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突然撒泼的妻子,杨遇安有些懵逼了。 这不是还没到娶两个婆娘那一段吗…… 怎么就突然翻脸了? 不过下一刻,他看到妻子眼中隐隐流转的泪光,心中了然。 妻子其实是在担心他。 窦四很爱自己的妻子,甚至到了宠溺的地步。 往日两人无话不说,无话不谈。 两人既是夫妻,也是知己。 “也罢。” 杨遇安轻叹一声,说出来自己当下迷惘:“假如,我是说假如我要救一些人,结果到头来,却反而害他们丧命,那这还算救人吗?” “救人就是救人,怎么成了害人呢?”妻子摇摇头,表示不解。 “就是说,有人能命令他们去送死。我就算救得了第一次,也救不了第二次,第三次……”杨遇安耐心解释道。 妻子仍旧听不太懂,只能试着用自己的方法来安慰:“书里不是都说了吗,这人行走于天地间,但求一个无愧于心就好!” 见杨遇安不以为意,她有些急了,又补充道:“良人还记得昔年那伙山贼吗?” “山贼?” 杨遇安闻言一愣,一段属于窦四的记忆浮上心头。 原来窦四刚刚来到淮上时,因为是外乡人,口音也不太纯正,被本地人排斥。 不过窦四不与众人计较,一心行医救人,因为一手《牛马续命术》着实神奇,很快就积累了一些财富。 这事引起了一伙山贼注意。 他们想窦四一个被排挤的外乡人,无依无靠,不就是最好下手的肥羊吗? 哪曾想这个其貌不扬的外来医者,居然是修行高手,两三下手脚,就将这群毛贼全部干趴下。 正当众贼以为必死无疑之际,窦四却不计前嫌,免费给他们治好伤势,还送他们一些盘缠回家,劝他们改邪归正。 众贼当时想,天底下哪里有这样的傻子? 于是不久后,又故技重施。 然后,再次被干趴下,再次被治好,再次被送钱。 如是三四次,众贼们终于自惭形愧,将用剩的盘缠送还,然后在窦四家门前连叩三个响头,自此远去。 但凡能活着吃一口饭,谁不想要点脸? 此事一时间在乡中盛传,窦四也因此渐渐被乡人接纳。 “人心都是肉长的,良人但行好事,想来那个命人去死的坏蛋,迟早也会被感动到的!” 不得不说,窦四这个妻子,心思单纯得有些可爱。 堂堂一国之君,一代雄主,心怀天下之人,又岂是几个乡野毛贼可比的? 他能被这种事感动就见鬼了。 但不知为何,听完妻子此言,属于窦四的那部分人格记忆,莫名喷涌出一股强烈的情绪。 一种被知己认同的喜悦之情。 “还真就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杨遇安不禁失笑。 妻子见他笑,以为自己劝说起效了,便跟着开心地笑起来。 也就在这个瞬间,一道灵感如闪电般划过杨遇安的脑海。 “慢着……感动一两个普通人,自然不足以撼动大局。” “可万一能触动到更多的人呢?” ”百个、千个、万个……若能做到那种地步,当真不能影响大局了吗?” “毕竟所谓大局,本质上,就是由千千万万有血有肉的个体共同组成的啊!” 想到这一层,杨遇安终于明白接下来要做什么了。 …… 魏军大营。 “朕军中缺少如你这般高明的医者,你既然喜欢救死扶伤,便留下替朕做事吧!” 杨遇安闻言并未立即应下。 “怎么,你还是想回去帮宋人?”魏主拓跋焘微微有些不悦。 “可汗误会了!臣只是想向可汗再讨一个旨意!” “哦,你还想要什么?朕给你封官?”见杨遇安已经称臣,拓跋焘脸色稍缓。 “臣寸功未立,岂敢讨要官职?不过是希望将来在战场上,若遇到受伤的宋军,还请可汗准许臣一并救治。” “当然,只是救治,绝非为了资敌!”杨遇安紧接着补充道,“治好他们的伤后,自然要留在咱们魏营中,为可汗做牛做马!” “呵呵,你竟然对这些宋狗这般有情有义?”拓跋焘闻言不屑冷笑。 “倒也不全是因为这样。”杨遇安解释道,“我娶了一个宋女为妻,她尚在城中。我担心投敌的消息传到宋人那里,会对她不利。” “如果我能救治宋人,那城中的人为了他们父兄子侄的安危考虑,也必定会善待我妻。” 有臧质的承诺,最坏的情况并不会发生。 上一次副本就已经证明。 只不过拓跋焘不可能知道那么详细,故而半是揶揄,半是称奇道:“想不到我中军居然培养出你这种妇人之仁的幢主。” “不过当医者倒是正合适了。” 杨遇安不多辩驳,只是长长一拜。 “也罢,只要他们伤好后不逃跑,朕便既往不咎了。” 拓跋焘大手一挥,准了杨遇安的请求。 正如后者所言,这些人只要不跑,那都是属于他的财产。 魏军中本就拥有大量外族奴隶炮灰:丁零、杂胡,三秦氐、西南羌……五花八门。 都是这些年他带领大魏铁骑东征西讨,积累下来的。 如今再多上一批宋人奴隶,也无妨。 …… 不久,残酷的攻城战正式打响。 哪怕已经是第三次见证此战,杨遇安依然感觉这里如同炼狱一般。 无数人命仿佛流水线一般,被填塞到战场的每个角落,只为争取那一点点看似可能的胜机。 一批人倒下,另一批人紧接着上。 日复一日,夜复一夜。 有人痛哭流涕,有人不甘咆哮。 有人视死如归,有人畏缩不前。 而更多的,只是一种苍白而麻木的神情。 他们的声音,不管在这一刻如何触动人心,都终将会被历史洪流所淹没。 正如旁边染上血色的淮水。 虽然这一刻看上去触目惊心,却不妨碍千百年后,有人在这里笙歌起舞。 青史留名的,注定只有少数人。 那里都写满了王侯将相的丰功伟业,写满了文人骚客的风流文采。 唯独没有任何位置,留给一个平庸而真切的哭声。 也就在这时候,杨遇安,或者说窦四,背着一个沉重的药箱,骑上战马,毅然踏出安全的后方大营。 “窦四,你不留在营中照顾伤兵,跑到外头干嘛?” 老熟人丘林律追去营门外,大声疾呼。 “留在营中只能治一时之病。”杨遇安回头指着身后道,“唯有到战场上,方能真正救人!” 言罢,他再度打马前行,一头冲向杀声震天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