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之间,人们纷纷在感慨六殿下深藏不露,才气通天的同时,京城纸贵,两首诗词被广为传抄。 甚至当朝大儒孔言赞其“诗词无双,百年无出其右者”。 据说,乾帝得知此事后,还专门让人誊抄了两首诗词挂到了延和殿中。 每有官员殿中拜见便对其说道: “这是朕那不成器的六皇儿随手所作。” 众官员自然知道乾帝何意,于是“陛下教导有方”“臣之子远不及六殿下”之类的彩虹屁不要钱的送上去。 也有小道消息说东宫又有太监宫女挨打了。 当然,这些都和陪着李斯羽吃吃喝喝的李肃无关。 随着日子临近婚期,李肃也逐渐忙碌了起来。 虽然皇家结婚有专人去处理礼仪上的问题,但有些步骤还是要李肃亲自参与的,所以也不可能完全置身之外。 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册妃这些事做完之后,李肃也被折腾的不轻。 隆景十四年,正月二十四,宜嫁娶。 潘凤一大早就让下人将整个潘家里里外外打扫了一遍。 自己则是带着潘婉怡去祭拜了潘家的列祖列宗。 此时的潘婉怡经过了册妃之后,虽然还没有走完礼仪,但已经有了亲王妃的身份,也算是给老潘家的祖先们报个喜。 潘凤对女儿的婚事非常满意。 如果说之前还是更多迫于皇命难违,怕触怒了乾帝而答应这门婚事,那么现在则是打心眼里觉得李肃简直就是乘龙快婿的最佳人选。 之前的李肃太过纨绔,虽然有击败鞑靼人这事为他扳回了一点形象,但实在是让人心里没底。 但经过前段时间发生的事,潘凤已经意识到安王绝非池中之物。 那惊天的诗才绝对不是靠天赋和短时间的用功苦读就可以作出来的,李肃绝对是一直在隐藏自己。 这么一细想,此子明明文武双全,有治国安邦之才,却甘愿承受了十几年的纨绔之名,受人白眼,这心性绝对不一般啊。 潘凤自问自己做不到如此隐忍,何况对方还是一个不过十几岁的少年。 与潘凤有同样想法的还有潘婉怡以及京师的有心人。 到了现在,已经再没有人敢把李肃当成一个纨绔看待了。 李肃坐在?车之上,身穿衮冕之服,向着潘家行进,前后则是安王卫的亲兵护卫在四周。 没有用皇家的迎亲队伍,是李肃专门要求的,在他看来还是自己的安王卫看着更有气势。 礼部想着反正也不违背礼制,就干脆做了个顺水人情。 此时的安王卫前前后后共有数百人作为迎亲的仪仗。 前边是四列并行的骑着高头大马的百人开道,只保留了腰刀,马匹都是挑的清一色的白色,没有一丝杂色。 后边则是持着长缨枪的百人步行断后。 再之后则是浩浩荡荡的皇家宫女太监端着一盘盘果子糖块洒向路旁看热闹的百姓。 两世为人,李肃还是第一次结婚,听到两旁百姓嘈杂的叫喊声,难免有些紧张,索性闭上眼睛闭目养神。 临近黄昏,李肃的迎亲队伍已经到了潘府。 然后在礼官的指挥下完成了接亲的礼仪,便牵着遮着盖头的潘婉怡坐上了?车前往皇宫。 看着身旁坐着的潘婉怡,李肃一阵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