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下终于找到由头,这些人哪里会放过,不能说千夫所指,也就要差不多。各种有的、没的恶性都落到王杨氏身上,以讹传讹的越来越多。 王杨氏为了庶子之事,不仅同丈夫生了嫌隙,连儿女这边也有了隔阂。只是她是好强的性子,自认为没有做亏心事,当然不肖就此事多言。 她却是忘了,还有“三人成虎”这个说辞。 不仅王氏族人议论纷纷,连外头也都晓得,王家十二房有个妒妇。因着王杨氏,少不得有人提及十二房的几个嫡子女。三郎聪敏,连族长都赞的;五郎还不及周岁,哪里能挑出错处;剩下的就是十二房的大小姐王容娘。 作为闺阁小姐,王容娘回乡后露面的次数屈指可数,见过的不过是族中的伯娘、婶子、嫂嫂、姊妹之类。 然而,只一条探花老爷家的千金,就足以让族中姊妹嫉妒她。 在诋毁过王杨氏之后,王容娘没有幸免。在人前寡言被当成是傲慢无礼,打扮得鲜亮被当成是骄奢,打赏下人被说成是招摇,出门次数少都被当成是瞧不起族中的穷亲戚。 一个十四岁、人前文文静静不曾有半点失礼的小姑娘,在众人嫉妒诋毁下,就成了傲慢跋扈的恶女。 王杨氏本就因替婆婆“背黑锅”心中郁闷,可孝道当前,总不能撕破脸揭开此事,那样的话,不管外人到底信不信,她都会再添一条“不孝”的罪名。可听了外头对女儿的诋毁后,她实在是心火难忍,立时呕了一口心头血,晕死过去。 许嬷嬷吓的不行,忙将王杨氏扶到榻上,吩咐人四下禀告。 为了外头流言之事,三郎已经退出宗学,如今只在家中备考;因此,他与容娘得了消息,都飞速赶来。 看着王杨氏面带苍白,嘴唇青紫,嘴角挂着血丝,三郎除了揪心,就剩下迷茫;王容娘到底年长些,要镇定的多,蹲在榻前,一边询问使没使人请大夫,一边拿了帕子给王杨氏擦了擦额头冷汗。 “踏踏踏踏。”外头的脚步声略显急促,随着帘子挑开,王青洪急匆匆地打外头进来。 容娘站起身来,将榻前的位置,让给王青洪。 王青洪顾不得同儿女说话,疾奔上前,看着双眼紧闭、昏迷不醒的妻子,脸上满是愧疚。 三郎耷拉下脑袋,掩住脸上的迷茫;容娘则是看着王青洪,小脸清冷。 王青洪没有问,妻子为何会晕倒,他即便居家闲养,可又不是聋子、瞎子,自是晓得妻子的“冤屈”。 族中长辈端着架子来,跟他说什么“修身齐家”;有交情的几位族兄弟并不相信外头的传言,当面向他求证将庶子出继的真相是什么。瞧着那架势,都是为他抱不平的,就等着他说一句,众人就要为他“辟谣”。 不是没有人质疑过那庶子的人品,想着是不是太过不堪,才被十二房所弃,委实是外九房的名声在那里摆着,道痴又入王府为伴读。要是真有不好,王宁氏怎么会认下继孙,族长太爷怎么敢送人入王府? 既然隐情不在孩子身上,那就在大人身上。 关系到老太太还有寺里那位,王青洪哪里能吐露实情,只能含含糊糊说是长辈做主。 在众人看来,王青洪既是一房之长,那能做他主的长辈,便只有宗房太爷。宗房太爷是出了名的宽和,哪里会胡乱插手族人家务? 王青洪这一句含糊的话,传到外头倒像是越发证实王杨氏的嫉妒跋扈、凌虐庶子,使得族长太爷都看不过眼、开口提了出继的法子。 王杨氏嫉妒跋扈的名声出来,王青洪“惧内”之名就跑不了的。他素来性子刚硬,哪里受得了“惧内”之名,心里也一直憋着一股火,搬到书房去住,有些不知怎么面对妻子。 事情越描越黑,王青洪除了闭门不出,再也不敢多言,只想着过阵子传言总会消散。 没想到,等来的,是妻子的倒下。 过了两刻钟的功夫,大夫终于到了。因大夫上了年岁,须发皆白,又是常来王家出诊的,所以倒无需避讳。 许嬷嬷在塌上摆了方凳,老大夫望闻问切一番,又就着许嬷嬷的手,仔细看了沾血的帕子,眉头越来越紧。 不管是王青洪,还是三郎与容娘,心都跟着提了起来。 王杨氏的情况确实不好,按照老大夫的说法,王杨氏早年产关伤身,本就添了气血两虚的病症,若是不再受孕,好生调理还没什么;可没等调理妥当,便再次受孕生产,即便熬过了当初的血蹦,可到底落下病根。 幸好过后仔细调理多年,症状渐好,否则也不会时隔多年再次产子。可毕竟人到中年,元气大失,面上看不出什么,里头已经空着。而后长途跋涉,心情抑郁忧愤,气血不足就压不住。 如今已经呕血,则要当心了,否则怕有碍寿元。 随着老大夫的话,父女三人的脸色都越来越晦涩,等听到“有碍寿元”时,两个小的,都忍不住红了眼睛。王杨氏产关伤身,是因生容娘;再次受孕,拼死生下的是三郎;长途跋涉、心情忧愤是因王青洪。 老大夫与十二房是世交,对于十二房家事多少晓得些,外头的传言他也听了,可是他不相信王杨氏是那种短视刻薄的妇人。 他写了两个方子,看着王青洪,略有深意道:“心病还需心药医,王大人还需好生宽解,早已替淑人去了心结才好。只有药石之力,恐难见成效。” 王青洪神思不宁,并未注意到老大夫的不同,口中应着,吩咐人送上钱封。 老大夫见他如此,到底不好再说,摇着头告辞离去。 王三郎耷拉下脑袋,脸上满是自责与愧疚;容娘则是看着老大夫的背影,直接看不见了,才收回视线。 王青洪坐在椅子上,神情木木的。 容娘挥挥手,命许嬷嬷带了小丫鬟推出去,堂屋只剩下父女三人。 “母亲都成了这个样子,父亲您还要瞒着么?到底为了甚么,老太太容不下四郎?四郎出继的内幕,有什么不能告知世人的,父亲宁愿坏了母亲与女儿的名声,依旧选择闭口不言?”容娘神情冷肃,看着王青洪道。 王三郎听了,也望向王青洪。 王青洪被一双儿女盯着脸色涨红,“腾”地一下起身,怒道:“谁家的规矩,做女儿来吃哒老子!?容不容的混账话都出来。四郎是我的儿子,出继也好,外养也好,我还做不得主?” 王容娘移开眼,淡淡道:“老爷自然做的了主。名声什么的女儿是不放在心上的,可太太到底上了年岁,能不能劳烦老爷,先将太太的嫌疑洗了,难道真要逼死了太太,老爷才会开始后悔。” 看着女儿全无平素的柔顺,说话也硬邦邦的,王青洪气得呼哧带喘,指着王容娘道:“你这不孝女,这是在咒你母亲!” 王容娘看着王青洪,道:“老爷莫不是忘了大夫的话,太太忧愤伤身,旧疾发作,要是不开解则有碍寿元,女儿是在求老爷救一救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