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好的!沒問題! “那瞻壑啊,就算你爺爺不是來找你去執行那兩條建議的,但再怎麽說那兩條建議也是你提出來的,你總歸是有些頭緒的吧?” 朱高燧顯然還沒有死心,繼續追問著。 “你也知道,三叔過得苦啊!” “你大伯是太子,老爺子禦駕親征人家就能監國理政,你爹以前怎樣暫且不說,最起碼在北征中立了功勞,再加上你的幫襯,你看你爺爺最近有沒有罵過他?” “你三叔我現在就是耗子鑽風箱,兩頭受氣啊!” “這要是再出點兒什麽事兒,你三叔我可能連去就藩都沒可能了,你爺爺怕不是會直接讓我去守神烈山!” “三叔這是什麽話啊?您這麽說就言重了啊。”朱瞻壑趕忙開口勸慰。 “爺爺雖然經常會發脾氣,但讓您去守神烈山也太過分了。” 神烈山這個名字可能有很多人都會感覺比較陌生,但若是換個名字的話大概大部分的人就能知道了。 明孝陵。 沒錯,就是明太祖朱元璋與其皇后孝慈高皇后的合葬陵寢,也可以說是朱家的祖墳。 “其實三叔您不用太過擔心的。”朱瞻壑眼看著自己這三叔不得到點兒什麽消息時不打算回去了,索性就直接點明了。 “這次因為侄兒的兩條建議,朝廷會發生大變故是肯定的,畢竟爺爺可看不得那些個貪官腐官白吃咱們老朱家的白面饃饃,不過一樣的,爺爺也不會太過分的。” “您想啊,那些個文官是什麽德行您不知道?真是要追究起來的話那得牽涉到多少人啊?” “所以啊,您就不用管太多,爺爺不會做的太過分的,最後肯定會誰都受些罰,但不會太重的。” “或者啊……” 正說著,朱瞻壑的聲音突然放低了,湊到了朱高燧的耳邊。 “要是三叔您舍得壯士斷腕,自己親自抓兩個典型送到爺爺那裡的話就再好不過了!” “真的?”朱高燧猛地坐直了身體。 “當然了!”朱瞻壑回答的是相當肯定,沒有半分猶豫。 “您想啊,既然大伯已經把那兩條建議在朝堂上說出來了,爺爺也采納了,那就肯定會執行。” “若是在這個時候您站出來做榜樣,爺爺不得對您刮目相看?” “是啊!”朱高燧的雙眼頓時就亮了起來。 “好的!沒問題!我回去就辦!” “那侄兒就不留三叔您了。”朱瞻壑笑眯眯地站了起來。 “這事兒啊,宜早不宜遲,您還是早些把事情辦妥才是。” “今兒個三叔可得好生謝謝你了。”朱高燧也是滿臉的笑意,雙方似乎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不過最近沒什麽時間,等有時間的,三叔肯定好好謝謝你!” “嗐!三叔您瞧您這話說的。”朱瞻壑趕緊擺手拒絕。 “都是一家人,分什麽彼此呢?” “哈哈!說的是!說的是!”朱高燧用力的拍了拍朱瞻壑的肩膀。 “那三叔就先走了,你好好休息。” “三叔慢走。”朱瞻壑笑眯眯的站在門口,目送朱高燧離去。 “娘的,手勁兒真大……” 看著自己拿三叔出了門兒,朱瞻壑的臉色瞬間就變了,還不停地揉著被他三叔拍過的肩膀。 “三叔啊,該說的我可都說了,您要是聽勸,那就沒啥問題,但是你要是……” 與此同時,莊子門口。 朱高燧上了馬車,臉上笑眯眯的表情瞬間消失。 “哼,小兔崽子,還想詐我?你還太嫩了!” “讓我挑兩個典型給老爺子送上去?你怎麽不讓你爹挑兩個典型送上去呢?這麽好的事兒你會不告訴你爹告訴我?” “哼!” …… 這有時候啊真的就是良言難勸該死的鬼,朱瞻壑對他那三叔可是半點兒都沒有藏私,畢竟在明面上他這三叔也是他爹的盟友。 就算是朱瞻壑不打算讓自家老爹去爭儲,但再怎麽說以前人家也沒少幫忙,在這種無關緊要的時候能拉一把就拉一把吧。 但是啊,他卻忘了一件事,那就是他這個三叔表面上聽勸,但實際上嘛…… 至於為什麽不讓自家老爹抓兩個典型給老爺子送去? 拜托,你搞搞清楚,這次的考成法和即時候補針對的是文官!文官! 他爹手下一群特麽糙漢子,跟文官打的上邊兒嗎?考成法和即時候補哪個能用得到武將身上? 是規定武將每次打仗要取得多少次勝利,殺多少人?還是說給武將安排個替補,武將一旦出錯替補就立馬接過指揮權? 考成法和武將沒關系,至於即時候補……武將不一直都是這樣嗎? 不說全部,絕大部分的武將在打了敗仗之後不都會被暫時停用一段時間嗎?除非是之前特別出彩的人,比如說現在的張輔這種。 另一邊,胡廣府邸。 胡穂和金寧沒敢有半分猶豫,回家之後就立馬各自找到了自己的父親,把今天的事情給出說了一遍。 “他沒有表明身份?”胡廣一臉的嚴肅。 “回父親,沒有。”胡穂低著頭,滿臉的怯懦。 “但是他說草原上的事情就此作罷?” “回父親,是的。” “還有沒有什麽別的?”胡廣的眉頭越皺越深。 “沒有……哦對了!”胡穂猛地一拍手。 “那人將孩兒射出的箭矢給拿走了。” “箭矢?”胡廣一時之間有些猜不透朱瞻壑的想法了。 “拿箭矢做什麽呢?” “爹……”胡穂小心翼翼地抬起頭,看向自己的父親。 “要不要孩兒登門去道歉?” “不用了。”胡廣搖了搖頭。 “對方既然沒有表明身份,哪怕我們猜出來他是誰了也不能說,這很容易適得其反。” “你先回房休息吧,這兩天就不要出門了。” “是。”胡穂長長的舒了一口氣,低著頭離開了。 “到底是為什麽呢……” 胡穂走後,胡廣依舊沉浸在自己的思緒裡。 不得不說,朱瞻壑的一手背刺讓他很是難受,因為尋常人可能不知道草原上他和朱瞻壑的矛盾,但對於朝中官員們來說這可不是什麽秘密。 現在,雖然是借著太子朱高熾的手,但朱瞻壑提出來的這兩條建議無疑是讓文官們非常難受。 考成法給文官們帶上了鏈子,要是不努力工作就得滾蛋! 即時候補讓文官們自己窩裡鬥,因為沒有人不想著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這下子,很多人都把事情怪到了胡廣的身上,因為他們都覺得是胡廣在草原上的針鋒相對讓朱瞻壑恨上了文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