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芊芊赶紧托付她,“婶子,帮我个忙儿。 刘大夫说娘不能喂孩子,因为要吃药。 必须找个奶娘回来喂我弟弟。 您坐了马车,帮我到各村问问,找两个刚生产过的媳妇儿回来。 我家一月出三两银子的工钱,也准许她们带着自己的孩子过来。 我们家里包吃住,最少半年的工期。 您看看选本分老实嘴巴,干净健康的。” 荣婶子自觉这任务重要,一口就应了下来。 “这工钱好,一定会有不少人想来。 我这就出发!” “赵大哥,辛苦你跟着荣婶子走一趟,尽早回来。” 赵斌点头,“好,你放心。” 白老大搓着手,想要抱抱儿子,白芊芊就当看不见,转身又把孩子送了回去。 白老大失望,蔫巴巴蹲了回去。 荣里正父子和村老们对视一眼,都觉得这个时候,该帮一把。 于是,白芊芊再出来的时候,荣里正就开了口。 “白师傅,这次你娘早产,也是一股急火儿。 想必你也听说了,昨晚翠萍闹出一些丑事,其中对你有几分牵连。 你娘也是太心疼你了,这才有些凶险。 我们先前同你爹商量了一下,不能总这么下去了。 过几日,村里出面做主,替你们家里和老宅分宗。 这般,老宅再有任何事都同你们家里没有任何干系了。 以后,团子考秀才,你们家里过日子,都不会受老宅的影响了。 你觉得,这般可好?” 白芊芊眼睛一亮,方才她为了激起老娘的生机,说要搬去府城。 虽然她早有这个想法,但若是实行,还要几年。 她倒是没想起,还能分宗。 这个时空,宗族对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荣辱几乎和宗族都捆绑在一起。 若是以后团子考学,有这样的祖父母,叔伯,绝对会被拖累。 趁着这个机会,彻底甩脱老宅。 分宗,就是彻底没了干系,即便老宅犯了诛杀九族的事,也不会牵连到他们一家。 她望向白老大,问道。 “爹怎么说?” 白老大听闺女语气淡淡,心头一紧。 闺女发脾气也好,撒娇哄人也好,都是好事。 但每次这么淡淡的问他什么,就是最关键时刻。 他若是选择不好,就真是要失去这个家了。 闺女真的能带着母亲和弟弟们搬去城里,把他扔下… “我也觉得分宗好,彻底同老宅分开。 但你爷爷奶奶到底生了我,所以以后每月送一次米粮供养,他们过世那一日,我给发丧。 其余,我绝对不会再管。” “好,今日里正和各位村老在座,也替我们家里做个见证。 我爹以后若是按照今日许诺,没有反复,我即便出嫁,也会和两个弟弟一起孝养我爹终老。 若是我爹依旧如同往日一般,为了老宅之人,一次次让娘和我们姐弟三个寒心。 那我白芊芊宁愿担起不孝之名,也要带我娘和弟弟们远走。 留下我爹专心做个孝子!” “好,白师傅放心。” “是啊,白师傅,你爹就是心软一些,但还能分清是非。” “以后分宗,那些人死活就同你们一家没有干系了。 他们再有什么事,就真是自己找不自在了。” 里正和族老们纷纷应和,白芊芊这才让开门口位置。 “爹,我娘该醒了,您去看看我娘,陪她说说话。 一定不要让她生气激动,否则要落病根儿。” “好,好!” 白老大如蒙大赦,赶紧起身就往屋里走,什么也顾不得了。 里正等人眼见如此,到底心里有几分不舒服。 当爹的,被驯的这般模样,实在是有些落了威风和体面。 但那些来帮忙接生的妇人却是心里羡慕之极,若是她们也有这样厉害的闺女护着,何苦总被男人拳脚相加。 郭先生一直没有说话,从头看到尾,眼里神色有些复杂,三分惊讶,七分欣慰。 白芊芊眼见这十多人都是为了她们家里而来,这会儿天色也要黑了,不好让他们就这么空肚子回去。 于是,她就开口邀请道。 “各位叔伯婶子,荣爷爷,郭先生,我娘敢刚生产完,不好惊动。 不如请各位到隔壁赵家小坐,我整治几个好菜,谢过各位前来帮忙儿。” 荣里正却摇头,“你们一家平安就好,吃饭就不必了。 后日洗三,到时候一起喝酒就是了。 你好好照顾你娘,有什么事需要人手,就去村里喊一声。” “是啊,白师傅,你照管家里都好。 大伙儿都是熟人,不差这么一顿饭。” 众人说着话儿,就纷纷起身告辞了。 郭先生走在最后,叹气说了一句。 “子女与父母,不可计较太过。 伤父母一千,损自己八百,何苦呢。” 白芊芊神色暗了一瞬,默默行礼,没有说话。 她也知道自己偏心了,对白老大总有几分苛责和不满,对刘玉芳却是包容之极。 这里有一些情绪是原身留下的,毕竟太多岁月里,是刘玉芳用瘦弱的身体,护着儿女,不被打骂,甚至剩了口粮给他们,自己饿得面黄肌瘦。 但白老大,每次回来时候都是天黑了,自己吃的饱足,甚至还喝的半醉。 他带回的饭菜会送去孝顺父母,甚至是兄弟,很少想起还有妻儿没有吃饱。 可以说,男人心粗,想不到那么多。 但不可否认,他也不疼妻儿,起码妻儿没有父母兄弟在他心里的比重大。 所以,如今,自己有了能力,白芊芊下意识想补偿母亲,想要报答她那些岁月的呵护和疼爱,这也是人之常情。 可是在任何外人眼里,免不得就觉得,她对父亲和母亲完全不同于,太过偏颇… 赵斌和荣婶子赶着马车,带了两个妇人回来的时候,白家院子里香气弥漫。 鸡汤刚刚熬好,咕嘟嘟冒着热气,让寒夜多了几分温暖。 周嫂子端了鸡汤往屋里走,兰兰就跑去开了院门儿。 荣婶子领了两个妇人进屋,拍去一身寒气,她才进了东屋。 白芊芊正给母亲盛鸡汤,劝着。 “娘,这鸡汤里还加了人参,最是补养身体,您多喝两碗。 弟弟不用你喂养,所以,这汤里我加了盐,味道特别好。” 荣婶子听了就笑道,“大嫂子,你可是咱们十里八村,一个这么享福的娘了。 刚生一个大胖儿子,闺女又这么孝顺。 就这碗鸡汤,旁人生了多少个孩子,也没喝过一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