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案上拿来一份系了红丝带的竹简放到姬涵澹面前。 这份竹简本来要直接送到女帝姬涵澹手里,可是女帝带着大将军李蔺微服出访,去了永乐巷,于是就在第一时间送来了太宁宫,交给太后定夺。 “好,母后先吃鱼。” 姬涵澹接过竹简,展开竹简浏览。 “魏国发兵30万,分东西两路,进犯大乾!魏国竟然真的发兵了?” 怎么都没想到,才在林煊的小院里提到魏国会在近期发兵大乾的事,就有八百里加急来了。 这林煊,未免知道的太多了一些。 料事如神,几近于妖? “母后是怎么批复的?” 一般这种情况下,收到八百里加急,他们需要先做出第一阶段的批复作为应对策略。 否则,如果等什么都商议好再做行动,大乾早被攻破了。 “打仗的事,并不是我擅长的,我只是传旨西北大营和北江王集结大军,随时准备出击。” “具体该怎么打,还是得由你来决定。” “另外,打仗需要的粮草供应,我正在安排人着手统筹,不会让你有后顾之忧。” 太后李凝雁放下筷子,略一皱眉,说道:“这次魏国来势汹汹,是为了雪耻,不论胜败对我大乾都会有很大的损失,若你掌管的禁军在此战中损耗过大,怕是难以镇住你其他几个兄弟。” “我建议你给他们下发征调令,让他们率军北上,和魏国大军硬碰硬,先损耗一些。” 别人或许不知道,但是太后李凝雁一直都知道。 这个大乾对女帝姬涵澹不满的人大有人在,若是姬涵澹有一些衰弱的迹象,就是其他分封的姬姓诸王造反争夺皇位的时候。 “只是,这样就有一个难题,粮草的供应就会变得捉襟见肘,我暂时还没有想好。” “母后,先吃鱼,此事不必担忧,按正常应急预案,为西北大营和北江王供应粮草即可。”姬涵澹笑笑,胸有成竹地说道:“若是现在动我几个兄弟的军队,他们怕是会磨蹭拖延,反而误了大事,此次只需有北江王出征即可。” 太后李凝雁一愣,神色一变:“这,可北江王手中不过7万大军,如何挡得下魏国30万大军?” “若是如此,怕是北江王会反了大乾,和魏国合兵一处!” “不可啊!” 第9章 这北江王能不反? 目前,大乾和魏国接壤的地方,主要由西北大营和北江王镇守。 西北大营有大军5万,北江王有大军7万,加起来就是12万,靠这12万大军来抵挡魏国的30万大军,难度很大。 毕竟真要算起来,北江王的大军里,真正能打的精锐不到2万,可能有2万普通兵力,但剩下的3万可以说是纯粹的地方杂牌军了。 就是这种情况下,女帝姬涵澹竟然只打算让北江王出征。 7万人打30万,这不是逼迫北江王去送死吗? 北江王能不反? 若是北江王一反,西北大营可能会是第一个腹背受敌的目标。 甚至北江王投降魏国,和魏国大军合兵一处,就等于有37万大军进犯大乾,而西北大营被破,大乾将陷入难以想象的危险境地。 这怎么能让太后李凝雁着急?! 只是,自女帝姬涵澹登基以来,大小战役三十余场,还没有一场败绩,全是大获全胜。 真的会犯下这样愚蠢的错误? “母后不用着急,朕自有把握!非但北江王不会反,魏国的30万大军也杀不到大乾境内,反而这魏国会给大乾送上一州之地。” 女帝姬涵澹自信无比地说道。 “这,怎么有可能?” 太后李凝雁连鱼也不吃了,有些担忧地看着女帝姬涵澹。 有道是骄兵必败,更何况这魏国30万大军进犯大乾,事关国家存亡,不可不慎重啊。 “女儿,你可不能因为在战场上百战百胜,就过于骄傲啊。” “母后放心,因为这魏国皇帝,快死了。” 女帝姬涵澹说道。 这话一出口,太后李凝雁越发地震惊。 她好端端的一个女儿,大乾的传奇女帝姬涵澹,怎么出宫一趟,净说起胡话来了。 根据她得到的情报,魏国皇帝29岁,正值壮年,年轻气盛,无病无灾,怎么可能会无缘无故就死? 眼看李凝雁脸上露出急切的神色,姬涵澹不再保留,将林煊在小院里说过的分析稍稍润色了一下,给太后李凝雁详尽地解释了一遍。 “竟有此事?” 李凝雁快速地找出了几个竹简,竹简上记录着有关于魏国上层的诸多情报。 尤其是魏国将领与魏国皇帝的矛盾,更是分毫不差。 双方的矛盾在去年的魏国南征主帅魏无忌自刎后,更是达到了极点。 当时,要是没有魏国皇帝的六道催命圣旨,魏无忌根本不会盲目率领魏国、晋王联军盲目向前推进,自寻死路。 按理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魏无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