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很熟练,虽然称不上温柔,每一下却能恰到好处。 她今天倒是没有打扮。 可依旧光彩照人。 大概是有了昨晚的经历,李常笑看向青璃的眼神多了几分复杂。 既有少年的悸动,也有慵懒后的满足。 他闭上眼,不为了养神,无非是担心思绪外露罢了。 青璃心底本来有气。 她觉得自己都做到这种份上了,却还是被推开了。 莫非真的这般不堪,自荐枕席亦无余地? 说到底,对自己的容貌,她还是存了几分自信的。 昨日之事,起初当是真的千人千面,自此相顾无盼。 谁知今日既见郡王。 相处多年,只一眼便知其中有异。 这异从何来,自不必多言。 青璃心底念头闪过,手上的动作丝毫不拖沓。 …… 今岁是天命四十年,同时也是天命帝的古稀年。 遍观大秦历代帝王,能活到这年岁的也不超过三指。 近的更是只有其祖启明帝一人。 南北各国亦是如此。 赵帝即位不足十年; 燕帝年幼,燕太后代权; 楚帝更迭频繁,仅天命一朝便换四主。 唯一跟天命帝同一时代,只剩魏帝。 魏帝全名魏冉,号魏武帝。 三月前,魏武帝在位三十八年,崩。 至此,天命帝便成了列国最为久视的帝王。 加之有了攻灭大齐的政绩,自是认为天命在我。 值此新主迭代之秋,天命帝决意伐魏。 帝威隆隆朝堂四十载,无人敢劝,无人为劝。 本来这与李常笑是无关的。 他不过就是个闲散郡王。 若说有什么特别,不外乎在明面上受宠了些。 因近日所为,于民间多了些许名气,成了话本里的人物。 坏就坏在这名气上。 也不知是哪个鼠辈传造的流言,竟把他与那看护大门的门神相提并论。 坊间传言。 “喜郡王素威,持剑披甲,则鬼祟自散,安保永祥。” 放在平日,这只是君臣茶余饭后之资。 然而,正值天命帝用兵之际,意义便大有不同了。 年岁愈甚,愈近鬼神。 天命帝这人间帝王亦不能免俗。 当伐魏之际,竟有福瑞之兆现世,更是出自皇室。 无异于是天命降于大秦,佑这江山永固,社稷长存。 一道圣旨传至喜郡王府。 “上谕,擢升喜郡王为榆林军主将,领一军,半月后随军出征。” 李常笑领了圣旨,送走了传旨的太监。 他有些没有缓过神。 随军出征。 这个可不在李常笑的意料之中。 倒不是害怕战场生死。 本就是死过一次的人了,对死亡也便不那么畏惧。 只是这其中的关节多有蹊跷。 偌大的秦国,皇子皇孙数目众多,却唯独相中了他。 要说没有大手操持,显然是不可能。 李常笑眯了眯眼睛,目光顺着王府向外。 一半看向了宫中,一半看向了西南角的齐王府。 能够掀起这般波澜的,无非就是两位皇叔。 究竟是谁已然不重要。 圣旨既宣,那么此事便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为今之计,还是思虑出征吧。 与圣旨一起来的,还有关于此次伐魏的文书,出自兵部。 李常笑所领的榆林军,总员三千,下辖六营。 榆林隶属秦地上郡,距离秦都不算太远,榆林兵员俱是大秦男儿。 在百万秦军中,也是有数的强军了。 天命帝给李常笑这一军,或许心底也是存了补偿之意。 从明面上来看,事情大抵是如此了。 可帝心素来无常,上一秒还是朕之肱骨,下一秒便成了累累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