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人。” “我猜猜,他们没带多少粮食是吧?” “是的,一个五十人的小部落,只携带了三天的存粮。” “我早该想到的。只有那些大部落可以大规模种植作物,也只有他们有能力储存粮食。那些小部落都是以渔猎为生的,哪有存粮的道理。” “船上的存粮还剩下五成,阿帕奇人还有些存货。但这里有三万张嘴等着吃饭,每日通过狩猎和采集弄到的食物只是杯水车薪。这样下去,我们恐怕撑不到下个月。” “通知下去,来大帐开会。下阶段的计划要提前开始了。” “遵命。” 召集了远征军和殷人的两班将领按照坐次就位。 左边上首是总兵郑鸿逵,其他三位指挥使依次排开。 右边上首是坐牛酋长,他也被推举出来作为殷人的代表。科曼奇,那瓦霍等氏族的酋长也在右边依次坐下。 疯马则站在他父亲的身后。他刚刚从前线回来,脸上的战纹还没有洗净,布衣上也都是尘土。 各位将领对这一天的到来早有心理准备。 殷人长期以游耕渔猎为生,粮食生产的效率低下。 一旦部落人口变多,一些受拥戴的勇士就会带领一部分族人出走,作为分支氏族继续存在。 只有这样,才能利用好墨西哥北部广袤而贫瘠的土地,让更多的族人生存下去。 而临时的营垒集中了近三万人,以游耕渔猎为生的殷人是无法供养这么一个大型聚落的。 为了应对西班牙人的报复,远征军的军民都在紧张的工作。军人们忙着操练新兵;工匠们忙着打军备;文人们忙着整理殷人的语言,编写文字;女人们忙着缝制军服。 周围的的树林早就被殷人狩猎队捕杀一空,大过兔子的动物早就上了饭桌。可以采集的果实也所剩无几。 必须行动了,否则在西班牙人到来之前,饥荒就会击垮联军。 “根据斥候的情报,有大量西班牙军队在往奇瓦瓦城开进。根据我的目测,总数在一万到三万之间。”疯马在数天前就带着本部的族人潜入了西班牙的领地。 在斥候的监视下,奇瓦瓦城的任何风吹草动都能被联军知晓。 “郑总兵,我们这边整训得怎么样了?” “禀万岁,新军四个营的建制完好,总数在两千人左右,大部分伤员已经恢复战斗力了。殷兵的总数在六千人左右,但只是进行了一周的基本训练,用来列阵怕是还要些时日。” “我们有多少条枪?” “猴铳两千余,新军人手一杆没问题,但也没有多少剩余了。考虑到日常损耗,很快就会有人无枪可用。剩下的各式鸟铳有四千多杆,已经全部发放给殷人做训练之用了。还有两千杆的缺口没有补上。” 枪都配不齐,人也凑不够。面对即将到来的强敌,会议的气氛凝重起来。 “那么,我们下个阶段的战略部署就是四个字——”简单的讨论后,崇祯做出了决定“化整为零。” 四个营的指挥使接到了任务。除了黄嗣统领本部的整编营外,其他各营都被打散,和殷人混编。 在新军组建之初,四个营就只是生活单位,四个指挥使只是负责士兵的兵籍管理和作训任务。 营下的百人队才是真正的作战单位。作战时的部署都是下达到百夫长一级的,而具体的战术动作则由百夫长统筹执行。 在作战中,四个指挥使各有分工。 郑鸿逵作为总兵,在皇帝不在场的情况下全权指挥所有部队;孙和京精通炮术,统一指挥四个营的炮兵;钱益在崇祯身边担任参谋和联络官;黄嗣擅长鼓舞士兵,他通常会冲锋在第一线来提振士气。 而在下个阶段的作战中,孙和京和钱益二人会带着百姓和舰队北上,重新筑城。 在那里,他们会开始集中生产武器装备,并向前线提供被服,弹药,粮草等补给品。从本土回来的舰队也会前往新城停靠。 崇祯和郑鸿逵,以及殷人的各位酋长会带着卫队前往山中建立一个隐蔽的指挥所,他们将在那里指挥全局。 黄嗣统帅半数的新军作为预备队,随时支援各处战场。 其余三营将和殷人混编打散,组织成不超过二百人的战术小队,由新军的百夫长担任主官。 殷人有丰富的游击战经验,他们已经用这种方式和西班牙人周旋了数十年。这不仅仅是一种战术,更是他们的生活方式。远征军的加入更是让游击战如虎添翼。 考虑到这只混编的部队不足以执行复杂的战术动作,甚至连维持编制都是个问题,崇祯给他们的目标不是歼敌,而是生存。 以保存自身,减少伤亡为核心,尽可能的用常规、非常规的手段去袭扰西班牙人。平时也通过狩猎,采集的方式补充自身的消耗。弹药则由北方的新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