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頭鴨是他們重點培養對象,但這個信息只有他們幾人知道。在外人眼裡,值錢的是出欄鴨。 如果給小鴨子下藥,威懾力不大,狐狸們不會冒險做沒把握的事。 兩人聊了好一會兒,再次巡視各個鴨舍,眼尖的鄧鴻運發現靠左邊的大鴨舍有幾隻鴨子不對勁。 十來隻熟睡的鴨子突然驚醒,躁動不安,不一會兒,開始一瀉千裡。 他趕快叫來胡明查看,證實跟之前被下藥鴨子症狀一模一樣。 “果不其然。” 胡明不理解道:“白天不是給他們錢了嘛,這才多久,又給鴨子下藥。” “因為吃到甜頭,我們給錢給的太順利,覺著我們好欺負,繼續薅羊毛唄。” 這也是他故意為之,拋下個魚餌,讓工人再次出手藥,才能人贓並獲,就怕那兩人小心謹慎,錢到手即刻停手,逃竄到外地。 不怕他們貪心,就怕他們不心動。 最後證明貪婪害死狐狸啊。 二人聯手給出現症狀鴨子喂藥,過了四小時後再喂第二次,拉稀次數變少,鴨子再次安穩入睡。 紅日從東邊升起,他們任務結束。 鄧鴻運搖醒椅子上熟睡的胡明,讓他趕緊去房裡補眠,早餐好叫他起來。 迷迷糊糊的胡明答應一聲,便回房裡倒頭大睡。 天色微亮,鄧鴻運懶得再去躺著,睡沒多久又被人叫醒的感覺特別難受,寧願熬著不睡,到晚上一覺到天亮豈不美哉。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美好的一天要從早飯開始。 養鴨場現有的菜不多,他隻得跑去村裡菜場瞧瞧有啥吃的。 正巧今天是村裡趕集日,一早出攤的人不少,逛了一會兒,鄧鴻運發現有一家油條攤子,人特別多,十來個人正在排隊,其中他還看到熟悉的身影。 “小哥,你早呀。” “你也早呀。” “這家油條燒餅那麽受歡迎,肯定很好吃吧。” “那是當然,這家攤子只有趕集日才擺攤,你要想吃趕快去排隊,不然一會兒人家賣完收攤走人。” “多謝提醒。” 既然如此,早飯就做皮蛋瘦肉粥,配上新鮮油炸的油條。 油條攤子上兩口子配合好,一個擀麵,一個下鍋油炸,沒多會兒鄧鴻運買到幾根香脆油條,剛要趕回養鴨場時,那位小哥湊近他。 “我叫陳正,三十歲,你呢。” 三.三十歲.他還不停喊人家小哥小哥的,愣是把輩份搞錯,難怪人家說完名字還年紀,隱晦暗示他改口。 “我叫鄧鴻運,今年二十二歲,陳正哥,你樣貌比實際年齡小挺多,喊你那麽多次小哥,也不糾正我。” 確實是他那張娃娃臉,讓鄧鴻運誤以為他比自己小。 “不礙事,你喊我小哥,我還高興著呢,昨晚還沒來得及多謝你的鴨子。” 二人相視一笑。 “陳正哥,信我,我家鴨子怎麽煮都好吃,想吃清淡原味,用燉的,想吃重口味的,炒完糖色再放些香料,加些啤酒或者黃酒煮乾即刻出鍋,那滋味嘖嘖。” “光是聽我就已經直咽口水,有機會照你的法子試試。” “好嘞,那我先告辭,油條不等人啊。” “行,我也得回去了,回頭見。” “回頭見。” 新鮮出爐的油條最是酥脆,得趁熱吃才是最香得時候。 鄧鴻運快步回到養鴨場廚房,爐灶生火煮粥,養鴨場的米是鄧鴻運用三輪車送來的,各種米都帶了些。 今天煮粥用的是珍珠米,橢圓形的米粒,跟圓糯米相似,此米煮粥,使得粥的口感更加綿密,口口順滑。 皮蛋是用自家養鴨場裡的鴨蛋製作而成,這也是養鴨場的另一個營業收入。 鴨蛋製品,用新鮮的鴨蛋古法炮製成流心鹹鴨蛋、松花皮蛋,即使短時間內銷售不出去,也能存放。 待鍋裡的珍珠米爆開,粥水略帶粘稠感,把剁碎醃製好的碎肉倒入白粥裡,再放進切碎的松花皮蛋,加入少許食鹽,白胡椒粉,皮蛋瘦肉粥完成。 鄧鴻運實在受不住那油條誘惑,去喊胡明起床路上,手裡拿著半根油條大快朵頤。 “胡明,起來吃早飯啦。” “你這皮蛋瘦肉粥煮的真不賴。” 前腳喊人,後腳胡明端著一碗粥,出現在他身後,這小子動作可真夠快的。 不用鄧鴻運發問,胡明搶先說道。 “每天習慣這個點起來,雷打不動。” “表姨起來沒?” “我出來時,已經再盛第二碗皮蛋瘦肉粥。” 鄧鴻運一頭黑線,幸虧他一時嘴饞拿了根油條吃,不然等他回到廚房怕是渣都不帶剩的。 回到廚房,三人邊吃邊聊,一會兒抓狐狸行動。 “老板,我帶新員工來。” 廚房裡的三人同一時間回頭,看向趙國富與江河清。 “人還沒到,先吃兩口早飯,一會兒再演。” 趙國富吃完,便拉著十隻活鴨子回燒鴨鋪做準備。 剩下幾人商量完抓人事宜後,各自散開暗中等工人來。 八點鍾,鄧鴻運將鴨子放出來游水時,那工人正好邁進養鴨場大門,臉上帶著得逞的笑容。 昨天得到得九十塊平分,一人四十五塊,這錢來的不要太爽,想到今天又能再撈一大筆,臉上的笑意止不住往外冒。 “老板早,大家早。” 熱情的跟每個人打完招呼,開始他的工作,先是去鴨舍清理衛生。 然而新員工江河清已經在此等候多時。 “你是哪位?怎麽在這?” “我是新來的,第一天上班。” 表姨這時出現跟工人介紹。 “這是小江,眼瞧著鴨子越來越多,活總是乾不完,我多招一個人來幫忙,你沒事就多帶帶他,他是新手啥也不懂。” “行,這都是簡單易懂的活,一學就會。” 只要胡明和表姨他們不在鴨舍周圍出現,面對新手小江,工人下藥容易很多,隨意編個借口說是魚粉,新人不熟悉,不會在意他的一舉一動。 鄧鴻運則繞到鴨舍後邊,趴在房子窗戶上,關注工人的一舉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