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第一军阀

没有人知道他到底赚了多少钱,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钱,但自1905年起,到二战结束后,他的寡头财团已经控制了全世界大部分石油、矿产、航道,并垄断了几乎所有高端产业,成为金融、工业、商业的主宰,牢牢掌控着世界经济命脉。他是江渝,一个开了外挂的穿越者,在...

第 19 章
    也是华东集团要大规模涉及的项目。

    除了粮食,江渝为了收买人心,同时也为了配合民政局开展工作,江渝决定向百姓免费发放食盐,即到民政局登记户口,就能按人口领取食盐。等于是放弃盐税这一传统税收项目。

    盐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但是很多时候老百姓被逼得吃不起盐,只能淡食,甚至是吃硝盐。

    食盐的生产成本可谓非常低,淮yīn的岩盐开采成本比海盐更低,免费发放一点食盐并不需要多少钱,但绝对能收到很好的成效,而且能惠及农村老百姓。

    再则整顿高利贷的问题,这要严厉打击,因此行政总署出台了《借贷条令》,废止一切利率高于23%的高利贷,并且可以不还本金。后世是超过30%则定为高利贷,江渝则把高于23%定为高利贷。

    还有赈济的问题,江渝弄了两套方案,一个是成立收容所,把那些流浪人员,无人赡养的老人、孩子先安顿到收容所,而对乞丐要强制xìng收容。

    进了收容所之后,如果四体健全,具备劳动能力的,则安排到工厂去做事,不具备劳动能力的则zhèngfǔ赡养,孤儿则统一安排到工厂当童工,并在工厂的学校接受教育。

    同时江渝马上调集3亿银元,投入到基础设施的建设当中去,用于建设安徽、苏北的公路、铁路、水利。如此一来,老百姓就能到工地做事,让普通老百姓有口饭吃,就不会饿死人,而且能让自己的那些工厂继续开工。

    当然,投资水利那种没收益的项目是zhèngfǔ的是,用的zhèngfǔ的钱,目前行政总署的银子只有三千五百万银元,还要向华东集团贷款。

    铁路、公路则是华东集团来建设,控制铁路、公路是垄断的重要环节,因为公路有收费站,铁路也有运费。同样是一种商品,华东集团的商品可以用极为优惠的运输价格向市场上销售,而竞争对手却要付出较为昂贵的运输成本。

    当然也可以吸纳一些民股,但要确保华东集团绝对控股。

    至于剿匪和打黑那是决定要的,抓获的土匪和恶霸,可以拉去挖矿,都是免费的人口红利。

    还有那些触犯了法律的重刑犯,枪毙太不划算,拉去挖矿反而能创造效益。

    此时的江渝就像是一个土财主,jīng打细算的进行财政开源,至于节流方面暂时没有什么建树。

    ————

    星期一,这是《民国第一军阀》第一次冲榜!希望同学们多多支持!鞠躬!

    第十三章:收买民心(二)

    大口喝酒,大口吃ròu,大块分金,大肆分女人,这往往是一支政权上台后的行为,从而导致整个集团迅速腐化。

    而在江渝构建的复兴军当中是没有的,起事前就约法三章,复兴军的军人,要是想升官发财莫入。

    江渝在占据了苏北和安徽之后,并未进行什么大肆封赏之类的。不过江渝却稳定的保障着军人的收入,起码让他们衣食无忧。

    裙带关系也是禁止的,军人不能在军中安插亲属,进入军队的门槛也被江渝卡死,人员都是统一招募。但江渝实际上已经给了他们裙带关系,他们的亲属都被安排到工厂去上班了,当然只是一般工人,但收入却比普通工人要高出不少。

    对于行政人员,江渝要求更加严格。

    行政人员的财产要公开,同时家属不能经商,也不能从政。并成立了信访局,以及媒体监督制度。

    对于贪腐人员的惩罚力度也很高,贪十元判一年,贪污超过一千元要枪毙,同时家属也要受牵连,家属将享受不到任何社会福利,也不会被任何zhèngfǔ部门录用。

    而对于安徽、苏北百姓来说,这段时间无疑是一次很让他们震惊的变革。

    短短半个月内,安徽、苏北就改旗易帜了,接着是剪辫子,老百姓们纷纷剪去了脑后那根辫子。

    新上台的地方县zhèngfǔ的工作迅速开展,一条接一条的新政策让人应接不暇。

    厘税取消了,老百姓不由欢欣鼓舞。新zhèngfǔ对流浪人员、孤寡进行收容,也让老百姓称赞不已。

    接着‘两淮行政总署’又开始免费发放食盐,并取消了盐税,更是两省老百姓都沸腾了,纷纷前往民政局登记户口、地契、房契。

    同时在军队方面,复兴军在攻打县城时秋毫无犯,之后又很好的维持了地方秩序,碰上有困难的老百姓还能伸出援手。地方zhèngfǔ也不像满清地方zhèngfǔ那样恶吏横行,那些小吏全都对老百姓客客气气的。

    这让安徽和苏北的老百姓感到好rì子要来了。

    在推行这些政策的时候,两淮行政总署还成立了许多宣传队,这些宣传队不断的对老百姓讲解着‘两淮行政总署’的种种惠民政策,把自身确立为‘为老百姓服务的zhèngfǔ’,‘保卫老百姓的人民子弟兵’。

    宣传队不仅在城市里宣传,在乡镇同样也陆续成立宣传队,宣传人员都是经过专门的培训,而且定期要回去进修,学习新的宣传内容。

    在这些手段之下,安徽、苏北民心迅速归附,这么好的zhèngfǔ哪里去找啊!

    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安徽、苏北百姓就变得只知‘两淮行政总署’,只知江委员长,而不知两淮总督。

    同时安徽、苏北的粮食价格也因为华东集团的介入,处于一个极为平稳的状态,又因为两淮行政总署以及华东集团的投资,在各地产生了许多工地,吃不饱饭的老百姓不用怕饿死,去做工就能确保衣食无忧,只是辛苦一些。

    江渝的‘地方包围zhōngyāng’的政策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在民心归附之下,在确保军事、经济、工业的优势下,已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安徽、苏北那些临时起事,想要摘桃子的革命党及他们掌控的新军,江渝的则给了他们一些银子,新军则附送了一些枪械、弹药,把他们‘礼送出境’,名义上则以‘支援武昌革命’为理由,意思就是让他们去武昌继续革命,安徽和苏北就用不上你们了。

    面对‘复兴军’的霸道,同盟会的革命党甚是激愤,咱也革命了,就算没出什么力,起码你给点汤喝总是要的吧?胜利果实起码得分润他们一些是吧!

    不过这个想法显然有些一厢情愿,江渝既然要走‘地方包围zhōngyāng’的路线,就不允许地方上参杂乱七八糟的势力。

    激愤了半天,同盟会的革命党却赶到深深的无奈,复兴军战斗力太强了,他们手上的那些新军,在复兴军起事的时候没有准备,被他们当成清军一起打了,好在他们反应得快立即倒戈起事,否则当天也要被歼灭。一回想当时的战况,很多革命党的新军上上下下都是心有余悸,给他们十个胆子也不敢和复兴军闹。

    华东集团也开始全面向安徽、苏北扩张,电报局、邮电局陆续成立,华东集团的报纸也进入安徽、苏北地区,开始在整个安徽、苏北建立发行体系,并建立地方报社,掌控了舆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