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汉当都护

重生大汉王朝,竟然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腐儒,还因为反对汉武帝讨伐匈奴,被发配边陲,半月之后死在匈奴马蹄之下。唐烨表示这剧情不对,重生一世,自当厉兵秣马,封狼居胥,反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作家 封狼居胥 分類 历史 | 69萬字 | 242章
第十五章 必须搞死唐烨
    第十五章 必须搞死唐烨

    刘丰年傻傻的看着两人,这是在谈政务嘛?

    怎么感觉是在狼狈为奸!

    “郡守张大人,我不明白你们的意思。”刘丰年傻乎乎地询问道。

    “刘大人,以后你就明白了,现在立马给曲辕犁造势,把名声打出去!”张居正激动地说道。

    “此意何为?”刘丰年挠了挠头。

    “哎呀,你就别问了,最好是在三天之内,让其他三郡都知道,咱们西郡已经用上了最先进的农耕器具!”张居正着急的很,准备在路上详细说明。

    毕竟,时间紧迫。

    ......

    长史府

    “刘长史,这唐烨太过分了,拿您的粮食去收买人心,用您的甲胄武装私军,我等真替你感到气愤啊!”崔德庆满脸愤恨的说道。

    凉州崔家,是当世十大世家之一,当年崔家老祖跟随高祖打天下,提供钱粮献计良策,有从龙之功。

    只不过碍于商贾出身,所以并没封侯拜相,而是许了一世荣华。

    靠着高祖的圣恩,和崔家几代人的努力,在凉州和中原极具影响力。

    “德庆,莫慌莫慌,毛都没长全的臭小子,能跟我这中山靖王之后相提并论吗?”

    “之前他突然犯浑,本官并没准备,但接下来,我敢保这小子再也捞不到任何好处,甚至还会…”刘霖把话说到这里,伸手划过脖颈。

    “刘长史的意思是,奏折现在已经摆在了陛下的案板上?”崔德庆面露喜色询问道。

    “正是!”

    “哈哈,好啊,滥用私刑斩杀朝廷命官,威逼皇室成员,就这两项罪名,就够把他大卸八块的了。”

    崔德庆激动过后,再次开口说道:“刘长史,我看咱们还不要高兴的太早,据可靠消息,唐烨昨日出城夜归,是去剿匪了。”

    “而且还收复了龙牙山3000土匪,现在这个档口,陛下有可能功过相抵啊。”

    崔德庆在说话的时候,一直在盯着刘霖,准确捕捉每个表情变化。

    “什么?龙牙山匪患,竟然被他给平了?黄口小儿何德何能!”

    刘霖顿时暴怒。

    眼看武帝就要对匈奴用兵,必然团结大汉内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政策上自然会向这边倾斜,那唐烨的错误,一定可以用这个功绩来弥补。

    想到这里刘霖好似泄了气的皮球,蔫了。

    难道真的就搞不定,那个可恶的家伙了吗?

    该死!

    看到刘霖的反应,崔德庆笑了笑,知道是时候了。

    “不过,刘长史,我大汉陛下圣明,向来法度严苛,绝不允许像唐烨这样,有了功劳就翘尾巴的人横行。”

    “据草民了解,唐烨打了胜仗后焦躁的不成样子,甚至在军营当众命令将士饮酒,而且是豪饮三天!”

    “若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匈奴打过来,我西郡可有一战之兵?”崔德庆说道。

    “什么?将士军营饮酒?这可是严重触犯军规的大事,他唐烨真是无法无天啊,把我大汉律令置于何地?”刘霖此话说完,奋笔疾书又掺了一本。

    奏折崔德庆没有去看,因为他知道刘霖会把这件事办得很好。

    而且,是他第一时间提供的消息,让刘霖欠了他一个大人情。

    这崔德庆果然老奸巨猾!

    善用权谋之人,最直观的表现莫过于此。别人帮你做事,却还要心存感激。

    唐烨之心,人尽可知,绝对会对世家动手!

    ......

    长安

    长乐宫(汉武帝和群臣议事的地方)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宦官苏文高声说道。

    “陛下,臣有本奏!”丞相田蚡出列。

    “爱卿,所奏何事?”刘彻询问道。

    元狩三年,刘彻三十六岁,执掌朝堂已有二十年,正是意气奋发最高光的时刻。

    “微臣,奏西郡太守唐烨,以权谋私斩杀朝廷命官,威逼皇室宗亲,并欲将西郡军收为己有,此乃大逆不道意谋造反,皇帝圣明,还请赐罪唐烨!”田蚡掷地有声地说道。

    早上刚刚收到刘霖的奏折,田蚡也吓了一跳,唐烨不是个废物嘛?

    怎么突然觉醒了,还杀了贾平和西郡都尉。

    不过,田蚡贵为丞相,权谋极佳心思缜密,认识到了事件背后的严重性。

    唐烨必须死!

    “什么?那个被贬西郡的唐烨,他敢杀人?还敢把朕的军队变成他自己的,他有那个胆子吗?”刘彻面无表情地抛出了三个疑惑。

    帝王之术深不可识,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喜怒不形于色。

    “董爱卿,之前那个唐烨在你手下做事,你应该对他很了解,此事你怎么看?”刘彻看相董仲舒询问道。

    董仲舒,“罢默百,家独尊儒术”方略的提出者,西汉权臣,哲学家,儒客大家,此时是九卿之一,官拜大鸿胪(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

    “陛下,以微臣对唐烨的了解,他怕是没有这个胆子。”

    “田丞相,这其中是否有什么误会?”董仲舒回道。

    唐烨在朝堂为官时,便是董仲舒一派,受儒家影响极深。

    并且帮助董仲舒完善了“罢默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方略。

    深得董仲舒的赏识!

    只不过唐烨不懂圣意,眼下决战匈奴是大势所趋,实在有些可惜了。

    “董大人,恕本丞相直言,朝堂谁不知道,唐烨未贬之时,和董大人关系极近,为其说话也情有可原,但唐烨闯的祸,可有点大了。”田蚡反击道。

    这话说的不咸不淡,既敲打了董仲舒,也没有把关系弄得太僵。

    同朝为官,低头不见抬头见,招惹一个九卿可并非明智之举。

    哪知,董仲舒今天一反常态,不怕得罪人了,准备据以力争。

    “田丞相,你这话说的就不对了,同为朝臣辅佐陛下,政见统一时,自然要多多交流,这有什么不对吗?丞相不还同贾平,刘长史经常走动吗?”

    “陛下,唐烨是什么样的人,微臣说了不算,大可以问其他官员,若有半句掺假,诸宸九族也无怨言!”董仲舒认真的说道。

    果然是写进教科书里的人物,头脑极为精明。

    这些话语既反敲打了田蚡,说他结党营私,同时也把问题抛向了整个朝堂,用大家的嘴来回答刘彻的问题。

    下载【看书助手APP】官网:
无广告、全部免费!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