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攻是不可能强攻的。 杨遇安打算暂时按兵不动,在水寨外围观察几日,设法抓几个外出的小兵,看看能不能逼问出这群河盗的底细。 若能找到对方与官府勾结的证据,那就更好了。 当然,这些事情全都交由其他修行者去做了。 至于他“大梦第五郎”,那自然是坐镇中枢,运筹帷幄了。 每日坐在船上浇浇花练练功就能搜集到大量线索,为什么还要去辛苦跑腿? …… 不久,黄娘子等人在老者的接引下,也来到水寨外围。 见到船中酣睡的第五观主,黄娘子神情十分别扭。 原来她先前去在县衙里吃了闭门羹。 明明往日私下给这些官员家中送了不少好东西,逢年过节也是有往来走动的。 怎么今日突然翻脸不认人了? 夫家积累的人脉不好使了,黄娘子只能灰溜溜地跑回来。 反正其他人也没有更好办法,自己也不算太丢脸。 哪曾想刚一回来就被知,那个先前被自己踩着上位的大梦第五郎,居然大发神威,真的找到了河盗的老巢。 这不是在打她都脸吗? 于是她忍不住语气酸涩道:“第五郎既有此本领,何不早些使出来?让侬家平白让人笑话。” “呵呵,先前第五某见娘子胸有成竹,又想到你夫家在本地颇有人脉,哪敢轻易置喙?”杨遇安似笑非笑道。 “这分明是侬说过的话!”黄娘子被噎得不清,“第五郎也太……” “对,我就是这么斤斤计较,谁让我现在是小娃娃呢?” 杨遇安有恃无恐,黄娘子目光在师徒二人间来回转,一时之间竟不知道该骂谁。 “好了好了,你们都少说两句,让老夫说句公道话。” 老者这时候出来打圆场。 “第五郎不熟悉漕运事务,先在娘子面前班门弄斧,合该被骂,被冷落!” “可如今断案查证之事,又分明是第五郎所擅长之事,是不是也该轮到娘子你退位让贤了呢?” “毕竟我们这些人的前途,如今可都全指望大梦第五郎了啊!” 闻得老者此言,最早过来的十人纷纷点头称是。 “你们也是这个意思?” 黄娘子回头看向随她而来的那批人。 后者或是低头,或是抿嘴。 虽然没有支持老者说法,但这种沉默,本身就代表了一种态度。 “好啊好啊,侬家算是看明白了,都是一群白眼狼!”黄娘子叉着腰,指着众人大骂,“这一路吃侬的,住侬的,到了关键时刻,却都只顾着一己之私!” “娘子此言差矣,第五郎不仅仅是帮我们,也是在帮娘子你啊,毕竟你们家才是漕运大户……”有人忍不住反驳道。 不过黄娘子气在头上,好话歹话都听不进去。 眼见自己“众叛亲离”,一气之下,直接蹚着浅水离去。 “毕竟是妇道人家,心眼小,诸位不必跟她一般见识。” 老者见自己的“公道话”不被接受,脸面有些挂不住。 “第五郎以为如何?” “我倒是无所谓。”杨遇安摊手道,“就怕有人沉不住气,跑回去县衙告官。” “呵呵,第五郎方心,此番你施展大梦洞玄之法找到贼巢,我等有目共睹,首功必然是你的!” “你且继续安心查案。若有人胆敢抢你功劳,不论男女,老夫第一个饶不了他!” 告奸按律官府是有奖励的,首告者占大头。 老者以为杨遇安是担心黄娘子争功的问题。 不过杨遇安也懒得解释了,点头道:“那便有劳足下多多费心了,事成之后,论功行赏,我这份与你平分。” “哈哈,如此老夫便先谢过第五郎了。” …… 数日后,水泽深处。 杨遇安猛然睁开双眼。 天地还是那个天地,但在他眼中,一切似乎变得有些不同了。 仿佛虚空之中,有某种气息流转不停,期间或是停顿,或是跃动,有种奇妙难言的独特韵律。 “这便是眼识?这便是天地元气?” “这便是……一识下仪同?” 杨遇安内视自身一番,感觉跟上都督巅峰时没有太多区别。 也不知是因为《衣冠渡江诀(残)》的功效太差,还是因为自己尚未找到发挥下仪同修为的正确方式。 “好在突破到下仪同境界,分身那边又能继续往上修炼了。他所学的功法可比渡江诀优秀多了。” 就在杨遇安思忖之际,突然某一瞬间,福至心灵,便往远处一个地方踏水而去。 修炼《衣冠渡江诀(残)》后,他虽然拳脚功夫没有增加多少威力,但轻功身法却有了长足进步。 特别是踏水而行之时,一身衣衫随风飘逸,远远看出,颇有几分出尘的世外高人姿态。 衣冠渡江,渡江说的是身法,衣冠说的是“体面”。 天下第一快身法不敢说,卖相最佳轻功还是能争一争的。 片刻后,他来到一处水潭。 俯身,取水,浇花。 随着一段亡者记忆涌入,杨遇安脸上表情也变得精彩起来。 原来他刚刚以眼识观察四周有所感悟,来到此地。果不其然,这里真的有一份亡魂记忆! 好巧不巧,对方正是河盗首领的心腹。 “想不到打开眼识后,我具备了一点搜索所需亡魂的能力。” “虽然只能算模糊搜索,但有了这种能力,后续找寻前朝幽魂就更有效率了。” …… 不过与收获的记忆内容相比,这点小惊喜又不算得什么了。 原来对方那位首领,居然是位熟人。 去年造反被抓的萧世略! “我记得萧世略刚刚被抓之时,不少人都猜测他会被处死,并且牵连家族。” “哪知后来杨坚力排众议,坚持对江南怀柔之策,只将萧世略一人贬为庶民。” “至于他生父前陈名将萧摩诃,则依旧在汉王杨谅麾下效力。” “怎么这萧世略栽了大跟头,却还不知悔改,转头又跑去当淮河盗了?” 仔细搜寻一番亡魂记忆,杨遇安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原来萧世略出狱后,转辗与郭衍那边取得联系,然后在后者授意下,在破釜塘深处占地为盗。 明面上劫掠过往商船,实质上是为郭衍阴练士兵,囤积船舶粮食等军资。 如今更是连朝廷征调来打仗的民船,也敢抢夺。 一个封疆大吏练兵囤粮是为了什么? 自然是准备造反。 所以杨遇安就更是迷惑不解。 因为就在不久前,郭衍因为经营蒋州有功,加上杨广极力推荐,刚刚升了官,调任洪州总管。 洪州远在南方千里之外。 郭衍不好好经营自家新地盘,却跑来淮河边上做这种风险极大的事,这对他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