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活,1980

《重活,1980》上辈子活得太累,遗憾太多。这辈子,我要重活一回。

作家 柳一条 分類 都市 | 47萬字 | 491章
第二十四章 夏收将至
    很快,三个月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时间,也悄然来到了八二年的六月份。


    这个时节,正是豫东平原小麦成熟、夏粮将收的好光景。


    同时,这也是豫东地区土地分配政策实施的第一个年份。


    这个时候,不知道有多少道目光一直都在盯着豫东这个产粮大省。


    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一直都在盼着这次夏粮的丰收,盼着土改之后的豫东百姓的日子能过得更好一些。


    国家,省里,乡里那些大人物心里是怎么想的,生活在刘家店的村民们不得而知。


    但是他们自己的心情却是随着夏收的逐渐临近而变得日益欢喜,脸上的笑意盈盈,眼中也蕴满了希望。


    地头里,每天都有人会坐到很晚,一脸深情地看着田里黄澄澄的麦子,心满而意足。


    要丰收了!


    今年小麦的成色全都极好,结杆粗壮,颗粒饱满,一看就知是壮苗的时候给足了水份与肥料。


    这个时候,有经验的农人甚至都已经开始在心里估算起了一亩地的大概产量,脸上的笑意与满足也就变得更深了。


    这还只是夏收,就能让他们手中多有余粮。


    若是再加上麦收之后的秋茬儿,不管是种玉米还是红薯,哪怕是种上萝卜、白菜,也能保证他们过上一个富裕的年关。


    接下来的一整年,他们终于不用再饿肚子了!


    对于已经在饥饱线上挣扎了许多年的农村人而言,还有什么事情能比吃饱饭更让他们感到开心快乐的吗?


    更何况,这些能够填饱他们肚子的粮食,还是通过他们自己的劳动,亲手耕作并收获出来的,成就感与自豪感十足啊。


    这几天,张桂兰也是时常坐在地边的田埂上半天不回家。


    眼看着这地里的麦子一天天变黄成熟,一派丰收之景,她在心中欢喜的同时,也多少感觉有些焦虑。


    马上就要收割了。


    可是这六亩地的麦子,要是全靠她一个人来收,就算是割上七天八天也未必能割得完啊。


    更何况,收割麦子还只是小头。


    把麦子收割完后,还有盘场、打谷、碾穗、除杂、晾晒、装屯入仓等一系列的活计。


    只凭她一个老婆子,如何能在短时间内做得完?


    好天不等人啊。


    天知道老天爷哪天会飘来一阵雨,一瓢雨水就把满地的粮食给祸祸了。


    所以,每年夏收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农人都是在抢收。


    抢的是什么?


    抢的就是要在老天爷下雨之前,把已经完全成熟的粮食收打归仓。


    只有要把地里的粮食全都晒干了入了仓,农人们才能真正放下心来。


    而这个收割、打场、晾晒的过程,在这个没有收割机也没有脱粒机的时代,少说也得半个月才能落听。


    张桂兰之所以着急忧虑,就是因为她知道,如果仅靠她一个人的话,就算是给她一个月,她也未必能把所有的事情做得完。


    如果在这个期间下了雨,遭了潮,没来及入仓的小麦铁定是会生芽的呀。


    那样的话,她这几个月的辛苦岂不是就白费了?


    别到时候,连该交给国家的公粮都凑不出来。


    可是如果让她去求三个儿子,强势了一辈子的她又有些拉不下脸面。


    老大、老二、老三他们不但已经跟她分了户,而且在一个月前,就已经先后搬离出了老宅,住进了他们在新宅基地上盖起的土坯房里。


    现在,三家各过各的,每家也都有五六亩地要打理。


    老三家媳妇儿更是还要背着娃娃下地忙活,谁有功夫来搭理她这个老太婆?


    所以,眼看着地里这么多的粮食马上就要成熟收获。


    原本应该高兴的张桂兰,反而一天天地变得沉默忧虑了起来,每天在地头一坐就是大半天,很晚才会回到家里来。


    奶奶这几天情绪的变化,自然也让一直在奶奶家蹭吃蹭喝、整天都跟在小姑屁股后面玩耍的李东升给看在了眼里。


    作为一个“过来人”,他当然知道奶奶现在心里在忧虑的是什么。


    夏收将至。


    可是不管是大伯家,三叔家,还是他爸他妈,都没有主动跟奶奶开口讨论过夏收的章程。


    奶奶心里着急,却又放不下以前大家长的面子,不愿主动去跟三个儿子去商量如何夏收。


    事情就这样僵在了这里。


    说起来。


    关于这件事情,李东升还真在老爸老妈在晚上聊天的时候,听他们提起过。


    夏收不比平时的小活,可以慢慢地磨慢慢地干。


    这抢收粮食可是在跟老天爷抢时间,自然是越快越好。


    所以不管是李向荣还是朱秋燕,都更倾向于一大家子集中力量一起抢收。


    人多力量大,且一家人只需要打一个大谷场就够了,所有的麦子全都集中在一起碾压、晾晒,能省下不少的时间。


    同时,这样也能帮助老宅把地里的粮食收了,不让老娘太过作难。


    只是当李向荣挑头,把自己的想法跟老大李向军与老三李向光二人提起的时候。


    老三倒是没什么意见,愿意一家人搁在一起,共同抢收夏粮。


    但是老大李向军,却是死活不同意。


    理由是老宅同样有六亩地,却只有奶奶一个劳力能干活,真要是放在一起干的话,他们家岂不是吃了大亏?


    还有老三家,虽然地少了些,可是老三媳妇儿还要奶孩子。


    这样每天都带着一个拖油瓶下地干活,干一会儿哄一下孩子,干一会儿哄一下孩子,两个劳力最多只能算一个半。


    这些人凑在一起干活,不但不会节省时间,反而会误了他们家那六亩地粮食的收割。


    所以,除非是其他三家同意先把他们家地里的小麦收割归仓,然后老宅再拿出一亩地的收成做为劳动补偿,否则他宁愿自己单干。


    这话一出,直接就把爆脾气的李老二给气炸了。


    当初分家的时候老大说得多好听。


    说怎么都不会不管老宅,说地里的活大家一起干,咋都不会让老娘为难。


    结果,就这?


    说过的话跟放屁一样,还要不要脸了?


    李老二气不过,当场就抽了系在腰间的裤腰带,扑上来就要跟丧了良心的老大干仗,吓得老大拔腿就跑。


    李向军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是牛犊一样的老二的对手,真要打起来肯定只有挨揍的份,所以逃跑才是上上之策。


    就这样,因为老大的不配合,兄弟三人不欢而散。


    以致于直到现在,三家也都没有主动来跟张桂兰商议秋收的事情。


    眼见着时间在一点点地往前赶,奶奶脸上的愁容也与日俱增。


    李东升心中不忍,心里便打定了主意。


    今晚回到家,哪怕是拼着被老爸老妈揍一顿,也要闹着让他们来寻奶奶把话说清楚。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