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月色,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映照满屋。 躁动的人头,围拢在一起,朝那张古木书桌认真望去。 安静站立在人群中的秦硕笑的异常灿烂。 从今天下午王劲和他询问《兰亭序》,他拿出那篇《兰亭集序》开始。 他就提前预料到了陆聪的反应和处理方式。 这个臭小子,安逸日子过惯了。 越是把名利一类的东西往他身上贴,他窜的越远。 所以,他联系了浙省的文旅部门。 目的,就是“利诱”! 而且,还是他最喜欢的那些东西。 美景、美食、风俗、养生.... 结果表明,效果果然不错! 臭小子不仅上钩了,而且还在他小小的“激将法”下,带来了意外之喜。 那张满是得意的脸,在人群中若隐若现。 敏锐捕捉到了老头表现的陆聪,只是在心里轻轻一笑。 秦硕打的什么算盘,两世为人的他怎么可能不知道。 但无所谓啊! 甩钩钓我,那我上钩就是! 承认《兰亭集序》,对自己来说,本就百益而无一害! 诗词歌赋? 这个世界确实很缺,缺到离谱的地步! 过去的一年里,发现这个状况的他,几乎检索了网络上大部分典藏。 最后的结论是,原本世界中的诗词、古文,在这个世界中压根就没有! 而他们有的,质量和水准与之前的世界差了无数个量级! 最顶尖的那部分,连进唐诗宋词三百首的资格都没有! 他们视若珍宝的东西,陆聪有很多! 无非就是按类别往出抛就是! 很难吗? 一点都不! 宣纸,抬手抚平。 毛笔,饱蘸浓墨! 悬腕略微思索几秒后,陆聪在纸页最右侧写下三个字—— 《望海潮》! “《望海潮》?词牌?这是.......一首词?” 一位白发老者,率先出声。 语调中有疑惑也有震惊。 原以为,陆聪只精通古文。 万万没想到,他对词,貌似也是信手拈来。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王劲本身就是在诗词和音律方面研究颇深的人。 最靠近陆聪的他,用极富韵律的声音,将纸上刚刚写就的两行文字读出。 空气,几乎是在一瞬间,就安静了。 原本躁动的人群,在王劲抑扬顿挫的声音里。 无比统一的做出了同一个动作。 相互惊骇对视,继而纷纷挺直脊背,迅速抚平心绪。 无声的文字,重若千钧! 那种前所未有的震撼,毫不费力,就将他们对诗词的审美进行了重塑! 尤其是“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八个字。 完全就是一字一景! 极美极简、大工精巧! 而且,在他们的印象中,这样的词作从未有过! 那位来自国家图书馆的技术工作人员,也第一时间进入资料库进行了搜索。 结果,显而易见。 尚未收录! 说实话,其实当这两句出来的时候,陆聪已经无需证明什么了。 单单只是这两句,就足够秒杀这个世界中99%以上的诗词了!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上阕完。 繁华的景致已然无比完美的跃然纸上。 铺面而来的才气,早就转换成深彻入骨的震撼。 在座众人,无一不是文学研究方面的大家。 阅尽无数诗词美文的他们,从未有过像是今天这般战栗又激动的感觉。 文学,本就是融进他们骨血的东西。 但这首《望海潮》,只半阙,就轻轻松松把他们骨血重塑了!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一卷泼墨,无比潇洒的在下阙中呈现而出。 平静朴实的景致,在陆聪的笔触之下,显得极具美感和生活化。 这时候,他们其实连惊叹也没有了。 只觉得,人已在景中。 无需.......再想其他! 王劲目光复杂,几乎被惊骇与欣赏填满。 在陆聪停笔错锋的间隙,缓缓舒了口气。 随后,用情绪拉满的声音,读出了这首的《望海潮》的最后两句。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全场,寂籁一片。 不知过了多久。 终于有人,发出了第一句言。 “这首次,也是写我们浙省的吧?我们浙省杭市古称钱塘,应该没错了!” “感谢小陆同志为浙省文旅宣传再次贡献了一首佳作!我们马上安排相关的优惠奖励!” “并且将这首《望海潮》做成石刻雕塑,立在钱塘江畔!” 浙省文旅部门负责人,欣喜若狂。 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 就在他话音刚落的那一瞬,一位文艺界的大咖,突然接过了话茬。 “谁告诉你这首词就一定是写浙省的?真要追根溯源的话,钱塘江还是发源于我们徽省的呢!” “这词,与我徽省千年古韵、繁华水乡再相合不过!” “《望海潮》,徽省要了!” “至于优惠奖励,小陆随便提,我帮你应了!马上就联系徽省文旅部门的人,让他们跑一趟!!” “等等!” 那位大咖刚准备掏出手机,他面前一位白发老者,就抬手阻挡了他的动作。 “这首词,论最匹配,还得是我江省!”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这其中就包含了我江省的部分区域。” “而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本就是我江省最大的文化特色。” “你们拿去用,完全就是牛头不对马嘴嘛!” “所以,谁都不要抢!这词,必定属于江省!” “至于小陆.......” 他笑着看向陆聪,略微思索几秒后,开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惊骇至极的条件! 为了一首词....... 这老家伙,至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