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三千

标签:宫廷侯爵关键字:主角:朱碧┃配角:于闲止,慕央男主心机狗套路帝,全文都是由他一个又一个套路贡献出来的,不喜误入。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贪财好色小心眼的女主,励志于炮灰了自己的经历。故事的中心思想是要传达一种自我牺牲精神,嗯。

第59章
    “不必了。”这时,于闲止道,他的语气淡淡的,“这碗药里添了夜jiāo藤,茯神,与huáng连,原该有定心宁神的功效,只是添得多了些,吃过不久,人就昏昏欲睡。”

    那婢女磕头道:“昌平公主恕罪,世子大人恕罪,这是王爷的意思,王爷怕七世子接风宴上吵闹,唐突了皇上,因此,因此……”

    我一愣,平西王李栟有十多个儿子,难免会有偏宠有冷落,未想他对这个李贤,竟凉薄成这个样子。

    可既是凉薄,为何不凉薄到底,何苦带上他来京城走这一遭呢?

    我原想问问于闲止是怎么瞧出那药的端倪的,可转而一想,医术高明如方清远,未必能一眼看出一碗药汤里搁了什么,搁了多少,于闲止未卜先知的本事,不过是源于他的一步千算心思神通罢了。

    我道:“把这药倒了。”

    婢女愣然:“可是长公主,王爷说——”

    “他只是痴钝了些,又没疯,是什么药?”我打断婢女的话,再吩咐,“倒了,如若不然,倒叫人以为是我朱家怠慢了贵客。”

    李贤原是换好了朝服的,可惜沾上的药渍,又该重新穿戴。

    耽搁了这许多时候,天已有些暗了,暮风四起,凉瑟瑟地chuī进宫来,李贤一面任宫婢帮他理冠帽,一面对我咧嘴笑:“昌平姐姐真好。”

    我点了一下头,jiāo代:“那你今日便听我的,你父王的接风宴上,切忌不可吵闹。”

    李贤的冠帽已整好了,他对着铜镜看了看:“公主姐姐说什么,阿贤便是什么。”说着,便要捉了我的手来牵。

    我还没来得及收手,忽然便被于闲止带得退了一步。

    他看了一眼宫门,说了句:“门前风凉。”然后褪下墨色大氅,罩在我身上。

    在一旁椅子上宝相庄严地坐了良久的小胖墩子似是终于参破什么玄机,下了地,来到李贤身边,分外严谨地叮嘱:“七舅舅,世婶已是世叔的了,她的手只有世叔能牵,但阿青可以牵着你。”

    作者有话要说:

    今明两天家里过中秋,没什么时间写,今天比较短小,明天估计也不长,之后加油多写点

    明天见~

    第54章 看朱成碧 04

    今晚的接风宴开在寻月台。

    寻月台建得别致,拾级而上,只见一片广袤平整的楼台,薄薄一层汉白玉铺于其上,中间挖了数条蜿蜒曲道,又设栈桥,又引活水,犬牙jiāo错。

    因此古人是登高望月,到了寻月台,是登上高处,却要埋头去找月影落在了哪一方水中。若逢中秋明月夜,便是月华,星晖,汉白玉光jiāo织的好景了。

    我因李贤的事耽搁许久,到了寻月台已有些晚了。

    莫白迎上来,与我和于闲止行了礼,说:“皇上与焕王爷还没到,其余人已来了大半,沈三少在栈桥头摆桌设了个彩头,与平西王正耍得投契,世子大人与昌平公主既来了,不如先去凑个趣。”

    话说着,寻月台上传来一阵笑闹声。

    于闲止“嗯”了一声,一手抱起小胖墩子,往台阶上走。

    李贤十分兴奋,拍手说:“凑趣凑趣,世子表哥,阿贤要去凑趣!”

    小胖墩子趴在于闲止肩头,颇持重地点点头:“这就去了。”白捡李贤一个嘴上便宜。

    栈桥头果然围了许多人,沈羽老远看见我二人,招呼:“闲止,小阿碧,你们快过来猜谜。”

    今晚赴宴的人其实不多,除了世家藩王,便是一些与天家有瓜葛的臣子宗室,彼此之间都沾亲带故,免去许多俗礼,反而更像家宴。

    桌上的谜面很简洁,一张红纸上画了一朵白chūn杏。

    沈羽说:“打一句诗,想好了便用案头的青笔直接写在纸上。”

    桌上还另放了一方玉镇尺,下头压着一叠旁人猜的谜底,我翻了翻,写什么的都有,挨边儿的写杏,写chūn,譬如“梅花已谢杏花新”,又譬如“chūn日游,杏花chuī满头”,不挨边儿的连“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都写出来了,也不知是怎么猜的。

    沈羽又道:“每个人都得猜,猜错了罚酒,倘猜对了,”他回身,指着内侍手上的手炉,“平西王备的彩头。”

    手炉做得别出心裁,红铜为瓤,外皮裹着金,金上镂空雕了繁花chūn宴,最后密密实实地罩上一层品质极佳的暖玉,玉是明透,穿玉望去,金上繁花似要开满人眼,若在炉内搁碳,那温热宜人,长久不褪。

    我在深宫二十余年,从未见过如此别致的手炉,也不知是哪家匠人巧夺天工。

    平西王李栟笑道:“别看这手炉jīng巧,谜可不好猜,每人猜一句,已猜了二十来句,没一个猜对的。”

    李贤挠着头,十分苦恼地盯了谜面一会儿,说:“阿贤猜不出,阿贤吃酒。”

    说着,接过宫婢递来的酒,一口饮了。

    小胖墩子说:“阿青人小,也猜不出,跟七舅舅一起吃酒。”伸手就去拿另一名宫婢手里的酒。

    沈羽先他一步夺过酒盏:“你是嫌抄经抄得不够,手指头又痒了?”

    小胖墩子转头往于闲止肩头一趴,告黑状:“世叔你看,二叔又欺负阿青了!”

    那头宫女又斟好两盏酒,预备给我与于闲止。

    我有寒疾,向来是能不饮便不饮,但若略微吃一盏,想来也无妨,何况眼下这么多人在,若推迟,凭的堕了旁人兴致。

    但于闲止的伤疾才是半点酒水都沾不得。

    我盯着谜面思量许久,想着帮他猜一猜也好。

    可谜面的线索太少,红纸上一朵白杏,眼下是寒冬腊月,杏是初chūn的花,我能想到最佳的,便是一句“梅花已谢杏花新”,方才已有人猜过,却是不对。

    我摇了摇头,刚要去接宫婢手上的酒,于闲止抬手将我一拦:“等等。”

    沈羽眉梢一挑:“怎么,世子大人心里像是有谜底了?”又对李栟道,“看来平西王的宝贝手炉要收不住了。”

    李栟大笑:“倘是闲止猜出来,本王便是舍了这手炉又何妨?”

    于闲止将小胖墩子jiāo给一旁的莫白,提了案头青笔,忽地一顿,别过脸莫名看了我一眼。

    我纳罕,还没辨出他这一眼是何意,便见他收回目光,下笔成诗,一句已落于纸上。

    红尘有幸识丹青。

    怎么是这句?

    周遭已有耐不住性子地问:“对了么?答对了么?”

    沈羽与李栟啧啧称奇:“不愧是远南大世子,心思奇巧,连这也能猜对。”

    见众人还是不解,沈羽又提点道:“你们且看看这红笺纸,想想让你们猜谜时,我说过什么?”

    让我们猜谜时,沈羽曾说,打一句诗,想好了便用案头的青笔直接写在纸上。

    红笺纸上,一行“红尘有幸识丹青”风骨飒然。

    我盯着这一句青笔写成的诗看了半晌,脑中忽然灵光一现。

    原来如此,沈羽竟是在谜面上取了巧,这张红纸上的白杏,只是一半谜面,而另一半谜面,则是沈羽这句“青笔写在纸上”,纸为红朱,墨为青雘,提青笔写在红纸,而“杏”字与“幸”字同音,提青笔写在红笺纸上的过程,可不正是红尘有幸识丹青么?

    我蓦地又想起于闲止在写下这句话时,看我的那一眼。

    丹青二字,丹作朱,青作碧。

    竟然是我的名。

    耳根子倏尔一烫,我一时有些无措,只得接了宫女手上的酒,讪讪地道:“我没猜出来,自罚一杯,自罚一杯。”

    酒盏刚到了手上便被于闲止夺过,他顺势拿了平西王的宝贝手炉塞到我手里,清清淡淡地道:“这个你收着。”然后一口将我的酒饮了。

    周围人见谜底已猜出,便都散了。

    莫白喊了一声:“世子大人。”

    于闲止摇了摇头,看向我,刚要开口,只听下头的内侍忽然通禀:“皇上到——焕王爷到——”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