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有什么关系?纵然没有咱们,她肚子里的孩子也保不住的。bjkj66.com” 长公主长长的叹了口气,靠在榻上不再说话。 王嬷嬷也不敢多说,只安静的退到了一侧。 …… 却说周氏主仆从长公主这边出来,一路急匆匆的回了侯府,一进门周氏便转身抽了那婆子一记耳光,怒声骂道:“你个糊涂东西!长公主府是什么地方?!你也敢去胡说八道!” “奶奶!是奴才糊涂,不过——真的出事了啊!娇红……娇红不好了!” 周氏皱眉,不屑的说道:“不就是流产吗?她一个通房丫头这个时候有了身孕,那孩子自然是留不得的。” “不是孩子……是大人!娇红的命怕是也……也保不住了!奶奶,求您开恩,赶紧的想个办法吧!我那哥哥嫂子可就着一个女儿……她若是没了命,我那哥哥嫂子也没法活了!” 周氏一呆,喃喃的说道:“怎么会这样?不过是落胎而已,那些人应该有经验的!” “奴才也不知道……求奶奶开恩,让奴才回去瞧一瞧那孩子。” “翠儿,拿二百两银子来。”周氏吩咐了身边的丫鬟,又叮嘱道:“你带两个人去,那边有什么事及时叫人回来跟我说。” “谢奶奶!谢奶奶!”婆子千恩万谢的磕头,接了银子匆匆的走了。 周氏叹了口气摇着头转身去榻上坐下,翠儿端了一盏热茶递上来,低声劝道:“奶奶也别太担心了。这事儿也是各有天命罢了。” “娇红是什么时候有了身孕的?我怎么一点动静都没听到?这事儿又是怎么闹出来的?”周氏接过茶来也没心思喝,转手放在旁边的炕桌上。 翠儿点头,低声说道:“这事儿瞒的这么紧,其中必有蹊跷。以二太太的敏锐,那娇红若无人照应,肯定是瞒不过去的。” “现在说这个也没用了,关键是……建申跟卫家二姑娘的婚事刚好是关键的时候,若这件事情传到宁侯夫人的耳朵里,这婚事可就黄了!” 翠儿也恍然大悟:“奶奶说的是呀!那咱们赶紧得去跟二太太透个气儿,叫那些人管好自己的嘴巴!” “哼!”周氏冷笑道,“都这个时候了,还怎么管?这事儿好像我们才是最后一个知道的,我们何必还要去多嘴?” “奶奶的意思是?”翠儿看着周氏的脸色,心想主子总不会跟二太太姑侄两个也翻脸吧? “算了!你叫人关注着长公主那边的动静,这事儿可千万别传到她的耳朵里……等等!这事儿该不会是她……”周氏的脸色忽然变了。 翠儿也立刻想到了这一层,低声道:“……这还真有可能。” “不是可能,是肯定。”周氏冷笑道,“长公主才是真正的深藏不露啊!” “那咱们?”翠儿试探着问。 周氏悠悠的叹了口气,侧身靠在软垫上,无奈的说道:“咱们还是老老实实的等着瞧吧,建申跟卫恬恬的事儿就不用想了。” “奶奶说的是。”翠儿点了点头,蔫蔫儿的站在了一侧。 既然是有心而为,这样的事情自然是瞒不住的。更何况,娇红果然命苦,为了这个三个月大的胎儿搭上了自己的一条小命。 虽然只是个丫鬟,但也是韩建申身边服侍了多年的丫鬟,再加上她的爹娘这些年也受重用,在外边替勇毅候府管着一些生意,也有点头脸。家里死了人,纵然惊动不了上头的主子,但也不可能无声无息的就把这事儿抹过去。 再加上宁侯府这边在太医院和国医馆都是嫡系密布的,所以宁侯夫人很快就听说了韩建申身边的大丫鬟因为怀孕落胎而大出血送了性命的事情。 “把韩家的六爷的庚帖送回去吧。”姚夫人躺在藤编摇椅上,向坐在对面的宁侯爷说道。 宁侯手里拿着一本书看了许久也没翻页,似乎是睡着了,听见夫人说话便懒懒的回了一声:“嗯。” 姚夫人想了想,又问;“勇毅候有没有跟你说过什么?” “说什么?”宁侯把手里的书放到旁边的圆几上,随手拿了茶盏来吹了两下,缓缓地品了一口。 “自然是关于他那儿子跟恬恬的事情,就一句也没提过?”姚夫人疑惑的问。 “没有,儿女的婚事不都是你们女人们的事情吗?我们在外边怎么好谈这些事情?再说,勇毅候阵子被皇上派去了北边巡防,我也有些日子没见到他了。” 姚夫人点了点头,说道:“那我就叫人把他儿子的庚帖送回去了。” “送回去就送回去,你也不是惯会看人脸色的,怎么这回这么小心起来?”宁侯笑着起身走到夫人身后,开始轻轻地揉捏她的肩膀。 姚夫人轻笑道:“我还不是怕你出去难说话?你们男人不都是要面子嘛?” “夫人贤惠。”宁侯笑道。 “哼。”姚夫人扁了扁嘴巴,抬手点了点脖颈,“这儿,这儿不舒服。” “好。”宁侯立刻放开肩膀攥起拳头去揉她的后颈,又问:“手劲儿重不重?” 姚夫人无奈的笑道:“不够,再重一点,这么多年了,就这么点儿事还掌控不好力道?” “这个位置很脆弱的,你该是知道,若是手重了可要出大事儿。” “没事儿,我有数。”姚夫人享受的往后靠了靠闭上了眼睛。过了半晌,她才忽然睁开眼转头问:“唉,你觉得韩建示那孩子怎么样?” ☆、第四十九章 家常话 宁侯停下手来走到她跟前,无奈的笑问:“你就这么着急把女儿嫁出去?其实我更想多留她两年。” “你当我不想啊?可是有一句话叫女大不中留你知道吧?而且,就算是婚事定下来,那也还可以把婚期往后拖两年的嘛,建示那孩子年龄也不大,长公主应该也不着急。” “你不是一向主张尊重孩子的想法吗?恬恬自己怎么说?” 姚夫人摇了摇头,无奈的笑道:“她?她的心里怕是还装着别人呢吧。这事儿可不是一天两天便能忘记的。” 宁侯拿了茶盏递给夫人,自己也转身再旁边坐下,理了理衣襟方道:“说起这事儿,我正想问你呢,怎么老大和老二这阵子都跟太子有所往来?” “是的。”姚夫人点了点头,又忽然笑了:“太子答应不招惹恬恬。” “这是什么话?”宁侯一怔之后瞬间便明白了姚夫人的意思,也笑着摇了摇头,“其实若是真心喜欢的话,又何必这样折腾?我倒是愿意遂了女儿的心愿。” “你呀!”姚夫人摇了摇头。 “我怎么了?难道凭我卫家子孙,还保不住女儿的一生平安?” “这还没老呢,就糊涂了。”姚燕语无奈的笑着,“当初陛下给想要给依依赐婚的时候,你不是挺明白的吗?” “那怎么一样?依依喜欢的是凌霄,我当然支持女儿的决定了。可恬恬喜欢的是太子……” “十来岁的小孩子,那点朦胧的好感也叫喜欢?那喜欢来的太浅薄,太不够理智了。另外,依依喜欢凌霄,凌霄对依依也是千依百顺。”姚夫人把喝了一半的茶盏放回去,又叹了口气,“恬恬喜欢太子,可太子却不会对恬恬千依百顺。难道这还用我多说什么嘛?” 宁侯叹了口气,点头说道:“这倒也是。” 姚夫人又想到了韩建示,因道:“我觉得长公主家的老三不错,是个洒脱的性子,品貌皆好,对恬恬也挺敬重的。” “那也要恬恬喜欢才行。”宁侯又提醒道。 “过了年,老三要跟建示还孩子一起去西南游历,恬恬也要跟着去,我想他们这样子出去走走也好,培养一下感情。” 对于夫人这样的想法,宁侯早就见怪不怪,随口应道:“你想怎么样都行,只是到时候提前跟我说一声,我好安排人随从保护他们。” 姚夫人听了这话没再说什么,思绪却早已经飞去了西南。 “唉,想什么呢?”宁侯等了半天也没等到夫人说话,忍不住伸手抚上她的手背。 “哦。”姚夫人回神一笑,“西南——我好像也有很久没去了。” 宁侯看着夫人明亮的眼神,轻笑问:“想去?” “当然想了,整天闷在这京城里,人都快傻了。”姚夫人无奈的笑道,“不过想也白想,皇上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国医馆和太医院里三品以上的都不许离京——这还是我前几天刚决定的呢。” “这还真是没办法。陛下的身体关系到江山社稷的稳固,夫人肩上的责任很是紧要。”宁侯点头道。 姚夫人静下心来感受了一下四周的动静,知道方圆十丈之内没有一个人,便叹道:“说到这个,我不得不再说太子。” “太子怎么了?” 姚夫人抬头看着宁侯得眼睛,低声说道:“太子这个人心思之慎密,比陛下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将来他登基为帝的话,你手里的兵权需得再交出去一些。” “这个我有数。”宁侯点了点头,沉默了片刻又轻笑道,“你有没有想过把国医馆交给别人,回家来过安静的日子?” “我的确有想过。”姚夫人点头。 “有合适的人选了吗?” “华西淩。” 宁侯听了这个名字脸色就沉了下来:“怎么又是他?” 姚夫人轻笑:“当初选他回来就是因为看中了他的资质嘛。当然,老三也不错。但到底还是年轻些,缺少磨练,不够圆滑世故。所以我想他还需要再锻炼两年。” “说的也是。”宁侯赞同的点了点头。 “但愿这个冬天能平静的度过。”姚夫人轻声说道。 “会的。”宁侯缓缓地捏住了她的手。 一时夫妇二人都没再说话,花园里有暖暖的阳光照在深秋中依然怒放的月季花上,浓浓的花香随着秋风弥漫了每一个角落,也浸润着这静好的岁月。 姚夫人虽然为人率直,但退换韩建申庚帖的事情她也没交给韩芮,也没交给贺氏。她知道勇毅侯夫人的为人,自然不会让这两个小辈儿为难。而是把靖海侯夫人请了来把韩建申的庚帖教给她,让她找个空挡给勇毅候府送回去。 靖海侯韩夫人二话没说便应下此事,等了个把月的工夫,娇红那档子事儿的风声过去之后,韩夫人才亲自把韩建申的庚帖送回了勇毅候府,韩夫人自然不会提及娇红一事,只说宁侯府的人叫人拿了帖子合过八字了,说建申跟恬恬的八字不合,两个人不适宜结为夫妇,所以把庚帖送还。 虽然知道这是在所难免,但在看见儿子庚帖的时候,周夫人心里还是不怎么舒服。韩夫人看二嫂的脸色不怎么好看,也没多留,随便找了个借口便告辞走了。 韩夫人走了之后,周夫人才想起来自己这样做有些失礼,毕竟这事儿跟小姑子没什么关系,幸好她知道韩明灿不是那种小心眼儿的人,不会跟她计较这些小事。 反而,这边韩建申的庚帖送回来没两天,忠毅候府便传来消息,说长公主已经正式托了官媒上宁侯府提亲,要给三儿子韩建示求娶卫家的二姑娘卫恬恬。虽然这也是在预料之中,但周夫人心里的不痛快又加了一层,恰好天气忽然变化,冷热无常,周夫人便病倒了。而且这场病来势汹汹,高热两天两夜还不退,勇毅候府上下全都心焦不堪,贺氏身为儿媳妇更是昼夜侍奉,衣不解带。 ☆、第五十章 交权 周夫人没有女儿,只有贺氏一个儿媳在跟前照应,如此一来真真是苦了周氏,而且生病的那个心里也不顺,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喝个汤药也找茬。 长公主碍于脸面也应该过去探望,周氏心疼姑母的病便跟长公主告假要留下来服侍两天,长公主心里怜惜贺氏一个人也没个帮手便点头允了。又打发自己身边的人以自己的名义去太医院请华太医来给周夫人诊脉。虽然周夫人未必领情,但至少明面上的事情也都做足了。 周夫人这一场病一直到过了冬至方才大安,这期间勇毅候府人仰马翻自然不必细数。 对于韩芊来说,这些日子大嫂子不在家,有二嫂子前后照应,她反而更加得意,封氏很会照顾小孩,又很会料理膳食,对韩芊也极为和善,知道如何让她开心如何哄她乖巧听话。 所以这阵子韩芊在韩建开那边呆的时间比在长公主身边呆的时间还长。引得韩建示每回见了她都骂她喂不熟的小白眼狼,有了新嫂子就忘了三哥。 对于韩建示的埋怨,韩芊很淡定的表示:“二嫂子说了,女孩子家不能总跟男人在一起。古人有训,男女七岁不同席,过了年我就六岁啦!也该识的规矩啦。” 韩建示顿时对封氏刮目相看:“还是二嫂子有办法,能让这小魔王明白了‘男女有别’这四个字。” 长公主笑道:“你二嫂子的好办法就是预备好多好吃的,这丫头哪里是懂得了什么规矩,分明就是被那些美味给绊住了。” 这话说完,一屋子人都笑了。 封氏便趁机笑道:“偏巧,明儿冬至,是个团圆的日子。厨房今儿刚杀了一只活鹿,妹妹说要吃椒盐鹿排,可那椒盐鹿排味道虽然不错但却不够软烂,吃的多了也不好克化,儿媳想着怕是长公主不喜欢,倒不如再弄个锅仔,大家围在一起吃,又热闹又暖和。” “不错,我们一家子好久没在一起团团圆圆的吃饭了。”长公主看了看眼前的儿女们,欣慰的笑道。 周氏起身配笑道:“回长公主,刚才我娘家那边叫人送了信来,说那边老太太有事儿,叫儿媳妇回去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