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后千年,我成了国运之神

死后再醒,奚舟发现自己来到千年后,成了国运之神!国家越强,自己实力越强!不过,千年前奚家一统天下建立的大汉,现已沦为撮尔小国。新君上位,前来宗庙祭拜。新王:“大将军权倾朝野,意图废立,国之将亡,该怎么办?!”奚舟:老祖帮你!新王:“异族犯境,无人可...

第十章:这天,变了!
    奚政强自镇定,心中却忙与圣祖沟通。

    他于国事,一概不知。

    直至杀了那使者,他才得知,乌桓大军竟然已陈兵边境,随时准备叩关。

    那大军,必是给这乌桓使者撑腰的啊!

    如今,将乌桓使者杀了。

    那乌桓大军,岂不是很快杀至?

    赖以圣祖神迹,才得以行事无所顾忌,只凭心中少年气。

    本以为,有充足时间去准备……

    现如今看来,怕是不日便将开战!

    这,惹祸了啊!

    该如何是好?!

    “傻孙儿,你觉得老祖会坐视这奚家陨落,大汉灭国吗?”

    “咱爷俩儿不是说好了,复雄汉往日之辉煌吗?”

    感受到小孙儿的慌张心境,奚舟忍不住面露慈爱。

    连媳妇都没娶过,不知不觉,却沦为了“隔辈亲”的忠实拥趸。

    “莫怕,明日老祖就为你唤来一众无双国士、绝世悍将,助你开疆拓土安天下!”

    “区区乌桓,何足道哉!”

    圣祖淡然的话语,是那么的令人心安。

    绝世悍将,便如吕布、薛礼那般吗?

    无双国士,又该是何等惊艳之人呐?

    奚政安心之余,暗暗下定决心,今后一定要当个明君、圣君!

    一定要重现大汉雄风,不负圣祖所望!

    圣祖的话,让奚政有了底气。

    心下大定。

    直接喝令兵士,将另一乌桓使者与两个翻译官,押至门外。

    “斩首!”

    随着奚政的一声令下,群臣如同炸毛公鸡般,再度乱鸣。

    “大王,不可啊!”

    “万万不可再行杀戮,我汉再难抵住乌桓之兵锋了啊!”

    “王上,万不可莽撞!”

    突然,有一武将抢了兵卒的佩刀,连斩数名兵卒。

    “奚政,你这小儿,安敢坏大将军之事!”

    奚政认得那武将,乃是九卿之一,主管宫廷警卫的光禄勋。

    大将军之心腹!

    于薛礼面前,敢刀指王上,称王为“小儿”,嫌死的太慢?

    在座众人压根没看清薛礼的动作。

    只见方天画戟滴血,那光禄勋已然被斩作两半。

    这一幕,可比斩首惨不忍睹多了……

    百官作呕者不在少数。

    奚政亦是脸色苍白,快步走出千秋殿。

    出了殿门,奔出数百步,这才蹲在根柱子旁,大吐特吐起来。

    眼泪鼻涕横流。

    吐罢,奚政忙拿衣袖将肆意横流的鼻涕眼泪抹去。

    他很羞愧。

    堂堂汉王,竟因这杀人事而作呕,实在是丢人!

    但是,已忍了好久了,只是最后那一幕,实在忍不住!

    薛礼抱拳请罪,“末将该死!”

    奚政起身,强装镇定道:“何罪之有?!”

    “不但无罪,反倒有功!”

    “日后,那光禄勋之职,便由你来担任!”

    薛礼当即跪地抱拳,“末将谢过王上!”

    “走吧,随孤出宫去大将军府转一转……”

    ……

    千秋殿。

    当薛仁贵被汉王单方面任命为光禄勋时,百官们仍逗留殿中,愁眉不展。

    乌桓使者被杀,这该如何是好?!

    乌桓大军,怕是不日便将踏至王城吧?!

    唉!

    谁能想到,那黄口竖子竟会如此胡闹!

    那兵,又是哪来的……

    怀中揣着万般疑惑的百官,纷纷遣人,将此间事报于大将军知晓。

    离宫路上,百官更是各怀心思。

    是等乌桓攻来之后投降呢?

    还是在乌桓攻来之前跑路……

    这是个艰难的选择。

    “站住!”

    “无王令,不得擅自出宫!”

    承天门,重兵把守,百官被拦。

    “岂有此理!睁大你的狗眼看看,我是丞相甄兴!”

    “嘡!”

    守门校尉拔出腰间配刀,“我管你真行还是假行,无王命,擅闯宫门者,斩!”

    甄兴气极,“你……你……”

    “你”了半天,最终在那校尉饱含杀意的眼神中,悻悻后退。

    百官感觉有些不妙。

    纵有万人之权,千般心思,也出不得王宫。

    众人只能折返。

    返回朱雀门时,却发现大门紧闭。

    守门校尉拦住众人,“无王令,不得擅自入宫!”

    “我等方才便是自此门而出……”

    校尉面无表情道:“那又如何?”

    “你得让我们回去啊!”

    校尉身旁副将冷哼一声,喝道:“王宫禁地,岂容尔等随意出入!”

    “尔等……”

    “你们可知,这是在戏耍朝廷命官?!”

    “明日定要禀明大将军,定将尔等革职严办!”

    “真是岂有此理!”

    百官怨声载道,引得守军们齐齐拔刀。

    顿时,万籁俱寂。

    百官无语望星空。

    今夜怕是要“天为被,地作床,明月相伴”了……

    此夜,注定无眠。

    卯初,钟响,朱雀宫门开。

    昏昏欲睡的百官们蓦然惊醒。

    要早朝了!

    怀揣复杂心情,鱼贯而入,于王宫前殿纷纷排队站好。

    “百官入殿——”

    有小太监于殿门宣唱。

    百官进殿,不约而同望向位于王座下左,阶梯处宝座。

    那是大将军之座。

    往日,大将军必是第一个入殿等候之人。

    而此刻,那座位上,却空无一人!

    百官心中之不妙,越来越强烈。

    “王太后到——”

    太监一声宣唱,百官们心中稍安。

    王太后来了,证明无虞!

    兴许,是大将军身体偶染小恙……

    王座之后,珠帘缓落,随后有人影绰绰。

    百官齐齐稽首,施以大礼。

    “大王到——”

    刚刚起身的百官,再度下拜。

    奚政披龙袍,着王冠,顶着黑眼圈,缓步走向王座。

    昨夜,他兴奋地没睡着觉。

    那是大权在握的激动……

    宫内已稳定,宫外也已掌握!

    万事俱备,只差今早这风了!

    身后,是亦步亦趋贴身护卫的吕方与郭盛。

    郭盛怀中,有个小布袋,袋中装着大汉圣祖的牌位。

    百官礼罢,王座之帘后,有小锣敲响。

    “太后有旨——”

    小太监唱着,躬身缓步走向玉帘。

    接过帛书后,下阶梯,站于中段。

    宣旨。

    百官慌了。

    那太后之旨,只有一个信息!

    太后撤帘,大王亲政!

    群臣顿时议论纷纷。

    这十四岁的黄口小儿,如何亲政?!

    “肃静——”

    小太监一语定百官。

    “大王有旨——”

    “天子若曰:大将军景乃朝廷之砥柱,国家之干城!今染重疾,抱病还乡,实乃国家之缺憾。孤今封郑景为武侯,赏金万两,赐田百亩,准其所奏。”

    这王旨一宣,百官彻底慌了。

    这天,变了!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