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明预备天子

:老朱同志开局一个碗,打下一片江山,随后便抱着朴素的思想,尽心尽力地培养继承人,文官武官都使劲往太子手里塞,大事小事都指点一番,太子越得人心他就越高兴。只可惜朱标同学在历史上英年早逝,老朱同志彻底开启杀神模式,为了朱标同学的儿子朱允炆顺利继位杀了一...

作家 一只贝壳 分類 都市 | 101萬字 | 536章
第92章
    老朱同志虽然不在意,马秀英却很是有兴趣,利用这些东西为他布置了一番,使得厅堂里终于像个样子。

    太师椅旁站着一个蓄长须的男人,正是李善长。他的脸型偏gān瘦,那把胡子一直长到了胸前,让其看起来是个很jīng明的人,穿着一身深褐色的衣服,布料并不华贵,也并不便宜,以舒适为主,显得很是低调,完全看不出这是朱元璋手下的第一文臣。

    “公子。”李善长脸上挂上了非常热情的笑容,好像恨不得给朱标一个大拥抱。

    “李先生。”朱标回礼,“我听说您在这里,所以想过来拜会一番。”

    “来,请坐。”李善长将桌上的东西通通拿走,腾出地方来招呼小厮过来泡茶,解释道,“这段时间积压下来的文书有点多,让公子见笑了。”

    朱标刚坐下的屁股又抬起来,说道:“既然您有事要忙,我就不打扰了。”

    李善长那是什么人啊,怎么肯错过这个刷存在感的机会,当下就急忙留人,说道:“公子坐吧,坐吧。文书虽多,却已经处理得差不多了,臣陪公子聊一会儿。”

    朱标于是又重新坐回去。

    两个人也没什么可说的,共同话题只有老朱同志,但也不能就聊他吧,于是就谈起当前的情况来。

    李善长笑眯眯地找出一张地图来,给朱标讲了讲朱元璋现在都占领了哪些地方,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陈友谅如何如何,张士诚又怎样怎样。

    宋濂虽然也给朱标讲过这些,但说句实话,两人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他讲给朱标听的,是目前的势力分布状况,李善长讲出来的,是未来的计划以及布局。

    “张士诚出身盐贩,其实没有什么本事,武呢,是他的弟弟张士德qiáng些。管理方面,另一个弟弟张士信有些才华。”李善长捻着胡子道,“张士德呢,已经败给我们了,饿死在牢里。这几年张士诚逐渐变得堕怠,事情都是张士信在管,对付他……”

    他停顿了一下,接着道:“不难。此人骄奢yín逸,国中的大臣送什么礼都收,我们这边派了不少人过去助长他的气焰,还没有怎么动作,就已经让他行事更加无度了。”

    谈起这件事来,也让李善长觉得有些好笑,自己这边的行动还没展开,敌人就先自己堕落了,虽然是好事,但未免有一拳打在棉花上的空虚感。

    “此处,还有此处。”李善长在图上画了个圈,“都很富庶,日后打下来,税赋能补很大一部分亏空,这些地方土地肥沃,用来屯田也是很好的。”

    朱标听得津津有味,李善长也不把他当小孩子,朱元璋开小会时和他们定下来的目标与计划,全都掰碎给他讲了一遍。

    “先生你是说,张士信出门行军,还要带着蹴鞠、美女和酒宴桌椅?”朱标长了大见识,大受震撼。

    “不错。”李善长也觉得离谱,“且此人喜欢游谈之士,手下的将领都是些会耍嘴皮子的人,出去打仗,就算是打输了回来,也不受罚的。”

    朱标不知道该说什么,突然就明白了刘伯温的意思,老朱同志不得天下,还有谁能得天下?

    想来也有趣,老朱同志是农民出生,后来是游僧,但他当和尚那会儿也没人管,四舍五入一下约等于乞丐,陈友谅呢,打渔的,张士诚,卖盐的。

    这里面说起来,竟然还是张士诚家庭条件最好。

    他们三人各有优点,都是厉害角色,可是在身份上,那别说什么谁瞧不起谁。

    李善长继续道:“这次龙湾之战,大帅和我们本都做好了张士诚在后袭击的准备,丢几块地也就丢了,保住应天才是最重要的,可是没想到——”

    “没想到他不仅不和陈友谅里应外合,连自己都不愿意动一动。”

    “正是。所以张士诚对我们并没有什么威胁,只要把陈友谅压下去,大帅的大业必成。”

    “嗯。”朱标点点头,很有收获。

    李善长突然卷起图纸来,将它放回了书架上,一副不再讲下去的样子。

    他走出门去,竖起耳朵,听着城外的动静,他知道这个时候也差不多该来了。

    果然。

    轰隆一声pào响。

    朱标坐在椅子上,感觉地底和头顶都震了起来,地上的石子似乎在跳,顶上的天花板似乎在向下落灰尘。

    整个应天城都在pào声中无形摇动着,好像是人们的心一样,面上没有影响,实则都被拉扯着,一直扯到了龙湾去。

    一条透明的、坚韧的、常人看不见的宽广的气运,把一城之气与帅府紧密地黏合起来。

    人道的气运在此刻如同锅中烧开的沸水,于上空翻滚晃动,似乎稍有不慎就会颠覆。
更多章節請下載APP
海鷗小說APP 海量小說 隨時隨地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