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明年继续考,相公,打算请教下弟弟,把功课拿来给他瞧瞧……"五丫手里抱着半岁的女儿道。 大姐道:"那确实,我都想着让小弟教教我家老三" 张氏正好进来听到这话,心里不高兴,毕竟她知道儿子还要继续考举人进士,哪有那么多时间。 不好说什么,便道:"你们回去了,好好教导外孙,努力读书,到时候考童生的时候,再来向他舅舅求教。" 张氏看着几个女儿,也就四丫日子最苦,但这丫头不听话,偏偏自己选夫婿。教她做绣活的时候,就想偷懒去山里摘野果子,虽然气得狠了,可还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 "好了你们姐妹几个回来这么久,去看看你们奶奶,四丫先留下。" 其他人知道娘肯定补贴四丫,但他们生活不错所以也不惦记,依着张氏的话去看看王氏。 "你看看你,现在过得什么日子,你几个姐姐看着都比你年纪小,真是不争气的玩意。" "娘,呜呜呜呜……对不起,我当初不该不听你的话……" "好了说啥都迟了,回去想想办法把家分了!" "老婆子总不能一直压着你们供大房读书花用,你那大伯都快三十了,童生还没考上,早该分家了!你回去先跟张老二这么说……,就算少分了家产,到时候我再帮扶你下,日子也能过下去。" 四丫含泪地点了点头。 午时,宴席正式开始了! 周夫子牛车来了,"学生见过夫子,夫子好。 "嗯,我先来你这,之后要去青谨和凌云那里,所以我就稍座一会,半途离席。" "夫子,辛苦了"李文山把夫子引到上座,这桌坐陪的是,赵家村里长,赵家的族长,以及李老头和李二爷,由他们招待。 李老头这辈子就今天觉得最风光的,站起来道:"今天,我李老头在这里感谢周夫子对我家孙子的启蒙之恩,感谢赵家村的里长和族长以及村民们对我们的多佳照顾。这碗酒我李老头先喝了……" 赵里长说:"好,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远亲不如近邻,这些年大家互相帮助都是应该的。" "对啊,李家这日子好过了,也帮了我们许多……" "大家互相帮助,日子才过得下去……" "这村里有了秀才,我们这就去打短工,别人都会先考虑我们……" 赵里长借此说道:"在这里我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这那座一直跟大河村有争议的山枣林,县里已经划给我们村了,到时候去县里交点钱它就是我们的了!" "太好了,那这样我们每年可以多分点钱……" 一场宴席下来,各个都非常高兴,他们实在的感受到了村里有秀才带给他们的好处。 李家忙完了这顿宴席,也一家人准备第二天好好休息,这次有了王三喜他们四人,这活也轻松很多。 第二天,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咚……咚,李太太在家吗?" 王三喜的小儿子王小郎打开了门"谁呀!" 看到一个头戴着大红花,插一根头簪,耳戴银耳环的中年妇人。 "这是李秀才家吧!" "是嘞,你是谁,还有你找谁。" "我找你们家太太,赶紧去,有好事!" 王小郎迷迷糊糊叫了张氏出来。 张氏看着人道:"你是?" "哎,李太太,您是秀才娘吧!我是镇上的杨媒婆,这镇上卖油纸伞的年家,向你家小郎君提亲呢!" 张氏一听这话就知道什么意思了,她已经明理暗里拒绝好几个村里人提的侄女、外甥女和表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