。 她允许别人拿的东西才能拿,她不允许别人拿的东西拿了会烫手的。 养元丹的药引,正是晨间露水浸粳米一撮,再把养元丹浸入其中片刻。 说来简单,不说破却无人能想到。 骆笙带着红豆去了骆辰那里。 骆辰第一反应是去看红豆,见她手中空空如也,脸色就有些臭。 他早就让扶松打听到了,骆笙让他饿肚子的那日给外祖母送了红烧肉! 不患寡而患不均,要是两边都不送也就罢了,可他这里什么都没有,外祖母却吃上了香喷喷的红烧肉! 骆辰一想就生气,一直气到现在也没等到骆笙有更多表示。 “你来干什么?”骆辰哼哼。 又不是饭点儿,又没带吃食,难道找他闲聊天? 骆笙把一个大肚窄口的白瓷瓶放到骆辰面前,瓶子在檀木的桌子上颇有些耀眼的光芒。 骆辰有些疑惑:难道是果脯蜜饯? 可他不爱吃零嘴儿。 当然,如果是骆笙做的,他可以勉强尝尝。 骆辰伸手去拿白瓷瓶。 骆笙开口:“这是调养身体的药。” 少年细长的手指落在白瓷瓶上,皱眉看向骆笙,这个姐姐……怎么回事? “一共七七四十九颗,每日睡前以温水服送一粒,服完这一瓶后你的身体应该会好转不少。” 骆辰眉头越拧越紧,半晌问出一句话:“哪儿来的?” “王大夫配制的。” 骆辰深深看了骆笙一眼,挑起一边唇角:“哄我。” 骆笙眨眨眼:“怎么哄你了?” 骆辰冷笑:“王大夫要是有这个本事,这药几年前就送到我面前了,还用等到现在?” 骆笙愣了愣,不由弯唇。 有个还算聪明的弟弟,偶尔也让人头疼啊。 “在京城时偶然得来的药方,肯定有效就是。”骆笙想了想,补充一句,“以我做菜的能耐保证。” 骆辰这才缓和神色:“早说不就得了,扯什么王大夫。” 最烦把他当孩子哄,他都十三岁了! 这时骆笙说了一句:“我要回京了。” 回京? 骆辰皱眉道:“我不喜欢开玩笑。” 十二三岁的少年,皱着眉说不喜玩笑,落在骆笙眼中怎么都觉得有几分好笑。 “你笑什么?”骆辰敏锐捕捉到骆笙眼中的笑意,有些恼。 “我没开玩笑,就是跟你说一声。” 少年黑宝石一样的眸子紧紧盯着骆笙,察觉对方的认真,眉头皱得更紧:“你不要任性了,父亲送你来避祸,岂是你说回就回的?” 父亲怕骆笙来到外祖家继续带着一群狗奴才胡闹,只让红豆一个人跟了来,足以说明把骆笙留在金沙的决心。 “谈不上避祸那么夸张,只是不想见我闯更大的祸才送到外祖家来的。”骆笙十分耐心解释一句,再道,“我现在不是改好了么。” 骆辰一阵无言。 哪里改好了,不是才把盛佳兰的事抖了个底朝天,让外祖家声名扫地嘛。 当然,在他看来盛佳兰是咎由自取,大舅母他们对那些流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做法也令他不快,但骆笙这么直接粗暴捅破这桩丑事,怎么也不像改邪归正要当个大家闺秀的样子。 骆笙抬手揉了揉少年头顶:“好了,姐姐的事你不用操心,好好养身体就是。” 等骆笙离去,少年才缓过神来,捂着头顶又气又怒。 又摸他的头! 哪有大家闺秀随便摸男人头的,弟弟也不行! 想想气不过,骆辰侧头交代扶松:“她下次再来给我把门关紧了。” 扶松想了想,小心翼翼问:“那……要是送吃食来呢?” 骆辰睨了扶松一眼,没好气道:“吃食当然留下。” 这么简单的事还要问,他的小厮为什么这么蠢? 晚上正是家宴。 见人难得齐全,骆笙拿帕子擦擦嘴角开了口:“外祖母,我有一件事要与您说。” 盛老夫人一脸温和:“笙儿有什么事?” 盛佳玉见祖母对骆笙如此和颜悦色,不由捏紧了筷子。 谈不上嫉妒,只是有那么一点点不平。 骆笙见众人注意力投来,神色平静道:“我要回京城。” 盛老夫人手中筷子险些掉下去。 大夫人与二夫人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错愕。 盛佳玉咬了咬唇。 果然又要折腾人了! 见骆笙不似说笑,盛老夫人干巴巴开口:“笙儿,你父亲遣人把你送来时交代过,让你在外祖母这里多住些时日……” 说多住些时日太委婉了,实则骆大都督直接恳请盛老夫人给闺女说门亲事,以后就留在金沙。 骆笙垂眸抿了抿唇:“我想家了。” 一句话令屋内更加安静,连欲要开口的骆辰都抿紧了唇。 骆笙抬眼看向盛老夫人,语气依然波澜不惊:“前些日子我写了信给父亲,父亲答应我回京了。” “当真?”盛老夫人大为意外,神色狐疑看着骆笙。 骆笙从袖中摸出一封信递给盛老夫人:“这是父亲的回信。” 盛老夫人迟疑了一下伸手接过,打开看过后沉默起来。 信是骆大都督写的,大意就是既然女儿乖巧懂事了,那就回来吧,并表示了对盛府的感谢。 良久后,盛老夫人叹口气:“既然这样,那就回去吧。” 她到底只是外祖母,这样的大事还是要听人家亲爹的。 骆笙起身,规规矩矩向盛老夫人行了个礼:“多谢外祖母成全。” 盛老夫人嘴唇动了动。 她一点不想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