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创业时代

注意重生之创业时代目前的最新章节为分节阅读219,重生之创业时代主要描写了莫明其妙的就重生了,还回到了90年,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杜君琦回首自己的一生,扪心自问,她真没什么不得了的重生怨念,非要重生一次虐渣贱啊,老天爷怎么就把这么珍贵的重生机会给了她呢...

分章完结17
    以一直这么害羞内向呢。husttest.com

    父子俩到了镇上的两家小厂附近逛了一圈,发现这两家厂子的生意还真好,院子里一辆车都没有,看来全是在外面运货。逛完了镇子,父子俩又去了码头附近的几家小厂,那边的生意就差了许多,有两家甚至都不开工,院门都锁上了,这是怎么回事?

    逛了一大圈,已经到了饭点时间,方旺达带着方谦益进了路边的小饭馆,说是小饭馆,其实就是快餐店,只是除了快餐外还可以煮面,店里早已坐了许多客人了。

    方旺达打了几份荤菜,又点了两瓶啤酒一瓶可乐,就和方谦益一起开饭了,边吃还边关注着客人们的闲谈。

    在这里吃饭的大多是附近工厂的员工,这种小厂都没有食堂,员工不是自带饭盒就是在外搭伙吃饭,饭间的闲谈自然大多是厂里的事了。

    方谦益观察了一圈,发现这些员工大多点的是素菜,三四个精壮汉子也才点四道菜而已,这里的碟子又小又浅,这点量其实只够两个汉子塞牙缝而已,看来他们的工资都不高。

    不对,方谦益皱了皱眉,他记得听母亲说过,公营厂的职工的工资虽然不高,但是福利不错,饭票补贴住房补贴高温补贴节日费等等,各种补贴加一块,也不低了啊,甚至还比工资高一些,工资加福利,领到手的钱不低了,不应该这么省的,而且公家单位旱涝保收,一年来三四场台风都没事,不像出海打渔的,一遇上台风就只能干瞪眼了。

    方谦益正想着,隔壁一桌的职工们开始骂厂长了,声音还不小,听起来怨气很重啊。

    听了好一会儿,方谦益终于听明白了,简单来说,就是厂长把公家的钱挪了一部份进了自己的小金库,本来平时没事,不影响厂子的运转,职工的福利也没少太多,可是不知道厂长的脑子是不是突然被门夹过,这几个月突然多挪了许多,不要说福利没了,工资都一拖再拖,一次发一半,剩下的一半还要等到下个月才发,而第二个月的工资又被厂长以各种理由再推迟十天半个月的,几个月下来,职工们的怨气非常大。

    这一桌的职工们骂的正爽,另一桌的职工们也跟着骂起来,他们是另一家厂子的,但是工资也被扣了,那家的厂长倒不是挪用了公家钱,而是因为耳根子太软,总是拿货的人多求几句他就同意对方打欠条了,结果欠条打了一堆,钱却收不回来,就这样欠着拖着,厂里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了。

    方谦益默默地把两家职工的抱怨都记在心里。

    与方谦益的沉默不同,方旺达直爽的多,听着起了兴趣就隔空和两桌职工聊了起来。人都是有倾诉欲的,听到有人问,两桌职工的苦水自然就越倒越多了,聊到后来,不只是骂厂长了,连给厂长出馊主意的狗头军师都拎出来骂,连一些只有厂里人才知道的阴私事也给揭了开来。

    聊了半天,方旺达听痛快了,他最想了解的事也打听出来了,不只附近这几个工厂的效益都出了问题,连镇上那两家工厂也只是面上好看而已,特别是被职工大骂的这两家,这两家欠债太多,厂子打算转让承包权了。

    出来一趟收获颇丰,方旺达带着方谦益开心回家了。

    回家后方旺达与方谦益商量承包哪家厂子好,价格多少合适,方谦益为了更直观的比较两家厂子的条件,干脆将两家厂子的情况列了个表,还画了地形图,与方旺达一项项的商量起来。

    毕竟盘厂是件大事,父子俩又跑了好几次,还向许多人打听两家厂子的情况,打听的人多了,知道方旺达想盘厂的人也就多了,与方旺达的野心勃勃不同,亲戚朋友们几乎全部都在劝方旺达先别冲动,多观望一段时间,万一买亏了,可就要背一大笔债了。

    被亲戚朋友劝多了,方旺达也渐渐冷静了下来,想到可能会背债,心里也有点怕,知道父亲的担忧,方谦益也有点踌躇,想了半天,决定还是向杜君琦写信问一问意见。

    收到方谦益的信后,杜君琦仔细回忆了一下未来的发展轨迹,觉得那家烘干货厂比较有发展潜力,因为干货主要用来煲汤,算是日常的调鲜品,虽然活鲜的价格越来越高,普通大众很少购买,但是煲汤用的干货还是常备的,市场销路不用愁,效益就有保障。

    有了杜君琦的意见,方谦益的心也安定了许多,杜君琦的考虑很实际,干货是常用的调鲜品,有稳定的市场需求量,承包烘干货厂的风险比较小。

    方谦益把杜君琦的意见告诉父亲,方旺达听了也觉得有道理,又考虑了两天,狠一狠心,借钱准备承包下烘干货厂。

    为了再压一压价,方谦益还专门给父亲准备了一份谈价问题表,把压价的技巧浓缩进了这些问题中,让父亲谈价时更有底气,不至于被人诓骗了。

    对于儿子的贴心,方旺达表示非常欣慰,有个聪明的儿子真是太好了。

    正文 第25章 承包成功

    烘干货厂的厂长就是那位私下挪用公款太多引发职工强烈不满的厂长,他有亲戚成功偷渡到了m国,据说那边工作很好找,工资也高,每月能汇好大一笔钱回家,听亲戚家炫耀多了,他也动了心,也想偷渡到m国,但是偷渡要预先付给蛇头好大一笔钱,所以他才大笔地挪用公款,除了凑齐偷渡费,他还想多给家里留一笔钱生活。

    本来厂长还想多挪几个月的,可是职工们的反抗情绪越来越大,前几天还有几个职工故意酒后闹事,扬言要打他,他怕了,才想着赶紧把这烂摊子甩掉,好抽身去m国,当方旺达找到他时,他简直迫不急待想签合同了。

    不过厂长毕竟是厂长,还是见过一些小世面的,兴奋之后很快就冷静了下来,继续端起了架子,准备临走前再赚一笔,宰一宰这头肥羊。

    方旺达的确有些紧张,要不是方谦益太小,他还真想把他带来给自己壮壮胆子,不过他也不是没心眼的,怕对方宰他,他早就问过了厂里的职工,心里估好了一个价,这次商谈他是有备而来,而且他还拉来了几个朋友,虽说他们脑子不如他好使,但是撑撑场面还是可以的。

    在短暂的寒喧后,方旺达和厂长进入了商谈阶段。

    厂长想要狠宰一笔,故意隐瞒了厂子的负债情况,拼命把厂子的发展前景夸得天花乱坠,还感叹要不是他要出国,哪里肯舍得把厂子盘出去。

    方旺达早已打听许久,哪里会被厂长唬住,但是他不会说话,不懂得怎么压价,好在有方谦益给的问题表,他就装模作样的拿出了一个文件袋,抽出了几张纸,开始一本正经的询问上面早已罗列好的问题。

    问题表上的问题环环相扣,隐藏着许多套话小地雷,厂长为了应付前一个问题就随口编了一个谎言,没想到后来为了圆这个谎言还要不停地编织更多的谎言,最终厂长编不下去,差点恼羞成怒,拂袖而去。

    方旺达虽然不会说话,但是看人脸色还是会的,他及时地停下了询问,约定了下次商谈的时间,然后带着朋友们离去了。

    到第二次商谈的时候,厂长吸取了教训,不再摆什么*阵了,直接出价。

    方旺达压价,给出了他早已估好的价格。

    厂长提价,方旺达就照着方谦益的指点继续还价,争论半天,到了价格的争议节结,双方的气氛再次紧张,只能约定第三次商谈时间。

    第三次商谈就比前两次更直接更简单,双方各退一步,厂长降一点,方旺达提一点,磨了两三次后,双方定下了最终价格。

    之后就是签合同,办理手续,转帐付款,一周后,方旺达盘下了烘干货厂。

    庆幸那时候国家还没有加入互联网,各种信息不畅通,商谈了这么久,竟然没有第三方来找厂长商谈,厂长只能死心,把价格一降再降,只想着尽快抽身,因此方旺达才能在毫无竞争的情况下顺利盘下厂子,省了许多操心事。

    有了方旺达带来的大笔资金,烘干货厂的运营情况立刻有了起色,职工们也有了干劲。

    为了避免前期投入过高,在第一次全厂大会上,方旺达就和职员们商量暂缓发放福利,只按时发放工资,以及补上之前拖欠的工资,等工厂的效益恢复后,再分期发放拖欠的福利。

    因为前厂长拖欠工资太久,让职工们有了心理阴影,他们很干脆地就同意了新厂长的提议。

    协商成功,厂子里有些躁动的气氛很快平静了下来,生产开始有条不紊的进行。

    因为如今活鲜的价格攀升太快,市场上对干货的需求也加大了,有对高级干货的需求,但更多的是对一般品质干货的需求。

    方旺达盘的这家烘干厂的规模很小,生产的一直都是一般品质的干货,方旺达也不想多做改变,求稳为主,还是按原来的标准来生产。

    原先因为前厂长挪用公款,导致付款不及时,很多供货的船老大们都停止了供货,但是方旺达原本就是有船的,加上他的朋友们也全是开船捕捞的,所以烘干货厂一开工马上就有新鲜渔获供应,而且质量十分有保障,再也不用头疼了。

    有了上游的供货渠道,又有了中游的加工生产,就差下游的销售渠道了。

    因为生产的是一般品质的干货,又不是高级品,加上这种小厂的客户也多是农贸市场里小店主小摊主,所以销售渠道的开拓比较困难。

    从哪家烘干货厂进货不是进,为什么一定要从你家进呢?

    已经先一步想到这个问题的方谦益很快和方旺达说出了他的想法。

    为什么?因为我家便宜。

    市场上对干货的需求加大了,所以各家烘干货厂也跟着提价了,小店主小摊主们虽然提高了零售价,但是利润一点也没高,如果这时候方家烘干货厂不提价,那方家烘干货厂马上就成了小店主小摊主们进货的第一选择了。

    而且方谦益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他还提议打折促销,只要一次性提货达到了相应的份额,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折扣。他还列了一份表,上面清楚的列明了各种份额以及相对应的折扣,提货量越大,折扣越大,而且支持多家共同提货,也就是可以三家四家合在一起,一次性提货计价,这样合作提货的客户可以同时获得较高的折扣。

    方谦益的想法太超前了,在当时l县根本没有量大折扣这种促销概念,市场上的促销行为一般是提货提多了,就多搭一点添头,也就是钱一点也没少收,货多给一点罢了,这对生产商其实更有利,因为出货多,回款快,方便再次生产。

    量大折扣就更有利于提货方,货一点没少进,但是钱付少了,他们可以用更便宜的价格获得同样的量,这对生产商来说,其实就是亏钱了。

    当方谦益提出量大折扣的促销方式时,方旺达完全不能理解,直到方谦益提出抢占市场份额这个概念时,他才相信大儿子不是脑袋发昏了。

    抢占市场份额是后世商业竞争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先以低价的产品或免费的服务抢占市场份额,然后一步步地挤压其它竞争者的生存空间,当成为市场上的龙头老大时,就可以成为新的定价者了。

    方谦益就是要抢占市场份额,当方家烘干货厂成为市场上一般品质干货的最大供应商时,方家烘干货厂就有资格成为市场的定价者了。

    “可是,儿子,这样做我们会亏很多啊。”方旺达还是不大情愿。

    “但是我们还是有赚啊,只是赚的少一点点。”方谦益继续解释,“我们厂生产的是中下品质的干货,市场上品质比我们好的干货多的是,我们和人家没什么可争的地方,所以薄利多销才是适合我们厂的做法,先站稳脚跟再说。而且我们家还有欠债,先赚上钱再说。”方谦益提醒父亲。

    “也对。”果然如方谦益所料,方旺达更在意欠债的问题,为了盘下这个厂,他向亲戚朋友们借了一大笔钱,本金加利息的压力让他每晚都睡不踏实。

    方旺达在厂里宣布了不提价、量大有折扣,以及支持多家共同提货的三大决定,这三大决定同样让职工们难以理解,不过不理解归不理解,厂长是老大,职工们还是照着新厂长的决定执行了。

    为了让三大决定更好的被农贸市场上的店主摊主们知晓,方旺达首先派出了厂里的业务员去县城最大的农贸市场宣传。

    如方谦益所料,店主摊主们都显得很心动,当天就有几家店主合在一起提货,业务员当场给他们办理了定货单,价格栏上直接写上了优惠价。当第二天店主们收到货验了品质称了重量后,爽快的当场付了余款,还留下了厂里的电话,决定长期从方家烘干货厂进货了。

    有了这些店主们的验证后,市场上许多店主摊主都联合向方家烘干货厂提货,业务员们写定货单都写得手软,这两天的销售量都快抵得上过去的一个月了,想到他们可以拿到的提成,他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