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王殿下,夫人喊您过去。” 一个穿着绿纱衣,头发梳作双环髻的小丫鬟匆匆跑来。 她的前面是一方水塘,水塘的边边坐着一个身穿白色绸衣的少年。 他的背影显得有些瘦弱,黝黑而又松软的头发,用一根青色的皮绳束在一起。 少年听到身后的呼声,转过头来。 清新俊逸的面,端方的五官宛若精心雕刻过的一样。 就连鼻子这种地方,也是生的秀挺无比。 美中不足的就是那一双眼睛,有一抹常年不散的惺忪。 仿佛下一秒就要倒地睡过去了。 丫鬟有些遗憾,早在她进王府之时,小郡王就这样了,王爷和王妃可操碎了心。 “青璃,母妃可是有要事寻我。” “郡王殿下,明天是您冠礼的日子。娘娘想要再叮嘱您一些事,托了翠萍姐姐转述给奴婢。” “行,走吧。” 少年两手向下一撑,整个人便站了起来。 “哐当” 仿佛是有什么掉入水中了。 青璃偷偷瞄了一眼,发现声音的源头居然是一个小木桶。 看来自家少爷又在钓塘里的金鱼了。 那可是陛下赐给王爷的,是御赐之物,王爷平时爱惜得很。 还不待青璃反应过来,少年已经先走了几步。 白色绸衣下,细长的腿,走起来健步如飞的,很快便去了很远一段距离。 青璃连忙跑着跟了上去,小短腿匆匆。 少年似乎也听见了身后丫鬟急促的喘气声。 秀美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总归速度还是放慢了。 “这么迷糊的性子,放到别家早被发卖了。” 青璃听了,唰地低下头。 “可我也不是家生子呀。” 她小声地嘀咕着,脚步却又加快了些,很快便来到了少年的近处。 偏偏又落后少年一些距离,那一段距离唤作“规矩”。 …… 王府的长廊通体木质,庭院的楼榭修有山水,青翠的绿树,向着大路盛开的花朵。 “下次叫父王换一换,这些早都看腻了。” 少年百无聊赖看着熟悉的场景。 他名叫李常笑,是云王李庆和的嫡次子,大秦皇帝的孙辈。 上面还有个大哥,名叫李常宁,二十岁入国子监,授的《中庸》。 “高富帅样样都沾了,本该是好事才对。” 李常笑刚刚穿来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 直到他八岁那年,在从外祖家回京的路上,遇上了苍莽山一带的匪徒。 匪徒规模众多,护送自己的八十名王府侍卫尽皆丧命。 李常笑,更是被一个右眼带疤的匪徒给抓起,当场抱摔丢了命。 劫匪们带着金银珠宝,骑着马匹扬长而去。 …… 不知过了多久,李常笑再次醒来。 脑袋昏沉,身体也有了一种粉碎的感觉。 强忍着痛意,他直起了身子。 发现四下都是草皮,旁边堆积如山的尸体,都是自家侍卫的。 远处,他依稀看到几个穿着黑衣的兵卒,似乎在呼喊着什么。 “小郡王!小郡王!” “原来是在叫我。” 李常笑听清了,他打量了一下自己。 除了身上的王服破碎了些,身体居然一点伤疤都没有留下。 只有体内的疼痛感,时刻提醒着他,刚才不是做梦。 他是真的死了一次的。 最后,几个黑甲军士卒护送着云王府的小郡王回到王府。 父王怒气冲冲地进了宫。 母妃抱着自己泣不成声。 一向以温文尔雅著称的兄长,罕见的拔出了腰间的佩剑。 凌厉的剑光反射着人脸,无声胜有声。 自那以后,李常笑就知道自己跟别人不一样。 唯一知道内情的苍莽山盗匪,也被天命帝派出的黑甲卫剿灭了。 敢对皇家子弟动手,必然要杀他个片甲不留。 …… 这时,长廊走了四分之三。 前面出现了一个分叉口。 李常笑和青璃朝着岔口走去,因为那里便是王妃住的地方。 随着步子的深入,两边的路便宽敞了起来。 精心修剪的树木,栖在枝头的鸟儿,穿着蓝衣的小太监。 李常笑却早已习惯了,连一点劲儿都没有。 刚来的时候,他还会兴奋地丈量脚下的土地。 每走一步,都会在脑子里加个一个“二”和五个“零”。 因为某二环的房价便是这个。 可是这种财主的乐子,很快便被府库里堆积成山的金银挂饰给取代了。 或许,对财富的欲望,只是因为贫穷吧。 二人最后停在了一座建筑前 彩色绘饰的檐角和斗拱,黑漆油饰的门窗和廊柱。 通体自带了一股子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