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汉当都护

重生大汉王朝,竟然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腐儒,还因为反对汉武帝讨伐匈奴,被发配边陲,半月之后死在匈奴马蹄之下。唐烨表示这剧情不对,重生一世,自当厉兵秣马,封狼居胥,反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作家 封狼居胥 分類 历史 | 69萬字 | 242章
第三十九章 朝堂献宝
    第三十九章 朝堂献宝

    “公孙弘,可有此事?”

    刘彻双眼紧眯,用寒到刺骨的声音问道。

    自七国之乱后,谋反一词对大汉王朝乃是禁区,查如属实必斩其九族。

    “陛下明鉴,他唐烨血口喷人,诬陷老臣!”公孙弘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说道。

    “东方朔,何在?”刘彻冷着脸问道。

    “臣在!”廷尉东方朔赶忙出列。

    廷尉位列九卿之一,掌管司法审判,东方朔本人刚正不阿,两袖清风,若公孙弘真私通淮南王刘安造反,绝对难辞其责。

    “朝中重臣私通淮南王刘安一事,全权交由你查办,若有半点舞弊,与其同罪!”汉武帝冷冷的说道。

    “微臣,领旨!”

    交代完毕后,汉武帝又换上了一副和蔼可亲的表情,看的唐烨浑身发毛。

    这家伙的情绪把控堪称完美,变脸比翻书都快,谁都察觉不出他心里在想什么。

    “唐烨,继续吧。”刘彻说道。

    “陛下,这是红薯种子,适合凉州,陇西,中原,江南一代大规模种植,成熟期两个月,亩产高达7000斤(为了直观方便以后用斤代替),而且抗涝抗旱不易得病。”唐烨夸夸其谈的介绍道。

    龙椅上的刘彻眼睛都直了,这么高产的农作物,他还是第一次听说。

    “此话当真?”刘彻激动的问道。

    “千真万确,西郡已经开始试验性种植,再有月余便可丰收。”唐烨回答道。

    “好!太农令李蔡,此事事关重大,交由你亲自督办,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立刻询问唐烨。”刘彻吩咐道。

    李蔡,陇西世家,李广堂弟,九卿之一,官拜太农令(治栗内史),后因功官升丞相。

    凭借李广和唐烨的关系,把此事直接交给李蔡负责,绝对会减少诸多障碍。

    “喏!”

    李蔡赶忙出列应答一声,而后将目光看向唐烨点头示意。

    “陛下,这第三个新鲜玩意儿才是重中之重,它叫做宣纸,用于书写,相比较于竹简,书写流畅,便于携带存储…”唐烨迫不及待的把宣纸推销给了汉武帝。

    一来,造纸术被后世称之为四大发明,其影响有多重大,不用多说。

    二来,这些新鲜玩意儿中,只有造纸术能带来大把的金钱,他怎能不急?

    “宣纸?怎么使用的?”

    “此物薄如蝉翼,轻轻拉扯岂不就破损了,还能写字?”

    “唐烨未免有点危言耸听了吧?”

    朝臣的脸上写满了不相信。

    包括东方朔,董仲舒等眼界宽广的治世名臣,也对着宣纸信心不足。

    不过,太史令司马迁却双眼冒出精光。

    当下,他正在编写“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被后世称为历史系神书的《史记》。

    若造纸术真如唐烨所说,有这么多优点,那《史记》完全可以提前问世。

    “陛下,何不让唐大人当众演示?也让朝臣开开眼。”司马迁出列朗声说道。

    唐烨侧目看去点了点头,与司马迁还是要搞好关系的,日后能不能名垂青史,还要看他老人家的心情。

    “司马爱卿所言极是,苏文笔墨伺候!”刘彻双眼冒光的说道。

    苏文面带微笑一溜小跑,把笔墨交给唐烨,而后亲自为唐烨研磨,可见两者关系亲密。

    早知道,苏文虽然只是为公公,但能够让他亲自研墨的,怕只有汉武帝刘彻一个人了。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龙城,意踌蹰。伤心前秦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唐烨洋洋洒洒,写了元朝大家张养浩的一首词,而后交于苏文公公。

    “好字,好词啊!”

    苏文又一溜小跑,来到汉武帝身边,将宣纸呈上。

    “好!这宣纸妙哉!这诗词让朕有种身临其境之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啊。”

    “朕,治理江山二十载,自问政绩斐然大治天下,可我中原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十室九空…与这词共鸣一处。”汉武帝双眼微红有感而发。

    而后便将其递给苏文,传于朝臣观看。

    “这词曲写的甚妙甚妙,还有这宣纸真能用于书写,而且字迹清晰,还能折叠,携带太方便了。”

    “恐怕以后不会再有学富五车的文人了。”司马迁不由得感叹道。

    朝臣议论纷纷,小心拿着宣纸,生怕一个不小心弄破了。

    “陛下,这宣纸可还满意?”唐烨轻声询问道。

    “满意!甚是满意!不知唐爱卿这宣纸的制作方法可否与朕观瞧?”汉武帝轻声问道。

    眼神恢复往日金光,虽称之为爱卿,但话语中有淡淡的威胁。

    作为名垂千古的皇帝,汉武帝自然知道这宣纸意味着什么。

    其他朝臣,也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

    尤其是司马迁,恨不得现在就跑到唐烨面前,多讨要点宣纸。

    “陛下,这宣纸制作工艺繁琐,且只适合在西郡生产,诸多细节还需臣现场指导。”唐烨丝毫不惧,盯着刘彻的眼睛,朗声回答道。

    本公子已经给了那么多好处,刘彻身为名垂千古的皇帝,也该表示表示了。

    “哦?这么繁琐吗?还是唐爱卿有意藏私?”汉武帝微微一笑说道。

    “臣,并无此意。”唐烨回道。

    刘彻若有所思的拖着下巴,心中正在做天人之争。

    要不要直接下旨,让唐烨贡献出造纸术?

    可那样,后人又怎么看他汉武帝呢?

    巧取豪夺,霸道无理,这顶大帽子他是扣定了。

    可把造纸术全权交由唐烨运作,以这小子的性格和手段,价格一定甚高,而且还有可能以此逼宫。

    大约一刻钟后,刘彻眸光大亮,“唐烨,这天下奇术在难,朕身边的能人异士也能学得会,不过这造纸术必定是你所创,朕也不能巧取豪夺,不如咱们用一场比试来决定如何?”

    “陛下请讲。”唐烨回道。

    唐烨早已猜到,刘彻看到造纸术后,绝对会想尽办法收为国有。

    可这方法到底是什么,唐烨暂时没有看透。

    “朕知道,你诗文写的不错,素有文能提笔安天下之说,朕的长公主从小天资聪颖,对诗文也略有通晓。”

    “不如你们这才子佳人,就在今日朝堂,来一场诗文大赛!”

    “若朕的长公主赢了,唐爱卿献造纸术,若唐爱卿赢了,朕命你为造纸督办,全权负责造纸术。”刘彻朗声说道。

    下载【看书助手APP】官网:
无广告、全部免费!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