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趙德昭的話,趙匡胤微微愣了一下,然後才又問道: “如何將計就計,斷其退路?” “父皇,兒臣以為,要斷其退路,唯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讓偽漢僭主,相信楊業是真的降了我大宋!” 趙德昭沉聲說道。 這個法子,是他在來禦營的路上,就已經確定好了的。 楊業詐降,這幾乎是可以肯定的,就算沒有從何承矩那得到想要的答案,佐證楊業是詐降,趙德昭也幾乎可以肯定,楊業並不是真的想要歸降大宋! 楊業若是那樣立場不堅定,三言兩語,便能說降的人,那他也不會在歷史上,留下那麽大的名氣了,甚至還留下了一部《楊家將》的演義話本! 演義話本,未必是真,但楊業抗遼,戰死疆場,名留青史,這卻是事實! 在為國盡忠這一點上,趙德昭是絕對不會懷疑楊業的! 只不過現在,楊業忠的‘國’,是漢國,是北漢,而不是大宋! 要處置詐降,特別是只有區區數百人這種規模的詐降,其實有一個很簡單,很直接的法子,那就是殺! 管你是真降假降,一殺了之! 歷史上,白起連四十萬趙國降卒,都能坑殺,何況是區區三百降兵了! 甚至於,剛才進禦營的如果不是自己,而是楊業,等待他的,恐怕直接就是營中的刀斧手了! 甚至於恐怕,就連楊業的駐地,現在也早就已經在宋軍精銳的嚴密監控之下! 否則,趙匡胤剛才也不會說出‘楊業營中,並沒有任何異動’的話來! 楊業,和他帶來的那三百漢國精騎,一舉一動,全都在趙匡胤的嚴密監視之下! 而楊業,很顯然也知道這一點,所以才沒有任何異動! 嗯,換成自己是楊業,眼下最好的法子,也絕對是按兵不動! 任何的異動,都可能給他,給他帶來的那三百漢軍精騎,帶來滅頂之災! 即便是詐降,即便要擾亂宋軍,也絕對不是現在,而是在以後! 在宋軍毫無戒備,在大宋官家趙匡胤徹底的打消了心裡的懷疑,相信自己是真的投降之後,那時候,才是最好的時機! 禍起蕭牆! 裡應外合! 那時候,三百漢軍,才可能成為一支奇兵,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殺宋軍一個措手不及! 甚至有可能,劫殺大宋官家! 因而,對待這種詐降之事,最簡單直接的法子,就是一殺了之! 管你真投降還是假投降,一股腦兒全殺了,看你還怎麽作亂,看你還怎麽裡應外合! 不過,楊業畢竟是青史留名之人,而且又是演義小說中的男主角,楊老令公,名氣之大,甚至遠超過李繼勳、曹彬、潘美這些大宋開國名將! 若是就這麽被殺了,著實有些可惜! 讓他為大宋效力,抗擊遼人,不是更好嗎? 以趙匡胤的殺伐果斷,楊業若是不能為己所用,自然是一殺了之! 敵國之將,殺了更好! 可趙德昭卻不願看到楊業就此隕落! 因而,趙德昭才會說出“將計就計,斷其退路”的話來。 聽了趙德昭的話,趙匡胤微微沉吟了一下,然後又問道: “如何才能讓偽漢僭主,相信楊業是真降了呢?” 說著,不等趙德昭回答,趙匡胤便又說道: “楊業既然敢來詐降,必定是跟偽漢僭主商量好了的。” “他是偽漢世祖(劉崇)的義孫,與偽漢僭主劉繼元有手足之義,想要離間他二人,談何容易?” 趙德昭微微沉吟了一下,然後說道: “三人成虎,有手足之義,終非真的手足,有些事,只要去做,總會有效果的。” 聽了趙德昭的話,趙匡胤也不由得微微愣了一下,隨後又讚同地點了點頭。 過了一會兒,趙匡胤卻又說道: “大郎,戰場凶險,以後,切不可再如之前那般莽撞,身先士卒,以身犯險了。” “衝鋒陷陣的事,讓李繼隆、荊嗣他們去做就行了,還有你那個義兄曹大!” “須知,你是一軍之將,更是我大宋皇子,身份尊貴!” 聽了趙匡胤的話,趙德昭也不由得微微愣了一下,旋即抱拳躬身說道: “是,父皇。” 說著,略微停頓了一下,趙德昭卻又說道: “虎父無犬子,父皇征戰沙場二十年,身經百戰,披堅執銳,貴為大宋天子,尚且禦駕親征。” “孩兒身為父皇之子,是天下身份最為尊貴的人子,又豈能不為天下人子之表率?” “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天下百黎,父子兄弟,同在軍中的,大有人在,兒臣又豈能例外?” 說著,趙德昭又躬身行禮,說道: “父皇教誨,兒臣銘記,戰場凶險,兒臣自會保全自己,不讓父皇為兒臣擔憂。” “也請父皇,為大宋江山,為天下百姓,也為孩兒,千萬保重自己。” 趙匡胤微微點了點頭,朝趙德昭招了招手,說道: “大郎,你過來,到朕身邊來,讓朕好好看看你。” “是,父皇。” 趙德昭急忙應了一聲,上前幾步,走到了趙匡胤跟前。 趙匡胤伸手拉住趙德昭,拉著他坐到自己旁邊,借著營中的燭火,仔細地端詳著趙德昭的面容,過了好一會兒,趙匡胤才又問道: “大郎,最近可還有讀書?” “回父皇,孩兒每天都有讀書。” “嗯,還看的是兵書戰策?” “有兵書戰策,也有春秋史記,諸子百家。” 趙匡胤微微點頭,說道: “甚好,甚好!” “大郎,你需記住,你是皇子,朕的大郎,與其他人,卻是不同!” “兵書戰策也好,春秋史記,諸子百家也罷,只需有所涉獵,曉其大義即可,無需深讀,明白嗎?” “是,父皇。” 趙德昭急忙應道,說著,便要起身行禮,卻被趙匡胤死死地按住了,說道: “現在就你我父子二人,無需那麽多禮節!” “朕於天下是君,於你,卻只是人父。” “父子之間,又何須那麽多繁文縟節,平白的生分了父子關系?” 說著,略微停頓了一下,趙匡胤卻又轉身,從禦案上拿起一卷書冊來,遞給趙德昭,說道: “空閑時,你也看看這本書。” “多讀,於你有好處!” 趙德昭瞥了一眼趙匡胤遞過來的書,扉頁上赫然寫著“貞觀政要”四個大字! 帝王之書,貞觀政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