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匡带着暗号,前往城中一户农人家。“企望义兵。”“以释国难。”老农与王匡相视一眼,便回到房间中,取出一物。“这是太傅交给在下的,只要有人能够对出暗号,就把箱子交给他。”王匡点头,带着精致的锦盒和老农,匆匆回到府中。他进入书房,确定四下无人后,这才打开锦盒。竟然是一份圣旨!王匡打开一看,内容和所料的一样,正是立皇储一事。只不过人选变成了董侯刘协。王匡仔细检查了一番,竟然不能辨别真伪。不愧是当朝太傅!王匡唤手下进来,吩咐一声。咔擦!农人被斩杀。“本官该怎么做?”王匡犹豫了。一边是少帝,君王也。一边是袁槐,恩人也。从事韩浩建议道:“太守大人,何不坚定诏书真伪?若为真,我等当从太傅。”王匡深以为然,也不藏着掖着,给韩浩一观。“八九不离十,为真。”王匡再看,实在看不出作假的痕迹,便同意了此事。随后,王匡广发文书,告知天下人。“何太后矫诏,立史侯刘辩为帝,与先帝之意相悖,企望义兵,以释国难。”191年九月下旬,震惊天下的消息,从京师开始,从河内炸开!当朝太傅袁槐锒铛入狱,河内太守王匡疑似持有先帝遗诏,请求天下英雄讨伐不臣。顷刻间传遍天下。191年十月,益州牧刘焉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先帝爱皇子协,胜过太子辩。隐隐约约透露出先帝的意志。天下为之震荡!因为这件事,早就有风言风语传出,刘焉德高望重,更是直接证实了此事。“太傅之所以会入狱,就是因为他是知情者,被少帝所忌恨。”一时之间,舆论乱成一片。更有甚者,有人为董卓洗白。“董司空为大汉朝立下汗马功劳,只是因亲近陈留王刘协,便血溅朝堂。”“北邙山上,少帝惊吓不可言语,唯有陈留王谈吐不凡,大汉乱象生,需要明主,董司空欲行废立之事,是为了大汉考虑!”刘辩斥责董卓为逆贼,现在有人为董卓说话,这意味着什么?天子失德!失人心!当然,这只是少数人的看法罢了。京师之地,谁不知道刘辩的为人?因此,流言到了京师,被不少人唾弃,传播流言者,直接被举报到了官府。洛阳令周异直接惊出一身冷汗,立即向上汇报此事。“荒谬!荒谬!”司徒王允大声呵斥。但凡有一点爱国之心,都不会在这个时候站出来挑拨。现在的朝廷,在刘辩的率领下,局势不是挺好的吗?为什么有的人,就是不能够死心!王允恨铁不成钢,用屁股想,都知道这是袁槐,或者其党羽散播出来的假消息。“陛下,务必彻查此事!”王允进言道。“查,朕是一定要查的。”刘辩淡淡地道:“在此之前,传令河内太守王匡入京,朕倒要看看,所谓的诏书,是不是真的。”“陛下……”王允无语了,不管真不真,恐怕王匡都不敢入京师吧?他的脑袋,是一定要掉的。更何况,王匡是袁槐一手提拔上来的。“朕,坦坦荡荡,看看他敢不敢来对峙!”王允不再多说什么。191年十月中旬,刘辩的圣旨抵达河内。太守王匡接旨后,不知所措。“陛下这是什么意思?”“太守大人,恐怕这是有去无回。”韩浩道。王匡深以为然,推脱身体不适。刘辩再下圣旨,让王匡将先帝遗诏送到京师。王匡再次推辞。明眼人都有所怀疑了。司隶校尉朱儁更是直接建议道:“陛下,如今大汉朝经不起折腾了,请下旨将陈留王刘协召入京!”朱儁是打算控制刘协,将一切苗头扼杀起来。“若是逮捕了朕的弟弟,岂不是让人浮想联翩?朕偏偏不!”刘辩冷冷地道。“陛下!”朱儁恳求道:“此乃别有用心之人的诡计,千万不能让他们得逞。”“朕的威严何在?”刘辩再次拒绝。“只要陈留王不反叛,朕就不会动手,保他一世荣华!”刘辩当朝宣布了此事。众人心中酸涩。陛下就是如此真性情之人!心胸宽阔,仿佛容纳天地。与他争夺的帝位的兄弟,尚且能够宽容。更何况是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军们呢?曹操、张辽、吕布等人更是感慨。自古以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他们怎么可能不担心!只是刘辩用行动,令他们释怀了。“陛下,可改封陈留王刘协为弘农王,迁入关中。”这是王允给出了建议。刘辩没有采纳。“假的不可能成真,就算敌人强大,朕也无所畏惧。”刘辩展现出了无比的信念。王允忍不住怀疑,陛下该不会是引蛇出洞吧?这个想法刚冒出来,就被他否决了。怎么可能……!王匡两次不接受朝廷的诏书,刘辩直接下令罢免他河内太守的职务。事到如今,王匡只能一路黑到底了。“伪帝之命,匡不受。”刘辩都忍不住笑了。“王匡河内太守的职位,不是朕给的吗?难不成太傅说话,比朕还管用?”百官心中凛然。不久后,朝廷下达文书,斥责王匡为叛逆,悬赏他的头颅。局势愈演愈烈!之前在宫殿前为袁槐请命的大臣们,一个个收起膝盖,回到家中,认真写了检讨。次日,百官齐齐上书请罪,什么认人不明之类的。这个时候,谁还敢为太傅袁槐说话?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叛党!刘辩不知不觉间,瓦解了百官带来的压力。他等的就是袁槐的后手。身为太傅,汝南袁氏的领头人,袁槐怎么可能束手就擒。没想到的是,袁槐的手段,竟然会如此激烈。“侯非侯,王非王……”这首童谣,是刘辩命贾诩散播出去的,为的就是拿捏袁槐。只是现在,袁槐直接祭出大招“先帝遗诏”。天下的局势顿时动荡起来!作为执棋之人,刘辩只想说,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