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民国明珠

爱好网文阅读的制药工程师张美溪,穿越百年前的民国。张美溪发现,自己家世代单传、身体不好的原因,竟然是把从天而降的放射性元素陨石,当成了夜明珠来用。那个时候,放射性元素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已经获得了诺贝尔奖,但她买不起一克镭。亲,你很容易就可以发现真...

第 86 章
    糖果五颜六色也就算了,关键是那十块亮灿灿的西洋怀表,和十捆洋烟。让他们心中的算盘珠子哗啦成一片,按自己的人才地位,到底能不能分得到?

    雷家家主不愿意家人在外客面前失礼,自嘲的向钱主任告罪,把礼物都收起来,回头再分派。

    又是一阵忙乱后,雷家摆大宴,请钱主任上座。

    钱主任在席上也是谈笑风生,挥洒自如的,只是雷家所谓的大宴,有点奇怪。

    菜品就是,糖炒鸡蛋,盐炒鸡蛋,辣炒鸡蛋。糖炒豆芽菜,盐炒豆芽菜,辣炒豆芽菜。糖炒豆腐,盐炒豆腐,辣炒豆腐。

    钱主任心中纳罕,但是面色上并不显示出来,依旧很有礼貌的,让吃就吃几口,让喝也立刻干完。

    心中想着,古怪地方的古怪宴席,一切入乡随俗吧。

    这场所谓的大宴,就从半下午时分一直吃到了掌灯。钱主任强忍着不适应,也混了个七八分饱。

    天黑掌灯之后,雷家的宴席上,忽然又摆上来几样大菜,鸡鸭鱼rou,上面点缀着葱丝汤汁,十分肥厚的样子。

    陪客的药商李四急忙站了起来,用身子把钱主任半遮挡住,笑着说:

    “吃饱了,吃饱了,都撑的不行了,我们要告辞了。”

    钱主任是个人精,并不怪药商李四的自作主张,也笑着拱手,多谢雷家的招待。

    雷家众人看他们的表现,倒是轻轻出了一口气。

    雷家的众人几乎就是全部出动,将他们恭送出大门。约好了明天再去客栈拜会他们,又拿了两盏灯笼给他们路上照明。

    等到几人走远,转了一个弯子,药商李四才擦了脑门上的虚汗:

    “忘了给你们交代,差点就出了故事,这个八冬县的风俗,最后几道大菜,是大席面的规矩,都是木头做的,只能看,不能吃。”

    “木头做的?”钱主任仔细回想下,灯光下的几大盘子鸡鸭鱼rou倒也很像样子。

    “贼,他们几百年的老风俗了,最近也不常用了,谁知道又要用到您身上,按说也是客套尊重的意思,可是您不知道这个,万一动了筷子,就难看大了。”

    “原来上木头菜是送客的意思?”

    “不是,就是宴席结束的意思,还可以洗手更衣,换茶来喝,您是他们的贵客,肯定不会他们提出送客的。”

    钱主任听得稀奇,想想也可笑。

    天下大了,无奇不有,文人惯常的做法,端茶意思就是送客,宴会的最后一道菜,往往上个丸子汤,意思就是完整齐全了,这是公认的做法了。

    拿木头的菜品上桌,客人还要表示吃饱了,感谢主家的丰盛招待,这种死要面子的礼仪。这趟出外差,还真是让钱主任涨了见识。

    ------------

    090城里人下乡(三)

    八冬县夜间的街道一片漆黑,两只灯笼只能照出三五步的光晕,幸好县城的客栈也很近,步行十来分钟,他们就到了客栈。

    客栈门口的门楣上挂了一只白炽灯,因为电压非常不稳定,灯光忽明忽暗的闪烁。即便是这样,也能给人很大的希望,这并不是蛮荒之地,还有文明的灯光。

    正如雷家家主所说,他们八冬县虽然穷困偏远,可是家里也积攒了一些上海的报纸,和那个繁华鼎盛之地上海,也是有一些往来沟通的。

    八冬县的客栈里就住了几个上海来的药商,本地盛产一种玄参,外表类似带皮烘干的红薯,是一味用处广泛的中药。

    钱主任走进客栈,告诉店家做几碗芝麻酱拌的热面条,这是一种味道很好的本地食品,他们的土话叫热干面。

    店家赶紧点头答应。

    钱主任走到客栈的院子正中,看见西侧的几间厢房亮着灯,很喧闹,是吆五喝六的吃酒猜拳声。

    店家赔笑着解释:

    “那边也是你们上海城里来的贵客,是招工的。”

    药商李四将两只手插在黑布棉花袍子袖口里,冲着那边的厢房呸的一声吐了唾沫,低声骂道:

    “骗子”

    又回过头来,冲着钱主任露出讨好的笑。

    灯光恍惚,钱主任走进客房,看不清楚脸色。

    药商李四跟着他进门,大概是因为惭愧雷家大宴上的提醒做的不够到位,李四又开始详细给他讲解那些上海来的招工客。

    纺织业是一个很大的行业,又因为民国里,风气开放起来,纱厂的工人三天两头的闹罢工,闹游行。

    纺织业的老板们对这种自由工人也很头疼,干脆大比例的用起了包身工。

    包身工是一种半奴隶性质的制度,包工头到偏远农村或灾区去诱骗农民,将他们的未成年子女骗去城中当工。

    做这一行的老板嘴巴都很利落,能把一根稻草都说成金条:

    “住的是洋式的公司房子,吃的是鱼rou荤腥。一个月休息两天,我们带着到马路上去玩耍。”

    “嘿,几十层楼的高房子,两层楼的汽车,各种各样好看好用的外国东西……”

    “老乡,人生一世你也得去见识一下啊!做满三年,以后赚的钱就归你啦,我们是同乡,有交情。孩子交给我带去,有什么三差两错,我还能回家乡吗?”

    可是事实上,他们住的确实是洋房,但是一间房子里能塞进几十个人。上海的景致确实繁多,但他们两点一线,上工的路上都要被押送,防止逃跑。

    至于吃的,那真是猪食一般,胡乱熬煮出来的。穿的,衣衫褴褛都不足以形容的破旧。

    包工头骗过来的工人,付出的身价极低,一般都是承包三年十五个银元,最多也才三十个银元。

    这些工人每天被押送去工厂做工,一个月就能挣八个到十二个银元,钱都落尽了包工头的腰包。

    煤炭墨条都不足以形容那些包工头的心肝之黑。

    每个包工头所带包身工的人数,也就表示了他们的排场和财产。少一点的三五十个人,多一点的带到一百五十个人以上。

    排场大的包工头,不仅可以放债,买田,造屋,还能兼营茶楼、浴室、理发铺一类的买卖。

    他们代替包身工到工厂里和老板谈薪水待遇,直接放狠话给工厂老板:

    “不听话的,你只管打,打死了,我们过来负责烧埋。”

    包身工人命都送进了别人手里,仅仅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乡间人懵懂。

    工人的事,钱主任听的早就不能再听了,他摆手制止了药商李四的介绍。店家把几碗热干面送进来,喷香的芝麻酱搅拌,又撒了一些鲜红的辣椒末。

    钱主任只吃了几口就放下了,上床后盖几条被子,依旧是没有半点热气儿。

    钱主任后来游历广阔。去过北冰洋,访过南极洲。

    他说,八冬县的冬天是很冷的。

    身边的人凑趣的解释说,因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