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着,她更应后悔嫁进安家才是。 田喜乐笑道:“因为嫁给了夫君,才让我有了你们这些弟弟妹妹们啊,虽然如今日子是苦了些,但大嫂相信,只要咱们一家人齐心协力,日子一定会好过起来。到时家里的事都由你们来操持,大嫂就躲在家里享清福了。” 安宜蝶轻声道:“大嫂放心,这一天不会太远。” “秀儿会努力让大嫂享清福。”一直都是乖宝宝的安宜秀也接了一句,稚嫩的童声让之前略带紧张与凝重的气氛多了些轻松。 不再提赵大贵,几人的脚步也轻快了许多。 之前还在为谁在背后捣鬼而烦心的田喜乐也放心忧心,在她看来这些应该都是赵大贵在暗中做的,之前担心是不知谁是黑手,挨了算计也没头绪,如今知道了还怕什么?若赵大贵再敢捣鬼,她田喜乐也是面捏的。 果然,在这件事之后半个月了,赵大贵没再来过包子铺,而田喜乐手上的钱也越赚越多,挑了一个好天儿,让安宜蝶和安宜新在店里盯着,田喜乐带了银子和安宜泽安宜武去了镇上的牛马市,打算给家里买辆马车。 只是田喜乐并不懂马,瞧着哪个都不错,除了脏点,都挺健康。可在牛马市转了一圈,安宜泽和安宜武也没一匹看上的,田喜乐便知道以安家从前的财力,家里养的马恐怕都是好马,也难怪他们的眼光高。 可她想要的只是一匹能拉车的,太好的马也糟尽了,最后还是田喜乐做主,挑了一匹还算干净的枣红马,安宜泽和安宜武也知他们的要求太高。既然田喜乐选了,又没什么毛病,他们也就没话说了。 一匹马加上一辆还算宽敞的马车共用了十两银子,这些日子赚的银子就用去了小半,好在如今店里是真赚钱,虽然天儿越来越冷,不如刚开业那几日生意火,每日赚个一两多银子还是不成问题。 ☆、111.第111章 下雨的天儿喝点小酒 111.第111章 下雨的天儿喝点小酒 坐上新买的马车回到店里,田喜乐还想着回头要在车里面铺些暖和的被褥,不然起早来店里还不得冻个好歹? 马车一赶进后院安宜秀和安宜蝶就跑出来看马车,想到不用再走来镇上,姐妹俩都很高兴。 只是店里地方小,如今后面的店也都添了桌子,坐满客人,马车也不能一直停在这里,安宜泽和安宜武就将马车先赶回李村,晚上收店的时候再赶过来接人,来回坐着马车,也省了他要走路过来,不但舒服,马车的速度也比人走得快。 今儿天阴沉沉的,不知何时就会下雨,客人也少,田喜乐就让安宜新、安宜蝶和安宜秀也跟兄弟俩一起回去,不然真下了雨一辆马车也坐不下那许多人,大家就都要淋雨。左右客人少,下午店里有她和伙计和李杨氏就忙得过来。 安宜泽等人赶上马车回家,包子蒸的差不多,李杨氏过来帮着煮面,田喜乐就到前面店里坐着收钱,客人不多,两个伙计都忙得过来。 眼看天越来越阴,客人匆匆忙吃过了饭也都往家赶,田喜乐就想等最后两桌客吃完,就将店关了,她到后面炒两个小菜,再烫壶酒,跟李杨氏好好地喝两杯。 看好半天没有客人再来,田喜乐就让两个伙计先回去,因着天冷,又给他们每人装了两小罐骨汤和几块猪骨,回去煮面或是做菜都成。 这两个伙计做事麻利,田喜乐便让他们一直在店里做了,工钱也是一月一结,因店里生意好,还给他们涨了些工钱。 伙计拎着骨汤对田喜乐道谢后离开,田喜乐转身去了后院,同李杨氏一起将炉上煮面的水倒进墙角放着的泔水桶里,只等明日让人拉走。 炉中还有火,田喜乐加了一把柴,锅里还剩下一些米粥,外面还有一把面条,田喜乐也不再做饭,将面条煮好,将葱姜蒜在油锅里爆香,下入ròu丝稍炒,再加了少许山上采的蘑菇和一把焯好的青菜,加入酱油上色,最后再将煮熟的面条倒入锅中,翻炒均匀出锅。 一大盘色香味俱全的炒面出锅,李杨氏瞧着都觉得香。 “想不到面条还能这么吃?大夫人的手真巧。”李杨氏提着鼻子闻,在她看来田喜乐做的骨汤面已经是镇上独一份儿的好吃,想不到还有更香的炒面,若不是店里忙不开,炒面也能很受欢迎。 田喜乐笑道:“等往后汤面的生意若是淡了,咱们也卖炒面。” 李杨氏点头,“还是大夫人想的远,不过大夫人这厨艺,放在这间小店真是屈才了,换间大点的店生意肯定更好。” 田喜乐只是笑笑,大点的店她也想啊,可平安镇大的店都是老字号,都是自家用的,谁会往外租?而目前她还没法说动安家兄妹离开平安镇,又不能一个人离开,只能先这样了。 说起跟安家兄妹几个相处这么长时间了,田喜乐越发把自己当成安家的一份子,常常也会想,若是安宜阳就这样不回来,与安家兄妹一直这样相处下去也不错。 可安宜阳真回来,她就得好好考虑自己的去留了,毕竟没有感情基础的两个人已经是夫妻了,想想也够让人糟心。即使前世没什么恋爱经验,她也接受不了这个时代的盲婚哑嫁。 ☆、112.第112章 从哪儿来的得意? 112.第112章 从哪儿来的得意? 田喜乐又炒了一个韭菜鸡蛋和青椒拆骨ròu,外面已经下起了小雨,田喜乐一手端了一只盘子往后院那间也做的店面的屋子跑。品 书 网 () 李杨氏已将酒烫好了,二人面对面地坐着,虽然只是平常的菜,可李杨氏就是觉得经过田喜乐的手做出来的更好吃。 外面的雨下的大了,前面的店门被人拍打的急促,田喜乐和李杨氏对视一眼,虽然这样的天儿不想开门做生意了,可往常这个时候都没打烊,既然客人是奔着他们店来的,也不能任客人在外面被雨水淋着。 李杨氏去前面打开店门,进来的却是个衣着华贵、相貌俊朗的青年公子,李杨氏瞧着眼生,问:“这位客人要吃些什么?” 青年公子笑道:“听闻贵店的汤面好吃,之前也让人买了几次,只是带回之后面不如新做的好吃,今日便想来过来尝尝刚出锅的汤面。还有贵店的酱骨也来一盘。” 想到最后一把面条也让田喜乐给炒了,若是想吃汤面就只能再和面擀面条,李杨氏略为难地道:“今日面条都卖没了,客人若想吃汤面怕是要多等一会儿。” 青年点头,“不急,今日过来就是要尝尝刚出锅的汤面。” 李杨氏见青年不急,如今外面的雨又大,安宜武赶车过来接也一时过不来,就让青年先坐着等,她去后面同田喜乐说了。 田喜乐倒不嫌麻烦,盆里还剩下一块儿面,刚好用来擀面,留着明日早起卖的酱骨也差不多熟了,倒也不费多少事。 又净过了手,田喜乐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