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扶苏派出大军扫平了通往东欧大平原的所有障碍,边扫除障碍,边给战马贴膘。由于头曼单于幼子率领的匈奴部众最先到达这里,并且付出了血的代价,所以赵扶苏允许匈奴部众在此地扩张。 当地游牧民族纷纷并入匈奴部众,形成白匈奴、红匈奴、艾肯匈人。匈奴部众第一次大规模扩张,人数达到二十万之众。 扩张之后的头曼单于幼子奉命率领匈奴部众作为先锋,先行进入东欧大平原。 此时生活在东欧大平原的土著部落首领们还只是居住着有围栏的木屋,百姓住在小屋或者帐篷中。部落最大的社交活动就是宴会、音乐、吟游诗人的表演。 匈奴部众与生活在那里的北欧拉普人,雅利安人,闪米特人后裔东哥特人、斯拉夫人相遇,战胜并收编了他们。赵扶苏允许匈奴部众进行第二次扩张,匈奴总人数达到了百万之众。 飞速扩张的匈奴部众分成数支,在东欧大平原上到处劫掠。很快攻占了北到北冰洋;西到大西洋;南到莱茵河、多瑙河的罗马边界之间欧洲所有的地盘。边界的南边就是罗马帝国。 在与罗马帝国开始大战开始前,赵扶苏派出信使,替属下大将向罗马帝国执政官要求娶公主,并将各国一半领土作为嫁妆。 罗马帝国对赵扶苏派来的信使毫不关心,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周朝,跟别说匈奴了!对娶公主还要国土的一半做为嫁妆的说法更加当作是笑料,对赵扶苏派来的信使不屑一顾。 赵扶苏干脆就以身处西西伯利亚的游牧民族语气写了一封求婚信: “我是孤独寂寞的君主,生在沼泽,长在草原,我多次到边境来,希望能到繁荣的罗马帝国游览一番。获悉罗马执政官膝下公主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公主迟早要嫁人,我属下将领们初出江湖,孤独寂寞,我们两国的君主都该为他们想一个解决的办法。不如我们以己所有,换己所无。罗马执政官嫁出公主,而我的将士们也有了娇妻封地。” 罗马帝国的执政官阅读信后,认为自己受到了极大的挑衅和侮辱,准备杀掉赵扶苏派来的使者,发兵征讨赵扶苏。 此时罗马帝国正在巴尔干半岛上的普利亚地区与迦太基主帅汉尼拔激烈交战,一时无法抽调主力出来对付来自北方的强敌。 匈奴人作战勇猛,游牧习性导致他们不会停留在一个地方,打了就走,再换一个地方接着打,迫使罗马帝国北部边境地区开始修建城堡。 经济被迫用于修建城堡,整个社会流通的金钱减少,整个欧洲经济陷入衰退,文化知识领域陷入黑暗时期。随着欧洲人精神空虚,宗教的萌芽开始出现。 赵扶苏决定大大敲打一下罗马帝国,给各支大军标明了进攻方向: 第一支大军由乐毅率领,率军十万,攻打莱茵河防线。 第二支大军由李牧率领,率军十万,攻打多瑙河防线。 第三支大军由廉颇乐乘率领,率军十万,从黑海渡海,绕道到多瑙河防线后方麦西亚地区,进行登陆作战,与李牧大军合围,打破多瑙河下游防线。 第四支大军由赵扶苏亲自率领,率军五万,渡过黑海,攻占罗马帝国色雷斯地区,截断罗马帝国欧亚国土连结。 罗马执政官一下子感受到了来自东方巨型国家的实力碾压。莱茵河防线、多瑙河防线全线告急,而且欧亚国土连结部分也发来遭到不明东方大军的围攻,不可匹敌。 罗马执政官这才开始重视赵扶苏派来的使者。赶紧从罗马城派出使者寻找东方巨国的统军领袖。 公元前210年十二月,罗马执政官派出的使者在色雷斯地区找到了赵扶苏统领的大军。献上罗马执政官的信件: “罗马愿意与东方巨国领袖和亲。罗马历任执政官及长老院的所有未婚女儿均愿意嫁过来,至于天子要求的国土,罗马也愿意作为嫁女的嫁妆献上。” 赵扶苏这才满意地点头: “这样才像个大国的样子。大国就应该有大国的觉悟,遇到天子要献上女儿,献上国土,这样才能保证罗马的长治久安。” 赵扶苏于是客气地回复了信件,交给罗马使者带回罗马: “天子礼貌地问侯罗马执政官平安。前些时候我派遣使者与执政官提起和亲的事,如今接到来信,您说的意思与我相合,双方都高兴。” “天子依靠上天的福佑,军队装备精良,战马强壮有力,因此已平灭了罗马北境的蛮族,把反抗不服的全部杀死,并降服了一般百姓。他们如今都变成匈奴的臣民,已经合并成一家。” “北方已经安定,我们愿意停战,修养兵士,马放南山,消除战争,恢复边疆安宁,让两边的百姓都能得到和平的生活条件。天子理想中,罗马帝国边境线两边居民应该恢复友好关系。” “让少年人能够成长起来,让老年人能够平安地生活,世世代代和平安乐。我从东方带来了一些珍宝作为聘礼,派人敬献给执政官,瓷器一车,琉璃一车,丝绸一车,茶叶一车。” “执政官如果不希望匈奴靠近边塞,那么我就诏告匈奴官吏百姓居住到远离罗马边塞的地方。我派遣了使者随同您派来的使者同行。希望执政官在接受到礼物之后,即刻让他回来。” 赵扶苏的信件和聘礼送到后,罗马执政官就商议攻打和和亲两种政策那种更有利。 罗马大臣们都说: “听说打得厉害的叫匈奴族,而匈奴族在东方巨型国家的天子面前只是一支小小的先锋军。我们罗马即使权力以赴,也没有必胜的把握战胜匈奴。” “何况就算打败了东方巨国的先锋又怎么样?惹恼了东方巨国,他派出大军来攻打罗马,必定摧枯拉朽一般把我们罗马淹没。他们的先锋匈奴在莱茵河、多瑙河防线已经稳居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