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有了力量,就不会甘心服从。刘协是如此,袁绍和袁术兄弟亦然。随着邺城诸侯越聚越多,大家都开始讨论一个话题。到底谁才是盟主?这也是袁术拉拢孙坚的原因,想要得到他的支持上位。为此,袁术付出了许多。先是任命孙坚的堂兄弟孙香为汝南太守,又以孙贲为将军,领军镇守寿春。就连孙坚的小舅子吴景都得到了一定的提拔。孙坚感恩戴德,彻底靠上汝南袁氏这棵大树。只可惜,处于北方的袁绍更狠。诸侯可以按照地域分为关东、关中、关西诸侯,当然也有南北之分。支持袁绍的,就是北方的诸侯。例如韩馥、王匡、张杨、公孙瓒之流,纷纷旗帜鲜明地站在袁绍这边。反观袁术,似乎只有孙坚一个坚实的小弟。哪怕张邈、张超两兄弟与太傅袁槐有点关系,可是袁绍与张邈就是铁哥们,当然选择支持袁绍。这就导致了一种很尴尬的情况。袁术身为前将军,地位尊崇,竟然比不过渤海太守袁绍。为了抵消官职上的差距,袁绍用了一个更狠的办法。那就是自称!反正不要皇帝赏赐,想要什么官位,就要什么官位。袁绍也不贪心,自称车骑将军,司隶校尉。直接把朱儁挤下去。为是车骑将军呢?刚好比前将军高一阶。为什么加上司隶校尉呢?在东汉,司隶校尉常常弹劾三公等朝堂巨头,可以说是监察百官。是一个人人都畏惧的职位。袁术气炸了,但是莫得办法。若是他也自称,拾人牙慧不说,他的前将军之位也保不住了。这可是刘辩亲自封赏的,相当于官方认证,袁术舍不得丢弃。其二,袁术抱有侥幸心理,就算盟军失败,他也能凭借前将军之位,获得一定的宽恕。因此,群雄大多依附袁绍,袁术不得人心。袁绍更是那种具有大魄力之人。“可恨!”袁术咬牙切齿,顾不得身份大骂:“竖子何其多也!汝南袁氏以我为主,他们不支持我,反而跟随我家奴仆!”袁氏奴仆,说的就是袁绍,这是袁术对他的蔑称。只是任由袁术如何叫嚷,都没有人理会他。为了反击袁术的“奴仆”论,袁绍更是透露出一个消息。大将军何进时期,袁术曾经担任过长水校尉。为人张扬跋扈,奢淫无度。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骑乘豪华的车马到处浪,气势压人,搅和街道不得安宁。京师百姓便给袁术取了一个绰号,“路中悍鬼袁长水”。可想而知,袁术是多么地不得人心。“可恶!”袁术暴跳如雷,对袁绍更是记恨。在十八路诸侯纷纷投票后,袁绍理所当然成为盟主。当时大家的人马分居各地,非常混乱。荆州、豫州的诸侯,大都屯兵在南阳、颖川两郡。兖州、徐州、青州等则是驻扎陈留。黄河以北的诸侯,兵临河内。三处对京师形成包围。可是袁绍并不满意这样的布置,若是大家分散进攻,他这个盟主有什么用?因此袁绍提议,主力部队在陈留集结,进攻汜水关。为什么是陈留呢?其一,这是陈留王刘协的封地。其二,陈留相当于中间,诸侯们都方便集结。考虑到这两点,袁绍有此提议。袁术一开始打算反对,至于为什么,理由只有一个,袁绍想要做什么,他偏偏说不。驻扎在南阳、颖川,当一个小盟主不香吗?为什么想不开,去接受袁绍的指挥?自讨苦吃罢了。袁术的部下纷纷劝说,要他以大局为重。“谁劝我,我就杀谁!”袁术恼羞成怒,放下狠话。主簿阎象站了出来,道:“主公,此言差矣。”袁术狠狠地瞪过来,把我的话当耳边风?身为上位者,袁术很不高兴!“若是你敢再多说一句,我必杀你。”阎象无所畏惧,道:“等主公听完,若是在下说的没有道理,您再动手也不迟。”袁术眼神软了下来,示意他往下说。一个不怕死的人,肯定有强大的理由。“主公,此次联军,我等兵力几何?”“44万众!”“不错,大军这么多,粮食从哪里来?”“嗯?”袁术露出诧异的神色,随后便是无尽的欣喜。“袁本初虽然为盟主,但是他的粮草都需要冀州牧韩馥供应,又如何供养盟军!”“江淮之地富甲天下,主公收集粮草事半功倍,若是掌控了盟军的粮草,还有什么值得畏惧的?”阎象娓娓道来,让袁术视野顿时开阔起来。一片美好正在侵袭!盟主有什么了不起,拿不出粮食,没人会信服。想清楚这一点后,袁术便知道怎么做了。“好,我等率军前往陈留。”至于之前说过的话,袁术当然一点也不在乎了。若是有人敢提起,那就是找死。在袁绍、袁术两兄弟默契的合作下,十八路诸侯达成了一致,反对的声音几乎听不到。与此同时,朝堂也是一片混乱,文武百官叽叽喳喳讨论不停。“启禀陛下,叛军一共十八路诸侯,号称百万,贼势凶猛,不得不防。”皇甫嵩第一个站出来,身为将门世家,他很有发言权。“司空有什么计策退敌?”刘辩淡淡地道。皇甫嵩拱手道:“陛下,可答应关东诸侯的请求。”此言一出,朝堂哗然一片。司徒王允更是怒不可遏,指着皇甫嵩道:“朝廷威严何在!”刘辩挥一挥衣袖,示意群臣保持冷静。“陛下!”皇甫嵩呼唤一声,道:“关东诸侯并不齐心,只要陛下拖延下去,叛军必败无疑。”说到底,就是先稳住诸侯联盟,等他们内部矛盾爆发,自己溃败。这个计策成功率很高,甚至能当阳谋来用。皇甫嵩对局势的把控还是非常精准的。“司空所言,朕会好好考虑。”刘辩没有急着做出决定。这件事若是拖延久了,保不住马腾和韩遂会参战。如此一来,长安就危险了,刘辩需要面对两个方向敌人。有点得不偿失的小危险潜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