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许用明火,怕弄得烟熏火绕的,污了他读书人的地盘。 这点叶家人同意,因为本来就只打算点炭。 其次,一个铁炉子下面烧着炭,然后架上一口大铁锅,锅里烧着热水,上面蒸着三格蒸笼,里面热着包子馒头。 就是叶家人自己也嘀咕,这不还是炉子上架口锅吗儿子/相公/哥哥/七叔到底在折腾什么?方形更好 出于对读书人的盲目尊重,叶家人都没有当面质疑。 这个蒸炉的作用,不在于加热,而更多的在于保温。 所以这包子馒头本来就是熟的。 这熟食从哪来,叶家厨房里蒸熟的,自家厨房蒸包子要不要成本啊? 当然要。 叶家宅子是在青山县城,搁现代的说法,就是城市户口。这种户口有什么好处?好处就是:别人吃菜,自己种,而城里人,买;别人烧柴,自己砍,而城里人,买。 烧火是有成本的,柴禾全是买的,一担柴就要一文钱。 叶家人不过蒸了几笼包子,就用掉了半担柴。 初一看不算什么,细水长流下来也是一笔大开支。 而且,叶家那边的蒸炉下还烧着炭呢,炭可比柴贵。 一天下来,就烧掉了十几文的炭。 再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叶信芳开始深深的认同这句话。 人家为什么是开包子铺,而他们偏偏要作死开包子摊。 夏天的时候还能用荷叶盛包子,冬天的时候,有铺子的就可以拿盘子盛,再不济就拿自家种的芭蕉叶。 叶家摊子上也有小桌子,大冷天的没人愿意坐,风一chui就凉凉了,学生们都情愿买了带走。 叶信芳家,也没有芭蕉树。 一开始张氏偷偷摸摸跑去摘人家的芭蕉叶,不过摘了两片就被发现了,差点追得张氏满大街跑。 叶子不够,拿什么装包子?拿纸。 张氏打算用叶信芳从前练字的纸,叶信芳不愿意,上面全是黑墨写的字,看着就脏。然后,一家人就买了一沓油纸,这种纸非常耐折,并且防水,价格嘛,就不便宜了,张氏卖包子的时候一张一张的用,就感觉心疼的抽抽。 最后,这样七算八算下来,不计买铁炉子的钱,光炭火、木柴、草纸,加上制作包子的成本。 23、商业奇才(万字大更) -2 在叶家这一家子商业奇才的辛勤运作下,叶家包子摊,终于! 实现了! 负盈利! 一天亏了五十文! 一家子gān得热火朝天,晚上数钱越数脸越难看。 杨慧满脸都是愧疚,自我检讨,"都是我不好,不该出这个主意。" "慧娘,不管你的事,要真是平分责任,这里每个人都跑不掉。"叶信芳一说完,除了三岁的妞妞,个个都低下了头。 "既然已经这样了,我们得反思一下,为什么会亏本?"叶信芳觉得自己真的是最失败的穿越者,别的穿越者,随随便便一个主意,就能挣得盆满钵满,而他已经这样苦心孤诣了,还是血亏。 真的,天生不是做生意的命。 "花销太大了,得不偿失。"张氏首先开口,说着瞪了叶信芳一眼,"都是你,非要烧炭!要我说,直接到饭点提个篮子去卖,照样是热腾腾的。" "这不是,再苦不能苦孩子吗……"叶信芳喏喏解释。 "穷人家的孩子就得吃苦!"张氏只觉得叶信芳今天酸溜溜的,往常怎么没发现这个儿子这么有良心。 张氏懒得听他叽叽歪歪,直接下决定,"明天不烧炭了,太làng费。" "娘,那油纸还用吗?"杨慧有些心疼。 张氏点了点头,开口道:"用,你们裁小一些,今天的太大了,照着今天的纸,一张裁成四张。" "那不就只有掌心大?拿不住包子。"叶信芳不太愿意,这样也太难看太抠门了。 "你不愿意,那就收钱,一张油纸一文钱,你看看他们情愿怎么选!"张氏没好气的说道。 生意惨淡,将原本脾气就不好的张氏,bi得跟pào仗一样,一点就着。 "不烧炭了,那炉子还搬吗?"叶珑小心翼翼的问道。 "还搬什么搬!"张氏一脸不高兴,"过几天就把那炉子卖了!" "别急着卖,我想想那炉子能gān什么。"叶信芳不太情愿。 张氏到底是向着自己的儿子,没有继续反驳。 第二天,经过一晚上的鼓气,一家人又重整旗鼓,斗志昂扬的开始了商业征途。 学子们拿着巴掌大的油纸,风一chui就凉凉的包子,狠狠的骂了几声jian商。 生意到底是比不上昨天了,但总算没有亏本了。 而叶信芳请铁匠做了个方形铁丝网,他不愿意卖掉炉子,想试试看能不能做点烧烤卖。 一家人也很配合,没说什么,就帮忙穿了一晚上的签子。 第三天,私塾门口烧烤生意,确实很新奇,就是这份新奇,搞出了大新闻。 私塾里午时放学,中午休息一个时辰,下午继续上课。 一下了课,学子们便呼啦啦的跑出私塾。 叶家的包子摊在这摆了两天,也有了几个回头客。 张氏脚边放着一个大篮子,用厚厚的gān净白布盖着,立面是热的馒头包子。 而她手上动作不停的反转,铁网上的穿了签子的肉片,烤的嘶嘶作响,泛着焦huáng色的诱人光泽,她小心翼翼的拿刷子,轻轻的涮上一层油。 又抹上一层提前调好的酱料。 没有孜然粉,叶信芳便拿酱料替代,他调的酱料非常特殊,其他人都不会。 不多时,喷香扑鼻,张氏只觉得自己的味蕾都在颤动,咽了咽口水,脸上挤出一个慈祥的笑容。 没有人教她,老太太硬是无师自通的给自己立出了一个和蔼可亲的邻家老太太人设。 "新鲜的肉片诶,一文钱一串诶,不好吃不要钱~"张氏见人流靠近,便主动叫卖起来。 "老婆婆,我要两个馒头。"不过十岁大的小男孩,一身衣服十分朴素,却洗的gāngān净净,小脸仰起,甜甜笑着跟张氏说话。 一般人看到这种可爱的场景,估计心都要化了。张氏脸上笑眯眯的,心里却骂了一句小穷鬼。 将两个馒头勉qiáng用油纸包好,"拿好了,小郎君,暖暖热热的,吃饱了不想家。" "谢谢婆婆。"小男孩笑了笑,露出两颗可爱的小虎牙。 "婆婆这有新出的吃食,烤肉片,要不要买两片尝一尝?很便宜的,只要一文钱一串。"张氏笑着问道。 "不了,婆婆。"说完狠狠的吞下口水,将铜板递过去,转身回了私塾。 张氏还是没忍住翻了个白眼。 一文钱就那么薄薄的一片肉,大多数人还是觉得太贵了,因而只看不买。 还有跟过分的,有的学生买了馒头包子,也不急着走,就站在小摊子面前吃,吃一口馒头,然后深吸一口烤肉的浓香,吃一口,吸一口,吃一口,吸一口。 张氏看着别提多生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