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秦颉的话。 李严等众位将领,脸色也变得极为凝重。 久攻不下,朝廷有理由质疑秦颉的领兵能力。 一开始人少攻不下宛城,朝廷还能理解。 后面加派徐璆等人前来相助,部队虽不如北军精锐,好歹也是郡兵。 总比黄巾贼寇那群乌合之众要来得强。 在兵力占优势的前提下,还没能攻下宛城,问题就很大了。 不管他们是不是差点就攻下了,朝廷要的是结果,而不管过程如何。 如果迟迟得不到朝廷想要的结果,那么问罪于秦颉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李严等人有心为秦颉排忧解难、出谋划策。 奈何经过前番一战。 宛城黄巾完全颠覆了他们对乌合之众的看法。 如何像对方那样意志坚韧、团结一致的部队都叫乌合之众的话。 整个汉朝天下除了北军、南军之外,大部分的部队都是乌合之众了。 尤其是刘毅后面带回的那支部队,简直强的可怕。 个个以一敌十,比他手里的部队还要精锐。 好在数量不多,只有三千不到,不然就太可怕了。 李严直到现在依旧心有余悸,当日被对方追杀的画面历历在目。 哪里还有破敌良策教秦颉。 其余众将见李严没有开口,也都纷纷摇头叹息。 见众人皆是沉默不语。 秦颉无奈的摇了摇头。 实在不行,到时候再放手一搏、强攻一波。 据探子传回的消息。 宛城总兵力两万多,虽然人数不如他们。 奈何占着城墙之利,兵精粮足。 尤其是听说最近又多了三千骑兵,战斗力还在先前那两千多精锐之上。 面对刘毅强大的部队。 单靠他们这点兵马,想要正面攻下难如登天! “诸位将军既无良计,且回去整军准备攻城事宜,莫让京师怪罪我等懈怠。 贼寇们的守城物资总有用完的时候,那时便是我们的机会。” 嘴里这么说,他的目光还是死死的盯着李严、周亮等人。 希望有人能够想出好的方法。 几位将领闻言,齐齐叹了口气。 强攻放在先前或许还有用,现在可能不灵了。 四万打人家两万普通士卒都没能攻下。 何况是现在面对人家,兵力不比他们少多少的的精锐部队。 不说守城,人家要是主动出城攻击,他们都未必吃得消。 面对这样的部队。 他们感到十分棘手、头疼。 秦颉目光希冀的望着,作战经验丰富、谋略出众的李严、周亮。 希望他俩能够想到破敌的办法。 不能说李严、周亮之前的计谋不好。 只能说是低估了刘毅的实力、以及百姓突然倒戈让他们猝不及防。 若非是百姓临时加入守城,只怕宛城早就被他们收复了。 若他们二人都想不到破敌良策,那真的只能选择强攻。 纵然贼寇可能不再守城,主动出城迎敌。 他也在所不惜。 逼对方正面一战,就算输他也输的服气! 见秦颉目光灼灼的望着自己,李严几度欲言又止,最终无奈长叹,选择了沉默。 宛城上下一心,兵强马壮。 刘毅长社一战,尽显谋略。 倘若刘毅没有带万兵马,他倒是有计可施。 如今只能喟然长叹。 顺着秦颉的目光。 最终大家都将注意力,放在了沉默不语的周亮。 从进议事厅到现在,他都没有说过一句话,这不像是他的作风。 平日议事,他好坏多少都会给出一点建议。 很少有像今天这样,从头到尾保持沉默的。 “益真可有破敌良策?” 秦颉试探询问道。 见秦颉问话,周亮没有马上作答。 他之所以沉思这么久而没作声,是因为上一次的大败,对他的打击有点大。 若非自己献计,或许也不会损失那么多兵马。 作为献策者,他多少有些自责。 秦颉没有怪罪他,但他却依旧很愧疚。 在撤兵回南就聚的这些时日,他一直都在思考计策,弥补自己的过失。 前些日子更是多次出城前往宛城查探,而后再回城不断完善自己的策略。 经过多次推演,如今他已有七成把握,能够收复宛城。 在众人的目光中。 周亮缓缓起身,谦逊如常,他朝秦颉拱拱手,开口道: “亮确有一计,只是还不太成熟!” “哦?是何计策且说来听听!” 秦颉闻言,面色一喜。 其余众人亦是纷纷竖起耳朵,洗耳恭听,等待他的发言。 相处了这么久,大家都很了解周亮的性格,没有把握的话他轻易不说出口。 既然开口,计策多半是有可行性的。 只要计策可行,总好过让他们强攻城池,徒增伤亡。 见众人目光灼灼望着自己,周亮也不卖关子,解释道: “前几日我在宛城外绕城观望,寻找破城契机。却是让我想到了声东击西之计。” 声东击西? 众人依旧不解,如何个声东击西之法? 秦颉目光热切的望着周亮:“还望益真,细细说来!” “宛城城西与城南之间,有个缺口尚在修缮之中。 秦太守可先派一军,佯攻宛城北门; 再派一军佯攻东门,后再派一军埋伏于西门之外。 于四更时分……” 认真聆听完周亮的计策。 秦颉依旧想不明白,周亮的用意何在。 派三路兵马,又进攻又埋伏,关键别人不一定上当啊。 他疑惑道: “欲使北、东两门佯攻不被识破,当如何?” 周亮成竹在胸道: “攻打北门带少量攻城器械制造声势,攻打东门的士卒带上大量攻城器械奋力攻城。 久之敌军必以为识破我军声东击西之计,届时伏兵可乘机攻入宛城。” 秦颉恍然大悟: “益真目的是在对方城墙缺口?” “正是!我们可挑选身手矫捷士卒,身带攀爬之物,趁敌军救援宛城北门、东门之际。 于破损处爬入城内,乘机打开西门城门,我军伏兵可尽入城中。 彼时北门士卒改道前往东门共同攻打,贼寇必然率军守东门。 趁贼寇兵力受牵制,秦太守再率军攻入西门,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宛城有七成机会收复!” 如果对方是其黄巾部队,周亮觉得机会至少是九成九。 吃过亏的他,不敢再轻视刘毅,是故有此一说。 秦颉经周亮一点拨,终于明了他的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