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这个……”手机里的人再问。 戚斌自信的说:“你这个卖个五千六千没问题,为什么?” “因为黑曜石这个东西吧,它本质是二氧化硅,跟玻璃一样,所以具备玻璃的特性,容易碎,而且碎后断面容易呈贝壳断状口,十分锋利。” “你这个呢?你这个首先它形状好,是圆形的,而且圆的国泰民安、圆的河清海晏;再者它的颜色好,黑的撕心裂肺、黑的六亲不认——草!” 杨建设三人一愣。 沙伟茫然道:“我这正在倾听专家的指导、瞻仰专家的仪容,可是专家怎么突然破口大骂了啊?” 朱鹏也讪笑道:“他应该是翻车了。” 戚斌的从容自如飞到九霄云外,关闭app、关闭手机并扣在桌子上,一套处理动作行云流水,显然平日里没少翻车。 他注意到自家门口来了人,便整理情绪从容自如的站起来露出职业化微笑。 然后他看见了朱鹏,赶紧不动声色的给铁子一个眼神:这什么来路? 朱鹏说道:“别叽咕眼了,自己人。” “这是我三个新认识的朋友,他们手上有粮票油票肉票这些东西,我给你带过来看看能不能合作。” 戚斌舒了口气,说道:“嗨,上世纪的票证呀?一般没什么价值,这东西留存度太广……” “但他量很大。”朱鹏打断他的话,“一沓子一沓子的得几百张。” 戚斌立马拂袖:“诸位贵客,快请进!” 朱鹏从中给双方做了引荐,杨建设打开军挎包给戚斌看。 戚斌没有去看票证,而是先摸了摸老旧的挎包翻来覆去的看来起来: “哟,同志,你这挎包是好东西呀,少见,这个现在可是少见,你是从哪里得来的?” 杨建设听到‘同志’的称呼后感觉分外亲切,下意识说:“是我爹当年……” 五个字吐出来,他意识到不对。 这挎包是他爹从部队带回来的,本是他爹参加渡江战役立功后的奖励之一,结实耐用、防风防水,用了三十多年愣是没破。 他不知道这个挎包有什么说道,但看戚斌的意思,这东西应该挺珍稀的,恐怕背后隐藏着什么信息,他不能说实话,得含糊应对。 脑子飞快的转动,他迅速改口说:“是我爹当年收拾家里长辈遗物的时候找到的,怎么了?” 戚斌翻看着挎包说道:“那你这家里长辈恐怕是当过兵了,是老红军战士。” 杨建设点点头。 戚斌说道:“那这没错了,这叫野战军挎包,流通于解放军还叫野战军时期,就是咱们熟悉的东野、华野和后来的一野、二野等等。” “你们看它这个材质,很独特,整体是粗布面、帆布带,但它是用独特工艺做过染浆处理而成,很耐用、很厉害。” 这话让赵福大吃一惊:“咱们的子弟兵是从47年改称解放军的,那这背包有八十年历史了?比我爷爷年纪还大。” 赵福的话让戚斌高看他一眼:“你是军迷?还知道咱们红军改称呼的历史?” “他就是看过几本杂书。”沙伟说道,然后又对赵福挤挤眼,“我帮你谦虚了,不用谢。” 赵福翻白眼。 朱鹏则露出怀疑表情:“这包八十年了?什么包能用八十年?斌子你行不行?你别又翻车了,我看你老翻车。” 戚斌一看铁子竟然质疑自己的专业能力顿时怒了: “我怎么老翻车了?我在网上翻车那是因为在网上只能掌眼不能上手,老有人不讲武德,来骗、来偷袭我们当主播的,所以才会打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