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秦:我有狙击兵

赵扶苏穿越成为公子扶苏,首先想到的是谨守始皇帝命令,稳定边防,为大秦剪除边患。 赵扶苏得宝物加持,获得现代兵种:狙击兵。在安身立命后,为武力讨伐胡亥做准备。主角怜惜历史上始皇帝血脉惨遭胡亥毒手,费心保存下秦始皇所有血脉。 成功遏制胡亥派兵征伐,消除各种大秦帝国内部主要不稳定因素,特别注重发展长城沿线民生,富民强军。在安定大秦帝国后,统军北上,成功击败匈奴,并统一匈奴、东胡。 统一华夏东亚基本盘之后,动用庞大人力物力,开始西征,打下欧洲、非洲后,利用大秦国力,横渡太平洋,将南北美洲也收入版图。 赵扶苏终其一生,打下了十五倍华夏基本盘的地盘,称霸欧亚非美五大洲。

第32章 大种田,广植树
“五等领地功勋值可换铁制农具、耕牛、手工业生产工具;四等领地功勋值可置房产、田地;三等领地功勋值可换奢侈品。”
“二等领地功勋值和一等领地功勋值呢?能换什么?”
“我们最高等级的领地功勋值只有三等。二等以上领地功勋值需要军功。”
“我们要立军功!”
贵族子弟中很快就有人叫出声来。
“我们都不知道领地功勋值好不好使,你们叫嚷什么!”
一个贵族族长来到县令处,看看领地功勋值能换到什么。
“五等领地功勋值,可换铁制农具两万套;四等领地功勋值,可换山林地一百万亩,面条树树种两万亩,两万座一进宅基地;三等领地功勋值只能到郡城换取。”
贵族族长被手上的领地功勋值能换到的吓着了:
“县令您说的这些都是领地功勋值换的?”
委任的县令程序性质地回答:
“这些是严格按照大秦赵王令规定兑换的。你们确定要兑换,就在县衙里办手续,我将兑换的山林物品宅基地立下契约,交割给你们。”
族长赶紧说:
“我们兑现,马上兑现!”
县令手下小吏立即予以办理。
“这两万座一进宅基地批给你们,但是宅基地上没有房子,房子是要你们自己建的。”
族长点头哈腰:
“我们懂的,建房子我们不敢劳烦官府。”
“铁制农具、山林、宅基地都是分到每一家。你们通知家族所有人,一家一家来签订契约。契约签订后,官府只认契约签订的人。契约不能买卖,所有权都属于官府,你们只有使用权。好生保管契约。”
族长的脸色登时不好了。但是同来的还有同族众人,听说官府是分山林、宅基地到人家,欢喜得不得了,纷纷奔走相告。
很快这家贵族的家人们欢天喜地地签了契约,拿着标明他们的山林和宅基地的地方走去。
“这偌大的家族就这么散了?”
唯独只有族长一家显得垂头丧气,原先属于家族共同的产业都由族长一家保管。族长接着保管之名,实际上实施了占有,霸占了整个家族的产业。
“这大秦赵王厉害啊!只用这契约到家一招,就将我整个家族给拆散了。”
族长不敢在县令面前表现出违逆之情,怕被在一旁虎视眈眈的县尉抓起来,最后签订属于自己的那份契约。
“大秦赵王令照顾到贵族族长的利益,特别将族长的山林、宅基地份额按照人数加倍发放,在这里签字。”
族长稍微高兴了一点。家族的细软可都在自己家的车上,这么一分,从齐地带来的家族细软可就全归自己家了,也算获得了旧利。
族长有妻妾十位,子女十五位,丫鬟二十位,家奴五十五位,加上父母,祖父祖母,家中共有一百零五口。
“一百零五套铁制农具;一万零五百亩山林;一百零五亩面条树;两百一十座一进宅基地。”
族长衡量了一下,这些是私产,纯粹属于自己家的私产!虽然只有使用权,但是官府只认我,那么这么一大片山林不还是我的!
族长欣然签订了契约,带着家人往竹简契约写明的地方赶去。
一百万从齐国高唐城西都迁来的大秦赵王领地新领民就这么被安置的明明白白。
除了极少数的贵族族长,绝大部分领民都开始了新生活。
“这是真的吗?我在齐国可是家奴,现在大秦赵王真的分给我山林和一进宅基地了?”
那些小家的家奴也分到了铁制农具、山林、宅基地,两眼泪止不住的往下落。
“大秦赵王洪福齐天,我二狗子对天发誓,天下若有人想对大秦赵王不利,我必前往诛杀他!”
“大秦赵王乃是神仙转世,我牛娃子愿终身守护大秦赵王,只要大秦赵王召唤,万死不辞!”
“我十世姜家家奴,虽然姜家待我家不薄,但怎可比得上大秦赵王施给我的恩德!我发誓,此生只为大秦赵王献上忠心,再无二心!”
赵扶苏只照顾了贵族族长,没有拆分族长的大家子和家奴。族长以下,都以家庭为单位签订契约。官府自此只认家庭,不认家族。
由于契约不能买卖,所以从根源上断绝了土地兼并的路。如果家庭没有了,按照大秦赵王令,空闲的土地和财产都收归官府所有。就算有豪强逼死了一家人,豪强啥也得不到,还要面临官府的人命追凶。
赵扶苏在大秦赵王境内,将所有的行政长官都委任给《全球帝国图》,由宝图自行委派郡守、监御史、县令、县长、县尉。宝图不近人情,只遵守大秦赵王令的规定办事,雷厉风行,铁面无私。
自族长以下,分到了田地、山林、宅基地的妾、成年子女、家奴、丫鬟一时之间不知所措。
妾分到了田产,无力打理,只好让娘家人打理:
“爹、娘,如今大秦赵王给每家都分了山林和宅基地,我虽然是做妾的,但也分得了一份。大秦赵王是按人头分,以家庭为单位分发。家里每个人都要自己劳作。我这份山林就有劳爹娘帮种植。”
“面条树收获的时候,爹娘分给我一些面条果,我在夫家再也不用看正妻的脸色。”
成年子女分到了田产,也不得不开始学着打理:
“爹、娘,孩儿还小,干不了农活。”
“爹娘,孩儿要读书,下地种田、植树太辛苦了,不是我能做的事情。”
贵族族长也心疼自己的子孙,但是没办法,叹着气,劝子孙们务农:
“大秦赵王令规定得死死得,如果不按照大秦赵王令做事,怕是哪天脑袋就搬家了。高唐城之战的惨烈,你们可都听说了。”
“离开高唐城辖地的时候,我们都要经过高唐城外齐军冢堙。那山一样高的堙中可是埋着二十万齐军尸骸!我们只是手无寸铁的普通民众,可不够秦军砍的。”
“游手好闲的公子哥以后做不成了。大秦赵王令规定:按亩数交皇粮,所有分到田林的人都要亲自务农。如果到时候官府收皇粮的人下来,自己的田林交不上皇粮,不知道面临什么样的惩罚。”
大部分家奴拿到了大秦赵王颁发的契约,有了自己的田林产野,不用再靠给主家卖命。大秦赵王令可是下了任务,契约上明明白白写着契约的权利和义务。已签订的契约,就是附身符。
大部分家奴丢下了主家,回到自己的田林产业所在地方,开始晒砖、伐木建房,并移植面条树树种,开始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丫鬟有父母家的,直接回到家里,与家人一起打理分给自己的那份林产;没有父母家的,身为孤儿,大秦赵王赐给了自由之身,还赐给了林产,自然不在主家干丫鬟了,自己耕种了。
先秦时期,几乎人人务农,对于劳苦大众来说,种田植树小菜一碟,只是没有属于自己的田林产业,终生替别人耕作。
大秦赵王令直接分田林到每一个人人头上,还出借了全套铁制农具,以契约明确了每一个人只需要对大秦赵王效忠,每年需要缴纳皇粮。在契约保护下,无人敢来抢夺大秦赵王分下来的田林财产。
劳苦大众的劳动积极性全部释放出来,恨不得晚上不睡觉,要把分到手的五十亩山林马上全部种上面条树。
贵族们就苦了,原来只懂得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如今不但要自己做饭穿衣,连种田都要自己亲自下地。
家中即使有家奴、丫鬟未走,他们也都是有田产的人,对自己依附心极弱,加上大秦赵王令规定的契约权力和责任,家奴、丫鬟们都获得自由之身。若不是还有往日的积威还在,家里已经没有下人了。
有极少数习惯了狐假虎威的家奴,在对空气发着脾气:
“什么?要自己种田、植树。我们哪里会干这事!我们以前只需要在主子面前摆忠心,在弱者面前张牙舞爪,能讨得主子欢心,就不愁吃喝用度。如今要自食其力,心里那个恨啊!”
贵族族长也不敢多说什么,好在家里还有孤儿之身的家奴、丫鬟,就让他们多干点,还养着几位恶奴。
族长也是想破了脑袋,终于想到如何处理家中留下的家奴和丫鬟:
“你们都是孤儿,当初乡里闹饥荒,你们的父母为了活命,将你们卖给我家,换口饭吃。如今到了大秦赵王领地,不能再象以前那样了。你们就做我的儿子、女儿吧!”
“往后你们再也不是家奴、丫鬟身份,都是家中的晚辈。”
这些少数的几位家奴、丫鬟还小,还不懂大秦赵王令是什么,被老爷这么一忽悠,心里都极感激老爷,在家中地位一下成了少爷、小姐们一样的。不过活还是要干的,而且比以前干的更多。
赵扶苏在邯郸城内,翻看《全球帝国图》。宝图上的种田页面上,显示出领地的种田、植树进度。
“总人口四百多万,领地面积五十万平方公里,可开垦农田两亿亩,可开垦山林六亿亩。人均两百亩,开垦任务很重。怕是没有两年完成不了。我得多聚拢人口才行。”
赵扶苏看向白起大军。白起大军沿着燕军来犯的路线一路怼了回去。沿途燕国郡县无不投降。
“所得燕国之地要取名什么郡?”
一位网文小白能有什么才华呢?赵扶苏想了半天,想不到,于是干脆给所得燕国之地取名:燕郡!
燕郡设立后,委托宝图管理,然后下令:
“所有燕郡人口全部迁到邯郸郡。”
宝图执行命令严谨而快速,很快只要白起将燕国城邑打下,宝图就马上将燕国民众迁往邯郸郡,由赵扶苏亲自安排他们的去向。
赵扶苏又看向乐毅大军。
乐毅大军一路向东南,已经逼近齐国南都莒城。
赵扶苏将所有攻占的齐国之地都划给齐郡管辖,也给委任的郡守下令:
“所有齐国人口全部前往邯郸郡。”
燕国、齐国的人口源源不断地被送到邯郸郡。赵扶苏给每人分发五十亩田林,让每一位民众都签下契约,由大秦赵王背书,谁敢不从,斩立决。
有这种好事,劳苦大众谁会不从?唯恐大秦赵王反悔,抢着签订契约,抢着到属于自己的田林、宅基地处盖房、种田、植树。
只有极少数迁来的贵族因大权、特权失落而心生怨气,但他们也只敢在肚子里嘟嘟囔囔,嘴里和脸上显露出来都是感恩戴德的表情,签完契约还跪倒在地上,感谢大秦赵王隆恩!
流民也很快听说了大秦赵王令,只要到大秦赵王的领地,大秦赵王就分田林产业。于是六国流民疯狂涌入大秦赵王领地,大秦赵王的领地人口开始暴增。
秦昭王在咸阳朝堂之,上朝。
“秦王,子楚的领地现在在疯狂吸纳人口,秦国靠近赵王领土的郡县民众都快跑光了。”
大臣启奏。
秦昭王一代明君,想了许久,没有顺着启奏大臣的意思说,反而问道:
“秦国可有流民?”
治粟内史出来启奏:
“秦王,国内有流民。”
秦昭王接着说到:
“我孙儿子楚治国有方,领土周围的民众都往他领地去了,说明他的领地丰收了,需要人口。你们统计一下秦国流民,全部给赵王送过去。”
秦昭王见大臣们面面相觑,不悦:
“流民留在秦国,你们又不出赈灾的钱粮,没吃没喝的流民迟早生变,如今赵王领地吸纳人口,刚好送走流民,一举两得的事情,你们有什么明白的?”
治粟内史赶紧领旨,将二十万流民送往大秦赵王领地。
赵扶苏钦佩秦昭王的锦上添花,送了一批良种给秦昭王。
“我孙儿子楚送来了一批良种,治粟内史在咸阳四周先试种。如果果然如赵王所说,能增产数倍,就马上在秦国推广。听说我孙儿领地上的粮食已经吃不完了。”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