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很多地方领导追求政绩。 经济发展不上去的时候,往往需要出品牌、特色和亮点。 陈平故意刁难杨风雨,说镇里编制少,要是能签个捐献遗体的协议, 上面会表扬。 这样就能顺理成章的给他提拔了。 杨风雨常年辛苦工作,弘毅寺一到冬天下雪的时候,经常坍塌。 这家伙没钱没经费,一个人修整,积劳成疾,去年确诊为肝癌晚期。 牛大柱打量着这个简陋的住处,不动声色的问: “老站长,这地方活多不多?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啊?” 杨风雨推开了北面的一扇门,顺手打开了灯。 牛大柱看清了,一个个木头架子上全是各种工作记录本。 杨风雨吃住简陋,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整理弘毅寺的文献资料上。 一说到这,他心情颇为感动:“这是文渊公二龙坡参禅悟道的地方, 他被贬到这里,大彻大悟,为撰写《官术》奠定了基础, 还在这里办义学,附近几个省的官员才子都来听讲……” 牛大柱默念着“士不可不弘毅任重道远,后人取了弘毅寺这个名字, 这不光是不入流的古籍,历史文化价值肯定高着呢。” 再想想杨风雨常年新老竟然落了这么个下场,一下子就恼了:“老兄,我希望你长命百岁, 可要真是那个病,镇里给个待遇, 然后你退休……” 他以前遇到过这种事,很多单位领导善待下属。 遇到能干的,就算编制再少,到人家退休的时候,也赏个一官半职的。 这样丝毫不耽误事。 因为这种老同志占用编制时间不长,一年半载的。 拿着待遇,退休了。 尽管这样,牛大柱还是劝他,干工作不能光有里子,面子上也得弄好点。 来的时间不长,他觉得有点喜欢这地方了。 历史气息厚重别说。 光是身体不好的杨风雨,沟通起来省心,这样反倒都舒服。 拿起了工具,跟着杨风雨,开始干活。 先把弘毅寺和文化站的牌子擦亮了。 老杨在旁边给他讲解这里的历史。 牛大柱自然的问起了二龙坡那的历史。 杨风雨叹了口说:“那是好地方,文渊公选了建造茅庐学堂的地方, 风水自然好,前些年在下游弄了山河工业园, 铅笔厂、罐头厂、家具厂、洗煤厂、玉石基地,红火了一阵子, 老陈上任之后,一顿嚯嚯……” 说到了关键的地方,他连声说:“我这张破嘴,整天守着雕像, 遇到你就想多说说。” 俩人干到了傍晚时分,把弘毅寺外面收拾的干净利索,才准备休息。 老杨指了指不远处的盛达园餐馆:“我晚上熬药,吃饭对付口就行, 镇里晚上食堂不开伙,你去那吧,都给咱成本价。” 牛大柱洗漱利索,溜达的去了盛达园。 盛达园是个古朴的二楼,客人不多,老板牛田园坐在柜台后面,昏昏欲睡的样子。 一个年轻的女子,在后厨做好了菜,直接端上来。 牛大柱掀开门帘,问了声:“这个时间能吃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