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帮人是团伙作案,在花茶坊、酒楼等地聚头,每人百两huáng金就能完成一次行贿,由受卷官、弥封官和主考官通力合作,帮助他们通过会试和殿试。” “胡说!殿试由圣上亲自主持,现场出题,卷面糊名,怎么作弊?”霍惊堂陡然怒斥。 大理寺少卿肝胆一颤,战战巍巍说:“郡王有所不知,科举舞弊手段层出不穷,字体、句式、墨水深浅……皆可作弊。考生字体不一,便可认字识人。同党学生考试之前先学会几句无功无过的通用句子,可通过句子认出是自己人。同样墨水有淡墨、浓墨之分,多数人只注意字体美观而很少兼顾墨水的浓淡,多以浓墨为主,便有人提前商量好实用淡墨,通过淡墨辨认出自己人——” “这么说,牵扯其中的考官不止王、陈两位大人?” “是。下官将调查进展如实相告,未敢隐瞒。”大理寺少卿硬着头皮看向霍惊堂,小心翼翼说:“不知是否、是否依法抓捕相关人犯?” 说到这里,大理寺少卿嘴里漫开苦涩的味道,要知道殿试阅卷官都是朝中大臣,乃栋梁肱骨,若全抓来,怕是要动摇国之根基,更何况他也不敢,里头还有他的恩师、他的同僚! 这真是一桩苦差事! “把人带上来。” “郡王指的是?” 副官:“把王尚书、陈侍郎带上来。” 大理寺少卿当即领命,身着囚服的王、陈二人很快被带上公堂。只见王尚书神智浑噩,头发凌乱,十指尽是血痂,显然是被下破胆,反观陈侍郎虽面色萎靡但目光坚毅,颇为jīng神。 霍惊堂刚开口,王尚书便吓得抱头倒地,嘴里喃喃‘我错了,我有罪,我对不起陛下’,根本问不出什么来,反倒是陈侍郎言辞清晰:“请郡王奏明圣上,我陈师道微薄之名本不足挂齿,幸得圣祖青眼,不计前事,请为国子监祭酒,后尽心尽力侍奉三朝,膝下门生不说满天下,也有三百。若贪图那点huáng白之物,我何必做一个安贫乐道的教书先生、又自请为没甚前途和油水的礼部侍郎?我何不入翰林?何愁不能出将入相、官拜三师?” 出将入相、官拜三师,好大的口气! 可陈师道的确有这资本,鲜少有人知道陈师道是前朝最后一个三元及第的状元,因科举制不受前朝重视,使这位状元郎郁郁不得志。 大景开国以来礼待前朝士子,其中就有陈师道。 陈师道入国子监,为大景培育人才,学生无数,从未听闻他结党营私。 “清者自清,陈师道绝对没有做过有rǔ圣人之道的事!”陈侍郎正气凛然说道:“郡王尽管到我陈府查看,能找到哪怕一件珍奇古玩、玉器金银,便任你治我贪污的罪名!” yīn森的公堂内雅雀无声,王尚书已蜷缩在地,陈侍郎脊梁仍挺直。 半晌后,霍惊堂说:“有罪无罪,本王自会秉公处理。” 足够了。陈侍郎跪拜:“谢小郡王。” 霍惊堂亲自走下去将人扶起:“陈大人诲人不倦,德高望重,我亦钦佩。”而后对大理寺少卿说道:“陈大人是三朝老人,圣祖也对他礼遇有加,事情未明朗之前,怎可刑罚加身?” 大理寺少卿想说王尚书分明指认陈侍郎参与舞弊,但听霍惊堂说:“只是一人指认,还拿不出证据,也可能是受不住刑罚,胡乱指认。” 大理寺少卿心惊,这话听着像暗指他将人屈打成招,便不敢再多说,连连点头应是。 陈师道倒是惊讶于霍惊堂颇为温和的态度,不像传闻中的bàonüè,心道传闻果然不可尽信。 但霍惊堂接下来的表现令陈师道心中燃起的希望熄灭,无他,只因小郡王的审讯手段无甚出彩,恐怕查不出结果。 原本战战兢兢的大理寺少卿也渐渐挺直腰杆,暗自摇头,心道传闻神鬼莫测的临安小郡王原来不过尔尔,审讯过程不抓细节,该问的地方草草略过,不重要的地方穷追猛打,手段粗bào鲁莽倒也符合他莽夫的身份。 到底是个只知行军打仗的粗人,不懂朝廷里的弯弯绕绕。 大理寺看清霍惊堂本质便不怕他,动点脑子糊弄过去就行,一开始气势qiáng大还真把他吓到了。 忙活一上午,案子没有进展。 大理寺少卿恭敬地送走人,回头对左右说:“以后在郡王面前不用太上心,没什么大事少来烦我。” “一大早扰人清梦,真是怪胎。”大理寺少卿伸懒腰打哈欠:“回去再补眠。” 马车内,副官满腹疑惑:“将军,您似乎不怎么关心这案子。” 霍惊堂双手拢在袖子里,闭目养神,脸色苍白至极:“你是想说我办事不力,手段软弱平庸,像条尸位素餐的蠹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