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浩闻言,连忙应道:“那是自然,虽然不知道之前是如何走漏了风声,让要他们找到银子,但这一次请寇兄放心,我定将其藏于一个绝对安全的地方。” 想不通,司徒浩也不再去多想。 只当是来人运气好,刚好发现了他之前的藏匿地点。 不过这一次,他已做好万全准备,无论如何都不会被人轻易发现。 只要发现不了他们的证据,那么靠着侍郎大人的庇护。 不管谁查都出不了问题。 一旁的司徒上虞,此刻目光也越发阴狠。 只要金吾卫将李长辞抓到他司徒府,他定要让这小子不得好死。 让他体验体验什么叫绝望。 近些天李长辞带给他的屈辱。 他要十倍百倍的偿还回去! ...... 五月十一、十二这两天,李长辞才算在家中舒舒服服的休了个假。 虽然舅婶范珠儿在最后一天已经没有刚收到那二百两银票那般热情。 但好歹是比以前好了许多。 答应他的早餐一样都没落下。 二舅也重新开始他的教书生活。 每天早早就租马前往京都青山书院,晚饭时才归。 期间也有清河县学子打听到他住处。 想来拜会这位近几天风头正盛的大诗人。 但都被李长辞一一拒绝。 他还是知道自己的斤两。 和这些专门讨教诗词的人呆久了。 难免会被人怀疑。 再说,他也不太喜欢这种阿谀奉承的场合。 家里的舅婶见突然有这么多学子前来拜会。 一开始还以为都是来找二舅的。 心中不甚欢喜。 猜想自家相公定是作出了了不得的文章。 但一问之后,才知原来都是拜会李长辞的。 当得知李长辞那首望江楼见伶人有感后,顿时惊得目瞪口呆。 小姨妈杨慕心听到这首诗,同样不可思议的去找李长辞询问真伪。 李长辞只得用运气好来将她打发。 不过杨慕心虽然话不多,内心却极为聪慧。 知道她这大外甥是在敷衍自己。 不过自己是女儿身,也不好在他房里多呆。 见李长辞不愿说如何作出此诗的后,意味深长看了他两眼,也只有离开了。 十三号一早,李长辞吃过舅婶安排的早餐后,重新穿好捕快服。 干净利落的就往衙门走去。 路上,不少读过些书的街坊都和他打招呼。 李长辞只好一一回应。 没想到出个名还挺麻烦的...... 以前也许只是对衙门中人礼貌性的问候。 而今天他们看李长辞的眼神明显变了。 果然有一首上口的诗词流传。 不论走到哪里都会成为文人学子的焦点。 即使他们可能只认识几个字。 县衙大门口,李长辞看见了上官云燕。 后者还是一身清爽干练的捕头服。 似乎也刚到衙门。 与以往不同的是不仅腰间别着一把刀。 手中也同样提着一柄。 此时上官云燕也注意到走过来的李长辞。 神色奇怪的看了后者一眼,随即卸下腰间的刀鞘,连同手中的一起扔了过去。 “要是不打算要的话,我也不介意留下。” 上官云燕停下脚步,冷眼说道。 李长辞接过两把刀,其中一把是老爷子的斩金刀。 还是熟悉的刀鞘。 另一把则有些眼生。 刀鞘似乎是新打造的,表面漆成了黑色,上面还画着几条红色的纹路。 抽出一看,这柄刀通体乌黑。 只有刀刃处是常规的银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