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阿难将一枚许家银币呈给李世民查看。 李世民拿着精致的一元银币,他也注意到了微锯齿边缘设计,随后询问,“这种银币可以当做多少铜钱?” “只当100钱。”张阿难回应。 “这么少?”李世民惊讶。 李世民十分清楚铸造货币的成本,看着闪亮精致的一元银币,李世民暗自计算了一下,如果大唐要铸造这种银币,恐怕每一枚的成本会超过一贯钱。 先不说微锯齿边缘的精妙,仅仅是一元银币背面精细又光滑的梅花图案,便需要消耗很大的精力。 “陛下,那位许公子还带来了一种名为【自行车】的交通工具,自行车采用精钢铸造,但价格十分昂贵,便宜的一种都需要998贯钱,所以老奴没有购买。”张阿难补充的说着。 “让高明去买一辆回来,我想看看!”李世民吩咐。 李世民确实自称‘我’,而非‘朕’。 ‘朕’这一个皇帝的自称虽然早在秦始皇时代就已经出现,但实际上后面的王朝帝皇都不喜欢用这一个自称。 比如说大汉的时候,更喜欢用‘吾’,大臣们也喜欢称呼‘吾王’。 到了唐朝时代 准确来说到了李世民的时代,‘朕’这一个词语使用频率提升了上来,但也仅限于朝廷上,私下的时候,李世民更喜欢用‘我’、‘吾’等等自称。 后面的大宋与大明时代,同样不喜欢用‘朕’这一个词语,比如说大明开国皇帝老朱,他更喜欢用‘咱’、‘俺’,而不是文绉绉的‘朕’。 一直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大青朝的时候,‘朕’这一个皇帝自称才固定的被皇帝们使用了起来。 “好的,陛下,老奴晚些去东宫通知太子殿下。”张阿难回应。 “从内藏中给高明调1000贯钱过去。”李世民补充。 李世民可知道自己这个嫡长子没有钱! “是。”张阿难再次回应。 “派人去岭南,暗中调查淡马锡许家,看看岭南那边是否有淡马锡许家的消息。”李世民补充的吩咐。 张阿难自然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