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点多,还是在一年前告别的班级,教室里李爱民望着坐在教室里的同学,这时陆续有同学不断的走进教室,进来一位,就向李爱民鞠了个躬,还有的上讲台拥抱一下,然后向着同学还双臂摇晃打着招呼,找了当初自己的座位坐下,但谁知道那个座位是不是自己当初的座位呢。慢慢的进来的同学越来越少,间隔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九点半了,没有同学再进来了。 李爱民望着坐在教室里的同学,差不多有四十人,也就是说来了三分之二的同学,还有二十多同学没有到场,估计是不会来了。 这次的同学会是班长高松组织召集的,不是班长的面子不够,而是同学们的想法已经变了,不愿意再参加这种同学会了,包括吕明就没有来,认为自己不配和这些大学生相处,而还有的同学认为高中时代已经过去了,这种过去式没有意义。 毕业一年了,就掉队了三分之一。很多事情已经是“此情可待成追忆”了! 老头一直笑吟吟的看着大家,和坐在前排的同学偶尔大声谈笑。 这时高松从外面进来,对着李爱民说: “老师差不多,能来的都来了。” 李爱民点了点头,高松也入座。 李爱民笑着大声说: “同学们,一年了,我们又见面了,你们看起来和一年前相比成熟的很多,男生们越来越帅了,女生们也越来越漂亮了!” 教室里爆发出一阵笑声。 李爱民已经退休,这次再次找到学校,在高考结束的第二天就把原来九年七班的教室打开,组织这场简短的相聚。是一种情怀,作为退休前带过的最后一届毕业班,老头投入了真感情,其实老头教书30多年,培养了不少精英,平川好多有头有脸的人物就是老头的弟子,包括王铮的父亲就是,父子都是老头的学生,王铮老爸已经是平川某商业银行的市行二把手了。老头当时对王铮就照顾有加。 知道此事后,好多同学还议论王铮是不是应该管老头叫师爷! 但人生,教育事业的落幕,最后一届,往往是让人印象最深的,最值得回忆的。老头非常期待这次与同学们的见面。至于那没有来的二十多人,除了有特殊情况的,更多的也许是对老头的不满,或者自己感觉自己高中毕业后上的学校不是很满意,自觉不好意思吧。 哪个班主任会一碗水端平呢?没有! 或者说当初的我们不成熟! 这次见面会,不仅是老师与同学们的交流,也是同学们之间的重逢,好多同学有近一年没有见面了,彼此看对方眼熟,原来是装扮发生了改变,高中和大学哪能一样。 还有的同学,有的甚至都忘记了名字,只好低声的像较亲近的同学打听,听到后,方恍然大悟,相视而笑。 教室里沸沸扬扬,这时高松到讲台上和老头低语了几句,高松就站在讲台上喊道: “大家静一静,静一静,时间也不早了,咱们换个地儿,到饭点一边吃、一边聊。” 大家听后马上停止了交头接耳,纷纷起身。 老头首先在几名前排女生的陪伴下出了教室,同学们依次走出,最后高松看了空荡荡的教室,将门锁上。 今天这个饭点,还是上次高松组织的那个亲戚家的饭店,但又有些不同,感觉比上次要大上不少。应该是又扩了。 四十余人来到饭店,顿时一楼大厅被挤满,高松从后面挤过来,喊道,上二楼! 老头还是被几名女生包围着首先登上二楼,后面的同学慢慢跟上。 这时就有几个男生没有那么着急,在饭店门口抽着烟,聊着什么。 自打进教室开始,李盈就没有和易扬在一起,李盈和几个当时要好的女生们在一起叽叽喳喳,而易扬则和赵启光、郎可等几个男同学在一起。而在外面抽烟的则是杨英杰、冯飞、王海他们,张大利也点着烟和他们在一起。易扬摇摇头没有去凑热闹。这一世易扬抽烟很少,平时也不想。 大约十一点了众人才找好座位坐好,二楼大厅,众人一共占了五张桌,比起一年前少了两张桌。多少让易扬有些唏嘘。 同学聚会还会有,但来的同学想必会越来越少了。 为了保持一下均衡,每一桌差不多9个人,在女同学的强烈要求下,每张桌必须配备两到三名男同学。文科班男生少,没办法。可女权也很严重,是女生来挑男生,这时不同桌的女生们还发生争抢,哈哈。 易扬还算是受欢迎的,被前几名挑走。 今天的同学会,易扬发现与以往不同,有组织,而且是有主持人的,除了高松,还有校前女排队长张方舒,两人登台就开始一唱一和,讲起话来。 易扬心想,有点意思啊。静待接下来宴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