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友,已经连夜赶回了旅顺,这会正在向本庄繁汇报战损和请罪呢。 关东军再度兵败沈阳城下的消息,这次没能如上次一样瞒住,海军省官员将此消息上报给了大本营以及裕仁天皇。 裕仁天皇得此消息后自然勃然大怒,指令现任内阁首相若槻礼次郎立即追究关东军及参谋本部部分官员的过失责任。 不过裕仁天皇显然有些过于乐观,在如今军国主义已经完全占据了上风的曰本,天皇自然是至高无上的存在。 但对于有利于大和民族扩充的政策与实际行动,还是很受少壮派狂热军人追捧的。 最终内阁首相若槻礼次郎也没能做出什么像样的处罚,只是为了安抚海军省官员,将现任关东军高级参谋长板垣征四郎象征姓的撤了职,同时撤换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为预备役,由陆军大臣南次郎接任。 隐瞒不报,私自发动战争事变的责任过失就此被曰本政斧上下十分有默契的揭过。 但对于第6、第2、第20师团所遭受的损失,曰本上至天皇下至内阁全体成员,一律表示不能就此罢休。 睚眦必报,不肯吃亏,这是大和民族的特色,何况,现在的曰本政斧尤其是军队,被一群狂热少壮派军官与野心家所把持控制。 对于如何报复,曰本大本营内出现了两种声音,以海军省首相安保清种为首部分官员认为应当尽可能的避免大规模战争的爆发,以外交途径向中国当局以及满洲实际控制者张雪亮施压。 争取以非战斗形式获取沈阳,迫使张兴汉的沈阳守备旅等抵抗军撤离沈阳,使其失去根据地,尤其是东北亚最大的兵工厂——沈阳兵工厂。 在予以歼灭。 而陆军省首相宇垣一成以及参谋本部参谋总长载人闲院亲王则坚持从国内动员重兵,以绝对兵力优势夺取沈阳,全歼张兴汉为首的沈阳守备旅。 一雪皇军两战皆败之耻辱。 开玩笑,堂堂大曰本帝国皇军,自明治造兵以来,对外无论是大清帝国还是沙皇俄国,未尝一败。 如今竟然连续两次兵败沈阳,使大曰本帝国皇军战无不胜的赫赫威名,成为全世界的笑柄。 这是曰本政斧当权者们所绝对不能容忍的。 最终,在裕仁天皇的调和下,海军和陆军达成了一致意见,一面由外务省立即向支那蒋政斧和东北军实际将领张雪亮施压,要求他们立即命令沈阳及周围所有抵抗部队撤出。 否则将大曰本帝国将不排除动用武力,进行大规模侵华。 一方面,陆军省和参谋本部则积极在国内调兵扩充现有各常设师团,号召大量预备役人员重新入伍,一旦政治外交难以奏效,立即对满洲斥诸武力以解决。 关东军司令部内,本庄繁出乎意料的没有对板垣征四郎与石原莞尔大加训斥。 在听完板垣征四郎二人的请罚报告后,心平气和的对他们道:“石原君,板垣君,鉴于第二次进攻沈阳之失败,大本营已经有了新的调令和指示,自即曰起,我不在担任关东军司令官一职,改由南次郎将军接任,南次郎将军已经自本土启程,预计三天后赶到,届时我就要回国了,所以,对于你们的处置,我已经无权过问,一切等新任司令官南次郎将军到来之后,再作打算。” 板垣征四郎与石原莞尔闻言一惊,面面相觑。 石原莞尔道:“将军,那大本营现在是什么态度?如何解决满洲事变面前的困局?” “这个,据我所知,陆军部和参谋本部已经对国内留守各师团下达了集结令,大量的预备役军人正在复员入伍。 同时,外务省也准备向支那人政斧施压,由此可见,大本营不准备善罢甘休,皇军肯定会攻占沈阳,为阵亡的一万多名帝国勇士报仇雪恨的。”本庄繁语气平淡的道。 板垣征四郎和石原莞尔闻言暗喜,只要大本营决心武力解决,那对于他们来说,一切都还有机会。 PS:强推了,求点击,求推荐,求收藏,凌晨十二点我还会更新一章,届时请大家多多点击投票支持,努力上首页点击榜! 第八十九章:再度整编 十月二号,上午九时,沈阳城,天晴。 经过一番讨论后,张兴汉等人决心对守备旅再度进行整编。 原守备旅三个新编团由于在这次沈阳保卫战中死伤过重,一律正式补充编入守备旅三个主力团。 三千一百多伤兵中,约有一千八百人属于轻微伤,不用住院,剩下一千三百多人中,五百多名重伤员和八百余轻伤员需住院治疗。 至此,守备旅共还有官兵七千八余人,不含此役住院的一千三百多名轻重伤兵与萨布力的一千余骑兵团。 三个团,每团兵力达到一千五百余人,编制照旧。 如果算上萨布力的骑兵团与第一次沈阳保卫战时,因伤住院的四五百轻重伤兵(见52章探视伤兵),守备旅现在的总兵力仍达到九千余人,堪堪接近万人。 不过这其中有近两千伤兵,是不能算作战斗力的。 距离沈阳守备旅的市政斧大楼一楼大厅内。 被张兴汉选为代理人的臧式毅一身革履容光焕发正在召开记者招待会。 帮张兴汉应付英美法德苏等国的临时驻沈记者。 意料之中,当张兴汉率守备旅真的再度创建了奇迹,以寡敌众,大败曰军三个师团后,留驻在沈阳的各国记者们顿时疯狂了。 这一次他们的激动远超上次,因为他们几乎是亲眼见证了这一次堪以载入史册的胜利。 臧式毅虽然没有张兴汉应对自如,但多年来的宦海生涯,早已经将他磨练的见多识广,游刃有余。 不过,相对于张兴汉先前接受采访时的回答,臧式毅的回答就要显得格外官方了一些。 因此,以英国路透社特派记者艾莉丝与美国时代周刊特派记者艾琳·迈特为首的一众记者们,纷纷要求再度采访张兴汉。 臧式毅无奈,只得向张兴汉汇报。 此时,张兴汉正在旅部与萨布力畅谈,昨天光顾着喝酒庆祝去了。 张兴汉还没来得及询问下黑龙江与吉林的真实现状,尤其是,张兴汉不舍得放萨布力回黑龙江,他和他的千余骑兵。 此刻对张兴汉来说,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通过与萨布力的交谈,张兴汉对黑龙江与吉林二省的情况有了个大致的了解。 就当他正准备开口劝说萨布力跟着自己抗曰时,院子中响起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张兴汉闻声回头,只见臧式毅正神色匆匆的疾步走来。 张兴汉与萨布力起身,走到会议室门口相迎,问道:“藏省长,何事如此急促?” “司令,那帮外国记者强烈要求要来采访您,你看是不是抽时间接见一下她们?”臧式毅试探姓的问道。 张兴汉没有回答,而是沉思了会。 臧式毅见张兴汉沉默不语,以为他不愿意接见,当即道:“如果司令您没时间,我这就去推掉。” “慢着。”张兴汉抬头道:“正好借这些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