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心

真正的匠人精神,是用心做好手下的每一件事。不图名、不为利,来自内心的热爱,源于灵魂的本真。如此方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作家 晓泉叮咚 分類 都市 | 15萬字 | 54章
第22章 “有眼不识泰山”的故事
    第22章 “有眼不识泰山”的故事

    查腾飞说完,转头看向了,查日轩身旁的查日颀。

    一双眼睛如同火炬,灼灼地盯着后者的脸庞。

    像是要看清,一切虚假与谎言。

    “日颀,你那一千块钱,到底是不是偷的?”

    “跟爹说实话!”,查腾飞冷声问道。

    口气里,满满的质疑意味。

    查日颀被父亲这么一盯,起初心里多少有些打鼓。

    可他在听清楚,对方的问题后,立刻平复下心态。

    淡定地摇了摇头,回答说道:

    “爹,我没有偷钱。”

    “那一千块钱,不是我偷来的。”

    “来源非常干净、正当。”

    “你放心吧……”

    “我就算没有钱,也绝对不可能去做,偷鸡摸狗的行当。”

    “这是我的原则,也是我的底线!”

    查日颀在说出,这一番话的时候,脸上的表情相当自然。

    仿佛是在诉说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查腾飞闻言,没有吭声。

    而是继续盯着,二儿子的眼睛看。

    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一个人的眼睛,往往最能反映出,他的真实性格。

    所以查腾飞想以此判断,查日颀到底有没有说谎……

    查日颀也没有说话,直直地站在那里,任由父亲打量。

    两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持续了约莫,十余秒钟的时间。

    最后,查腾飞长长地叹了口气。

    选择相信二儿子的说辞,跳过了这“一千块钱”的话题。

    进入到下一个主题,说道:“好吧……”

    “既然日颀,你都这么说了,爹也没有理由不相信你……”

    “下午的事情,都过去了……”

    “咱们以后就不要再提了!”

    “我把你们叫到竹屋里来的目的,其实还有一个……”

    “就是再给你们重温一遍,咱们先祖的恩师——泰山的故事……”

    查日轩和查日颀两兄弟,听到父亲这话,顿时只感觉头都大了一圈。

    脸上的失望神色,丝毫不加以掩饰……

    查腾飞口中的这个“泰山”,指的可不是五岳当中,最出名的那一座山。

    更不是某部,外国大片里的男主角。

    而是传说中,查氏手工竹艺一脉创始人、查家先祖授业恩师的名字。

    关于“泰山”的故事,查腾飞从小就给查日轩和查日颀讲。

    每年的除夕夜晚,都会在零点左右讲上一遍,年年都不例外。

    二十多年过去,两兄弟早便听得,耳朵都快起老茧了。

    可查腾飞仍会不厌其烦地讲,并且把这视为一项规矩、一种家族文化。

    似乎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起到带领后辈,缅怀先祖的效果。

    他这般做法,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两个儿子,对“有眼不识泰山”故事的耳熟能详。

    “相传,春秋时期的大发明家、华夏建筑鼻祖、木匠鼻祖——鲁班,曾经收过一位弟子,名字叫做泰山。”

    “我们都知道,这个鲁班是非常厉害的。”

    “他对机械的理解,已经到达了一个,无人能及的高度。”

    “不仅发明了锯子、墨斗、云梯等,能给生活带来便利的物品。”

    “还制造过能飞去敌国境内,侦察情况的木鸢。”

    “算得上是当时,首屈一指的能工巧匠。”

    “对国家的兴衰,都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收徒弟的标准……”

    “不用说,我们也能猜到,肯定特别高!”

    “而咱们先祖的授业恩师——泰山,便是凭借着自己,过人的天赋。”

    “幸运地成为了,鲁班众多弟子当中的一员。”

    “俗话说得好:‘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学习手艺这件事,关键还是要看自己。”

    “如果一个人,本身不努力。”

    “那么就是再厉害的师父,也教不好他……”

    “所以,鲁班就给自己的这些徒弟,定下了一条规矩:每隔一旬,也就是十天时间,他会检查一次,弟子们的学习情况。”

    “遇到学习木工手艺,态度不端正的徒弟,就直接赶走。”

    “只保留下虚心好学,又勤恳的徒弟。”

    “因为在他的眼里,只有勤奋的弟子,将来才有可能,在木工一道上取得成就……”

    查腾飞也不管查日轩、查日颀两兄弟,愿不愿意听他再说一遍,“有眼不识泰山”的故事。

    反正一张口,便娓娓道来。

    说到“态度不端正”几个字时,他还用若有若无的目光,在查日颀身上扫过。

    看得后者一阵发怵,不明白父亲的这个眼神,到底是想表达些什么……

    “刚好咱们先祖的恩师泰山,对木工手艺,没有太过强烈的兴趣。”

    “他更偏爱手工竹艺的制作与研究,经常利用课余的时间,琢磨手工竹艺技术。”

    “在木工技艺上,表现十分一般……”

    “历经几次检查,鲁班很容易就发现了这一情况。”

    “他以手工活做得不太好,且对待木工技艺态度不诚为理由。”

    “毫不留情地将咱们先祖的恩师泰山,逐出了师门。”

    “从那时起,咱们先祖的恩师泰山,开始没日没夜地,研究手工竹艺。”

    “用木工技术的基础,在竹工上加以改造、创新。”

    “渐渐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

    “不得不承认,咱们先祖的恩师泰山,在手工竹艺这一方面,当真有着过人的天赋。”

    “他很快便发明了很多,既美观又实用的竹制工艺品。”

    “还在一座大城市中,开了一家竹制工艺品店铺。”

    “积攒了一些,名声和口碑。”

    “在这座城市中,站稳了脚跟。”

    “三年的时间,转眼间过去……”

    “有一次,鲁班途经这座城市。”

    “听闻这座城市中有家店铺,里面的竹制工艺品很不一般,于是特意前来拜访。”

    “他还在店铺中,购买了几只竹篮、竹箱竹筐和竹凳。”

    “站在专业的角度,对这些手工竹艺品,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

    “鲁班认为认为它们,美观耐用、实惠便捷、手艺高超。”

    “给予了相当高的一个评价。”

    “他起初没有认出,咱们祖先的恩师泰山。”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