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衙门里有了专门的客房,其实是为王都知来往特设的,这样能让他更感受到回家的亲情,时刻让他感受,这里也有他的一份责任。 四个标准的房间,窗明几净,但更让这四位进士出身的京官眼前一亮的是,在房间里,都悬挂这一两首关于茶的诗词。 就比如亳州通判的墙上悬挂的是一首词:“饥鹤拳苔,冻禽坠竹,虚堂似水无人。 裹头兀坐,夜来残雪微晴。 一卷楞严转罢,黄梅花亸小窗阴。 垂帘处,蒲团软美,松火通明。 试约西邻陈九,趁闲时料理,汤社茶经,寒香石铫,腾腾细煮松声。 未要玉纤轻捧,一壶春绿养诗心。 凭相笑,浅斟低唱,负了销金。 又一首: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这两首与茶有关的诗词立刻让这位判官拍案叫好。 一时读的心痒难耐,直接去了光州通判房间,光州通判与他同年,也是老友。结果半路撞见,惊问:“年兄,何故行色匆匆?” 光州通判一把抓住:“年兄,你房里可挂有诗词?” “有啊。” “快快带我一睹为快。” “你先带我入你房间。” 两个人都想一睹对方房间诗词,当时争抢一番,最终干脆,别浪费时间啦,互相互换吧。 光州判官房间里的是: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又诗一首: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两人疾步而出,互相看了一眼,直接冲向了霍邱知县房间,结果三人撞上。三人一愣,立刻互相拱手:“自去,自去,随意随意,然后分头行动。” 霍邱知县房间的是:恰好新晴放野航,轻鸥个个出回塘。 一溪绿水皆春雨,两岸青山半夕阳。 时节刚逢挑菜好,女儿多见采茶忙。 沙头剩有桃花片,流出村来百里香。 一词:自拨湘弦按紫檀,曲向谁弹?泪向谁弹?蜀茶花底小红阑。 去为谁难?住为谁难?不施梅额堕双鬟。 春也阑珊,人也阑珊。 相思空觅驻颜丹。 伊也摧残,侬也摧残。 三人再会,直接冲进了徐荣房间,却见徐荣正在悠然吃茶。 徐荣军武,哪懂诗词? 当时见三人联手而入,当时大惊:“何事如此?” 三人哪里顾得他,直接进屋朝墙上看,却是一词: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 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 箜篌别后谁能鼓,肠断天涯。 暗损韶华,一缕茶烟透碧纱。 一诗: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 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 这下三人真的是目瞪口呆了,这都是关于茶的新诗词,虽然没有题写诗词名字,也没有作者落款,但百变诗才,各有意境,都是上佳作品, 是谁有这样的才情?如此才华? 带着疑惑心痒难耐,直接去找宋无双问个究竟。 大堂没有,大堂后面都有一个小间,名字叫退思堂。 是官员办公一天,最后到这里小座,总结一下今日得失的地方。 结果敲门无人,却看到门口一副对联:清泉尚流远,溪景品茶香。 看到此,心痒更甚,于是相互对望,一起点头:“找宋大人问个究竟。” 宋无双正在指挥布置会场。 因为人太多,现在的房子根本就装不下这么多人。 于是就将自己的学馆利用起来了。 在当庭的那个小天井上盖了盖子,四处摆满火盆,在台阶上做了主席台,然后将一块巨大的毡子背在后面,那毡子上罩着白布,三人到时候,正看到张挂完毕,宋无双站在前面端详歪正呢。 三人看到,那巨大的白布上,却是一篇长篇诗歌。 这个有名字 采茶曲 正月采茶未有茶,村姑一队颜如花。 秋千戏罢买春酒,醉倒胡麻抱琵琶。 二月采茶茶叶尖,未堪劳动玉纤纤。 东风骀荡春如海,怕有余寒不卷帘。 三月采茶茶叶香,清明过了雨前忙。 大姑小姑入山去,不怕山高村路长。 四月采茶茶色深,色深味厚耐思寻。 千枝万叶都同样,难得个人不变心。 五月采茶茶叶新,新茶远不及头春。 后茶哪比前茶好,买茶须问采茶人。 六月采茶茶叶粗,采茶大费拣工夫。 问他浓淡茶中味,可似檀郎心事元。 七月采茶茶二春,秋风时节负芳辰。 采茶争似饮茶易,莫忘采茶人苦辛。 八月采茶茶味淡,每于淡处见真情。 浓时领取淡中趣,始识侬心如许清。 九月采茶茶叶疏,眼前风景忆当初。 秋娘莫便伤憔悴,多少春花总不如。 十月采茶茶更稀,老茶每与嫩茶肥。 织劆不如织素好,检点女儿箱内衣。 冬月采茶茶叶凋,朔风昨夜又今朝。 为谁早起采茶去,负却兰房寒月霄。 腊月采茶茶半枯,谁言茶有傲霜株。 采茶尚识来时路,何况春风无岁元。 虽然不如各自房间里的古雅意趣,却平实的道出了茶农四季流程和辛苦。 三个人小心询问:“这歌是谁做的?” 宋无双平淡回答:“是本官为教导未来茶农做的,贻笑大方了。” 三人互看一眼,再问:“那我等房间里的诗词是何人所做?” 宋无双老脸不红不白:“也是在下闲来无事有感而发,怕别污了三位大人之眼。” 震惊,这次是真的彻底的震惊了。 知县突然拍手哈哈大笑:“老天庇佑,我霍邱出一诗词大家,我霍邱将名垂青史啦。” 两位判官看他也是满眼羡慕。 因出一诗词大家,而名留史册一地,比比皆是。 如此一来,三个还相当疏远的人,就立刻因为诗词而亲近起来。 知县拉住宋无双的手:“宋大人虽然得了皇上的恩官,但毕竟出身不正,若想更多的为皇上效力,为朝廷建功,还需走正常的科举路子,如此才不被同僚轻视。” 这个年代最讲究的就是进士及第,正统出身。 如果出身不正,靠着野路子如宋无双这般,根本别想仕途高位。 对于知县教诲宋无双表示感激:“我也正抽时间在温书学习,等明春到县里,考取童生,然后在一步步进京科举。” 听到这样的表白,知县不觉扶须嘉许的微笑:“宋大人有如此向学之心,真乃可喜可贺,但明春本官不敢做你座师(童子试是由县令主持,所以,也算县令门生)我不过是走个过场,凭借宋大人诗赋才情,当今能做你座师的已经不多,宋大人,前途无量啊。” 在宋朝不管南北宋,诗赋取人是再正常不过,当年陆游高中科举,被拿下来了,但到头年,因为他诗词过人,名声在外,不必考试了,直接给了一个同进士出身。 看看,科举考试是百万千万人过独木桥,但在宋代,你只要做的一手好诗词,分分钟特招保送。 为了将来仕途,宋无双还是决定走正途。 因为诗,使得被邀请来的两位通判也开始对宋无双的事情开始上心了。 本站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