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 那头小麒麟与自己主人是心意相通,也站起身来,神气十足的看着众大臣。 要是谁敢站出来,小麒麟第一个就要撞上去。 “陛下!臣反对!” 一位户部官员站了出来,神色淡然,面对那头小麒麟的威胁,没有丝毫的畏惧之意。 吼! 小麒麟发出低吼声,想要一头撞死那个反对主人的臣子。 这麒麟能辩人心,知道那户部官员不是奸臣,但为了主人,依旧是选择威胁的吼上两声。 “玉衡!” 林玄轻喝一声。 这玉衡,是林玄给这头麒麟取得名字。 现在这头麒麟实在是太过年幼了,刚出世,跟个毛孩子一样。 玉衡被林玄这么一喝,有些委屈地趴在了龙椅上,闭着眼睛直接入睡。 “毛大人,让朕听听你不肯北伐的理由。” 林玄认出那位户部侍郎,缓声道。 毛文安理了理想要说的话,拱手正色道: “陛下!您登基不到一年,百废待兴,应是与民休养!” “而不是在其争端,让三十万大军北伐出关。” “玉龙关凭借天险可挡数倍于敌,可无需担忧异族破关。” “我人族大军一旦北出玉龙关,无天险可守。必会遭异族伏击!” 这毛文安虽是文臣,可也曾在边关巡视过三年,对于那玉龙关的局势十分了解。 并且这林玄的老爹林致远,也曾是力排众议,让那苏鼎山率领大军北伐,从玉龙关出征。 结果那一战,彻底将大皋打垮,直到林玄登基前的数年,才有所恢复过来。 听到这怯战,怯败之言。 曾经的兵部尚书,现在的内阁大臣夏大河震怒不已,刚要站出来怒斥那户部官员。 这户部都是一群守财奴! 天天守着那国库,跟头饕餮一样只进不出。 “夏大人!” 张正居急忙拉住了夏大河,沉声道。 现在可不是他们几位内阁大臣说话的时候。 这话不应该由他这位内阁大臣来说。 “毛大人,此乃怯战之言!” “大战未开,却先言败,此乃兵家大忌,更是怯战之举!” 新任兵部尚书李高明,站出身来,看了那毛大人一眼,拱手道: “臣兵部尚书李高明,愿以全家性命立下军令状!” “三十万大军出征玉龙关外,必胜!” “若大败,臣李高明愿全家……” 林玄连忙挥手,打断了那位要把全家性命押上军令状的李高明,冷声道: “够了,朝堂之争,皆是为大皋,何必赌上身家性命。” “臣失言!” 李高明慌忙跪下。 林玄坐在龙椅上,神色阴沉,扫了一眼朝堂上的文武百官,目光还是落在那李高明身上。 “继续说。” 林玄两眼紧闭,淡淡道。 “臣遵旨!” 李高明这才站起身来,昂首挺胸,看着那一脸不屑的毛大人,正色道: “我大皋养精蓄锐,已经有三十万大军足以支持北伐,所需军需粮饷,也不过四百万灵石,六百万金银。” “工部正日夜不停的赶造火铳,目前已有三万支火铳,一百尊虎蹲炮,足以列装一只虎贲之师!” “至于毛大人说那关外无天险可守,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李高明说到这,看向那位陛下的眼神中满是狂热。 这李高明敢押上全家性命立下军令,力保北伐必成,全因这陛下设计出的火铳与虎蹲炮! “此次我北伐大军三十万出动,可不是为了固守,而是要夺回大好河山,剿灭各大异族!” “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以十万大军为先锋,三万火铳御林军为中军,一百尊虎蹲炮压阵,还需天险?” 这李高明本就是那前线大将,后被调入兵部,若论行军打仗,这朝堂上还真没几人能够胜过他。 否则,林玄也不敢将统管天下兵马的兵部,交给一纸上谈兵的大将。 李高明仿佛对这北伐之事早已准备好一样,在这朝堂上对于整个北伐大军的行军,以及要铲除的异族。 甚至是后勤补给,以及可能会遭遇的异族军队,都给分析得清清楚楚、 满朝文武看着这位新上任的兵部尚书,无不震惊与钦佩! 那毛大人更是惊得无话可说,看了看着李高明,又看着那坐在龙椅上闭目养神的陛下。 这一刻的毛文安,仿佛意识到了什么。 这位陛下,早在提拔这李高明时,便有了北伐之意? “此战,我大皋必胜!” 李高明最后一句话说出。 整个朝堂上已是鸦雀无声! 连上一任兵部尚书夏大河,看着这个后生眼中满是赞许与喜欢。 那依靠在蟠龙柱,百无聊赖的妖莲,也被这李高明远大的战略目光所折服。 “大皋不缺能臣啊!” 妖莲喃喃道。 李高明看着沉默的文武百官,神色肃穆,沉声问道: “还有哪位大人反对北伐之事?” 一直在闭目养神的林玄,缓缓睁开眼来,看着一言不发的满朝文武,眼中闪过一丝得意之色。 这下,文武百官们都明白了。 那李高明可是代表陛下,身后有皇帝撑腰。 谁还会反对? 这李高明所说,并非纸上谈兵,而是对整个大皋边关局势,以及异族大军近些年的动向有着足够分析后,才作出的北伐必胜结论。 “不愧是朕看中的人。” 林玄对于那李高明先前的表现,也是十分表现。 但殊不知,这大皋虽是武运匮乏,但文武百官大多都是好战之人。 林玄得到数百万灵石与千万两玄铁,并未选择建造宫殿,或者是南巡享乐。 而是选择北伐,要光复大皋大好河山,平定异族。 那怕有些大臣,已经被当年的惨白吓出了阴影。 可面对如此明君,岂有反对之言? 他们唯一要反对的,或者说是要奏请的。 只有一件事。 “陛下!北伐之事,势在必得!” “可臣等唯有一点,宁死谏,也不会同意陛下所为。” 百官之首张正居缓缓站出身来,躬身道。 文武百官纷纷跪倒在张正居身后,只剩下那位镇国大将军一脸茫然的站着。 林玄眉头微微一皱,仿佛明白了那张正居要奏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