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暂无简介

第78章 雄踞宛城,虽乱世可安
    “你那么兴奋做甚?”


    看着身旁眉梢眼角都带着笑意的太史慈,张绣只觉得无法理解。


    “主公,未曾想许子将对你的评价竟是如此之高!”


    如果不是还顾忌着个人形象,此刻的太史慈别说是笑出声来,就是挽起袖子当场舞上一段都不奇怪。


    毕竟汉舞在这个时代原本就是司空见惯的。


    “高吗?我怎么觉得也就那样呢?”


    看到张绣真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模样,太史慈一下子就急了:


    “‘一时之雄,虽乱世可安’,这还不高?!”


    眼见太史慈急眼的模样,张绣一时竟是不知该说什么好。


    刚刚许劭听到自己是来求评的,眉头都快拧成麻花了。


    不过张绣原本就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过来,看到对方这种表情,索性也不再勉强,拱了拱手就打算离开。


    谁知许劭看到张绣要走,反倒是拦下他给出了这样一句评价:


    “君为一时之雄,雄据宛城,虽乱世可安。”


    一时之雄,这评价很高吗?


    在张绣看来也一般嘛!


    真不知道太史慈为什么这般兴奋。


    “主公,只要许子将今日对你的评价传开,主公势必名声大涨,大业可期!”


    张绣撇了撇嘴,并没有把太史慈的话放在心上。


    许劭就是一个写评论的,他懂个屁的英雄。


    但让张绣意外的是,许劭点评自己这件事情产生的效果会发酵的如此之快。


    快到简直让人猝不及防。


    首先是刘繇对他的态度产生了改变。


    原本张绣这次仗义出手,助刘繇清理门户,后者是很感激他的。


    但当他提出让刘繇共同举荐诸葛玄任豫章太守的时候,这份人情就被他给用掉了。


    如今两人的关系也就是道义之交。


    但当刘繇从太史慈口中得知了许劭对张绣的评语以后,对张绣的态度立马就不同了。


    友好度立马升了一级,达到了君子之交。


    除了不时请张绣议事之外,对张绣的称呼也从“张将军”变成了“博超贤弟”。


    其次就是诸葛玄。


    “张将军,那许子将当真如此评你?”


    “怎么连淳平也这样?”


    张绣有些无奈,“不就是一个评价,至于这么大惊小怪吗?”


    诸葛玄是个老实人,认真地给张绣介绍起来:


    “将军你久居凉州,许是不知此事意义。”


    “哦?愿闻其详。”


    虽然之前太史慈曾说过许劭的好评意义重大,刘繇的表现也同意说明了这一点,但他对这件事情的原因依旧是一知半解。


    难得现在有个懂行的来解释,张绣顿时来了兴趣。


    “将军可知‘谶纬’?”


    “知道,就是预言书。”


    诸葛玄点了点头,解释道:“昔年光武帝以谶纬造势即位,此后我朝便盛行谶纬之说,假借孔孟之名编制的谶纬书更是数不胜数。


    便是郑康成此等儒家经典注释集大成者,亦为谶纬书做释,可见其对世人影响。”


    郑康成就是郑玄,这个年代的声名在外的大儒,刘备曾和公孙瓒等人拜其和卢植为师。


    听诸葛玄说到这里,张绣自是明白了他的意思,“淳平的意思是许子将的评语也算一种谶纬?”


    “正是如此!”


    诸葛玄再次郑重点头,“昔日有多少人欲求一评而不得,今将军既得此评,但有所求,当借此言造势也。”


    说实话,张绣还真没想到这一层。


    他是个穿越者,对谶纬思想这一套理论嗤之以鼻。


    接受过现代教育的他坚信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但今天诸葛玄被这么一说,他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一件事情。


    自己纯属是陷入了思维定式。


    既然连穿越这种事情都能发生,搞不好这个世界还真有神仙。


    况且就算自己不信,其他人信啊!


    难怪最近自家士兵看他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原本张绣还以为是自己连战告捷致使士气大振,但现在看来他们最近的变化却是因为这一段评语。


    既然如此,许劭对自己的好评真就可以好好利用一下。


    除了笮融那样的脑残,这个时代的人们对于名声看得很重。


    刘备之所以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靠的不就是他的好名声吗?


    张绣跟诸葛玄一商量,都是觉得此事不能操之过急,还需要好好谋划一番。


    只是还没有等张绣想好到底应该怎么做,一个让他意外的消息先传了过来。


    “文和的信?”


    “此信本应送到皖城,听闻主公来了江东便过了江,等到浚县方知主公又来了豫章……”


    听到一脸憔悴的信使,张绣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没办法,这个年代就是这样,消息滞后。


    让甘宁安排信使去休息,张绣就好奇地看起信来。


    贾诩在信里一共说了三件事:


    第一,求贤令和屯田制效果明显,已经开始在南阳其他县城尝试。


    当然这件事情虽然重要,但本就在张绣的意料之中。


    有贾诩和他留下的胡车儿等人在,实施起来并无难度。


    贾诩真正想说的是之后两件事情。


    曹操来信,让张绣把典韦、夏侯惇、乐进三人放了,他愿意用粮草辎重交换,否则就要再攻南阳。


    张绣摸了摸下巴,被自己关了这么久还不投降,还真是忠心。


    显然这件事情贾诩没有办法做主,只能写信请示张绣。


    他在信中表示,希望张绣能够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法,当然最好能回南阳一趟亲自处理,顺便也可以看看南阳如今的新气象。


    对此张绣不置可否。


    战略讹诈罢了,他才不信曹操会在这个时候来打南阳。


    要知道之前曹操在南征前原本是先打算对付吕布的。


    吕布在濮阳之战后来到徐州投靠刘备,又趁刘备攻打袁术时趁机夺取徐州,还抓了刘备的妻儿为人质。


    虽说后来又把他们还给刘备,但跟刘备依旧时而和好,时而相互攻伐,其间还以辕门射戟化解刘备和袁术大将纪灵的争斗。


    但最终刘备被迫无奈,还是投靠了曹操。


    吕布在刘备和曹操之间反复横跳,刘备和曹操早就忍无可忍,决定起兵攻打吕布。


    为此曹操还表刘备为豫州牧,让他招兵买马,共征吕布。


    但就在这时,曹操听说了张绣和刘表联合的事情,这才决定暂时放下吕布,先攻南阳。


    临行前担心吕布来攻许都,他还专门派遣使者到徐州给吕布加官赐赏,让他跟刘备和解。


    然后就亲率大军去征南阳,惨败而归。


    所以没有必胜的把握,他说什么都不会来再攻南阳。


    倒是贾诩信中说的第三件事,才是真正令张绣在意的。


    本站网站: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