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山惦记家里老人冬天来了老寒腿就范的毛病,和寺庙里的药佛长老,讲明病理给了几副治风湿类的草药,李文山则另外给了香油钱。 回到家,李文山看着天色还很亮,就整理自己的读书笔记,用红笔批注在书上,这样到时候复习起来也简单很多。 "回来啦!"李老头跟村子里闲着的老头们聊天,看到孙子回来也赶紧回家。 "嗯,爷爷,今天跟同窗去寒松寺,这是寺庙里的会医的长老给的,你和奶奶晚上可以泡脚试试看。" 李老头看着孙子递过来的一大包药道:"我们两没事,用什么药,用热水敷敷就好,乱花钱。" "爷爷没花什么钱,这我捐了点香油钱,那长老医术在江陵县里都是有名的。" "行了,我和你奶奶会用的。" 几日后学子们来到私塾得到试卷成绩,乙班里李文山、余凌云和刘青谨评为甲等,年后三人将入学甲班。 周夫子留下三人,看着面前风姿卓越的三人,周夫子心生羡慕,仿佛看到他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时候。回过神道:"你们三人有各自的优点,余凌云诗词是长处,而策论则短,因此凌云要加强四书五经,背经史子集,算术需要加强;李文山其他都算不错,不过诗词原先不通,现在就匠气十足稍微好点,文人需要会吟诗作对;刘青谨继续努力,多读书增加知识。" 这么多学生里除了去年考上禀生的沈括在县学读书,也就刘青谨沉稳内敛,又过目不忘让他对刘青谨期望极大。李文山资质优秀,就是作诗词不开窍,文人不会作诗是一大硬伤。 "你们散了吧!" 几人互相告辞,李文山去白掌柜书铺花了十文(冬天书铺加了取暖的钱),从书架取下自己心仪已久的律法,他从来都觉得律法最是重要的。看那前世历史野史里因为不懂律法,而家破人亡流放边疆,抄家灭族的不在少数。 《国朝律法大全》丛书,李文山开始阅读并且背诵,到时候回去默写出来。李文山从腊八聚会后一直待在书铺,到了小年后才不再去书铺,花了两天时间把背诵的律法默写出来,自己装订成册,看着成果,他觉得白掌柜应该不知道他记忆力强,不然肯定不敢这样让他去,这花了十几天时间,他就省了五十两银子。 李家人看着李文山忙忙碌碌也不敢多打扰,李老头和王氏觉得药草好用,很好地缓解了他们每年腿部疼痛,因此让李铁柱跑了几次寒松寺,想买药方,老和尚赠与药方,在镇上配了药不贵,老两口今年过得也舒坦很多。 李文山忙碌完也快过年了,过完年他就十一岁了,在这个世界他也生活了十一年。看着老父亲已经是知天命的年纪,头发已经冒出白发,母亲张氏也眼瞧着脸上褶子也多了很多,都不年轻。他却年幼,县里院子出租一年也有五两租金,二十亩良田租给佃农也能收获三两银子,家里收入其他收入一年也有六七两,全年收入十五六两,不负担学费的话,算是小富之家。 李文山想着再接几个抄书任务,这样他可以读书又能赚到钱,不耽误学习,还能减轻家里的负担,到时候等他县试时,钱自己应该能凑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