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暂无简介

第38章 第三种可能
    刚刚来到寻阳,张绣还想着进城后搜刮资源再搞一波强化,之后再看看下一步怎么做。


    没想到魏延居然会在城门口主动请缨。


    他皱了皱眉头,“会不会太紧了?”


    魏延不慌不忙地说道,“末将今日出发,全速行军,等到舒城以后,那刘勋怯而无谋,必会弃城而逃!”


    一旁的甘宁闻言就是眉头一皱。


    但想了想最终还是没有开口。


    魏延见张绣沉默不语,心中一急道,“主公,兵贵神速,若等舒城有了防备,那刘勋必向袁术求援!只怕彼时愈难拔城!”


    看到魏延这副模样,张绣突然想起了一个典故。


    在历史上,魏延曾在诸葛亮举兵北伐时提出,由他率领一支精兵从子午谷进军,在十天之内速攻长安。


    他认为长安守将夏侯楙(máo)胆小如鼠,一旦他兵临城下,对方肯定会逃跑。


    这样就可以仿效刘邦和韩信当年分路合击之计,跟诸葛亮会师潼关。


    但是诸葛亮向来用兵谨慎,认为此计太险,难以成功,并没有采纳魏延的计策。


    如今魏延向自己提出这个计策,倒是和历史上的“子午谷奇谋”有异曲同工之妙。


    那么问题来了。


    自己到底要不要答应他呢?


    诸葛亮当初拒绝魏延,随即使用了平取陇右的策略。


    就是以逐渐蚕食的方式,不断削弱魏**事抵抗力,破坏政权稳定性,为蜀军创造有利的军事态势。


    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


    一开始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继叛魏降蜀。


    不但如此,诸葛亮还收服了被他视为军事上接班人的姜维,一时关中大震。


    可惜在关键时刻,马谡违背诸葛亮部署,丢了街亭。


    诸葛亮被逼无奈,只得退回汉中。


    不久之后,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叛汉附魏。


    最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北伐宣告失败。


    “主公,衡以为此计可行!”


    张绣还在思索,祢衡就已经开口了。


    只听祢衡说道,“刘勋乃一无谋之辈,若见我军攻城,必心中胆怯。


    若魏校尉能在阵前斩其将领,勋即不逃,必生破绽。


    彼时魏校尉便可安排内应进城散播谣言,待时机成熟后里应外合,一举破城!”


    因为性格原因,祢衡出谋划策时往往偏向奇谋险着。


    正好跟魏延这个计策不谋而合。


    魏延听到祢衡支持自己,也是连连点头。


    就是一口一个“魏校尉”听上去有些刺耳。


    不过只要张绣能让他领兵去攻庐江,这些细节就没有必要意了。


    张绣见祢衡也同意魏延的计策,已经有些意动了。


    他又看向甘宁,见后者一言不发。


    沉吟片刻,张绣开口问道,“你要多少人?”


    魏延闻言大喜,“三千步卒,五百骑兵,足矣。”


    “好!”


    听到这里,张绣不再犹豫,同意了魏延的提议。


    他从南阳出发时一共带了八千步兵,二千骑兵,后来在西陵、下雉死伤了一部分。


    特别是下雉那一战,虽然最终靠着微操打成平手,但毕竟是被偷袭,损失不小。


    好在最后孙策知难而退,下雉又离蕲春不远,大部分人都得到了及时治疗,幸免于难。


    只是这段时间就别想参加战斗了。


    之后他又在蕲春招降了部分士卒,勉强补齐一万之数。


    这次他给张先在蕲春留了一千人,所以用于攻打庐江的兵马共计九千。


    听上去似乎不多,但要知道孙策也不过跟袁术借了三千人。


    哪怕再加上他父亲的旧部,还不到五千之数。


    就这都敢跑去打江东。


    他带出来这一万人都是在宛城之战之后精心挑选,又先后经历了西陵、下雉几次战役,无论忠诚度和战斗力都不是袁术手下的士卒能够相比。


    那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文长,如果能够打下舒城最好,如果打不下也不要勉强,我们在这里略做休整就来援你。”


    舒县不是寻阳,因此张绣对魏延的要求也变了。


    能拿下最好,一旦拿不下,就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诺!”


    等魏延离开,张绣抬头看了看这座县城,沉声吐出两个字:“进城!”


    魏延虽然跑了,但自有他留下的人手领着大军接手城防。


    说是这么说,其实真没什么好交接的。


    寻阳不比蕲春,后者是曾置诸侯国的地方,规模要大不少。


    等安顿好一切,张绣马上召集众人议事。


    说是众人,其实就是甘宁和祢衡两个人。


    “都说说吧,这仗接下来怎么打。”


    祢衡率先开口:“主公当引一军北上,绕皖县、龙舒,至庐江城西侧,攻之。”


    张绣看着地图没有说话。


    祢衡的意思简单明了,两面夹击,断了刘勋退路。


    毕竟哪怕刘勋在看到魏延来了真的落荒而逃,后续也得守住庐江城才行。


    从地势上看,舒城西北低而东南高,城北不远处就是巢湖。


    典型的易守难攻。


    这也是张绣最终答应了魏延奇袭舒城的原因。


    付出小,回报大。


    现在的他不像是诸葛亮北伐那样,一矿打五矿。


    单以兵力而论,对庐江郡并不吃亏。


    当然前提是在寿春的袁术不支援。


    一旦袁术的支援跟上,那就真成了一场旷日长久的大战。


    不过孙策已经把玉玺献给袁术,估计他现在的心思已经放到了称帝上。


    这同样也是张绣敢攻庐江的原因。


    就算寿春支援庐江,力度也应当有限,他还承受得住。


    “兴霸,你怎么看?”


    甘宁愣了愣,随即摇了摇头,“一切全凭主公决断。”


    那就是没有意见。


    实际上也真没什么好说的。


    在魏延急行军去舒县以后,张绣也只剩下两个选择:要么以魏延为先锋,后续大军原路跟上,为他压阵。


    要么就兵分两路,包围舒城。


    既然张绣已经选择了后者,继续执行就可以了。


    之后三人又细细议定了行军的具体事项,各自回去休息。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张绣拨出五百人马留守寻阳,其他人统统带走。


    包括原本在寻阳,之后投降魏延的人马。


    魏延在这三天已经把他们全部打乱重新进行了整编,倒给张绣省了不少功夫。


    跟魏延相比,张绣此行的路线倒是要好走得多。


    只是五千人马过境,想不被沿途兵马发现显然不现实。


    不过张绣此行原本就没想隐藏形迹。


    所以他只是吩咐把靠得过近、涉嫌挑衅的探子做掉,其他人一概不管。


    反正等他到庐江城下的时候,要么舒城已经被魏延拿下,要么就是还在被魏延猛攻。


    但让张绣没想到的是,他遇上了第三种可能。


    本站网站: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