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陛下亲笔题字,两位大儒亲至。 如此消息,如同风暴一般疯狂蔓延,迅速席卷长安。 越来越多的人闻讯赶来,围在飞黄楼门口。 此刻,飞黄楼门前,人头攒动,摩肩接踵。 秦屿疑惑的看着含笑的孔颖达,说道:“不知是何请求?” 孔颖达缓缓说道:“小友诗才惊世,出口必是传世好诗。因此,老夫想趁此机会,请小友再作诗两首。哦...若是能让我二人再将诗句写在墙上,那再好不过了。” 这... 这是不遗余力的在帮秦屿。 秦屿怔怔的看着二人。 李纲则是说道:“小友诗才自是不必多说,老夫也是自愧不如。而小友除蝗赈灾之举,更是功在当代,为百姓谋生路。老夫年事已高,不能帮小友什么,只希望这残躯,还能起些作用。” 不能帮什么? 以二人的名声,若是将秦屿的诗写在飞黄楼的墙壁上,那飞黄楼,以后可就相当于读书人的圣地了。 这意义重大。 当然,也是二人对秦屿有信心,若是秦屿写出两首烂诗,那结果就另当别论了。 反正肯定很酸爽。 秦屿觉得,李纲二人,不愧是当代大儒,其风骨,令人敬佩。 二人此番前来,结交秦屿是一方面。 但秦屿知道,更重要的,恐怕二人是想用他们的名声,将食用蝗虫之事,迅速推广出去。 以此,造福百姓,稳固社稷。 不由得,秦屿冲着二人稍稍作揖,说道:“两位大儒这般想法,我是求之不得。莫说两首,就算十首八首,也未尝不可。” 孔颖达摆手笑道:“莫要太多,两首足以。” “好。”秦屿含笑点头,转头对已是呆滞的程处默说道:“叫人准备笔墨吧。” 程处默惊醒,连忙道:“俺去,俺亲自去。” 说完,转身跑开。 而秦屿则是侧身道:“请移步。” “求之不得,哈哈...” 孔颖达二人大笑进了酒楼,而身后的众人,则是一窝蜂似的紧紧跟随。 这等场面,前所未见,他们怎能错过? 此刻,一些读书人暗自庆幸,幸亏今日来凑了热闹,若是不然错过这般大事,悔之不及。 人很多,将飞黄楼门前挤爆,但所有人都是自觉的距离两位大儒三步远。 他们,注视着两位大儒,更注视着秦屿。 神童一名,已是在长安传开。 但看神童当场作诗,可还是头一次。 这可是不可多得的机会。 “笔墨来了。” 程处默很快拿回笔墨。 孔颖达二人对视一眼,李纲笑了笑,说道:“便你先吧。” 孔颖达也不推诿,点头上前,提笔蘸墨,看着秦屿,说道:“秦小友,请吧。” 秦屿缓缓点头,随即沉思须臾,笑了笑,说道:“我这飞黄楼,不仅售卖蝗虫美食。不可多得的乃是一众极其浓烈的好酒,世间除了飞黄楼,再无第二个地方有此酒。” “哦?”孔颖达笑道:“既然如此,稍后老夫定要品尝一番。” “那是自然。”秦屿点头,说道:“那这第一首诗,便以酒为题吧。” “请。” 秦屿道:“题曰,《自遣》。” 说完诗题,秦屿并未让孔颖达就等,见他写完诗题,便是继续说道。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秦屿念的速度不快,他念完之时,孔颖达便是写完。9 随后,众人尽是盯着墙上,孔颖达刚刚写完的诗句。 字,自是不必说,大儒的字,怎会差? 他们看的,是诗。 “这诗...” “果真是好诗...” “诗句颓废,愤恨世俗之意明显,这竟是小秦大人作出来的...” “没有失意的人生经历,也能作出这等诗句...嘶...” “不愧是神童。” 孔颖达笑着看着诗句,缓缓说道:“好一个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老夫今日便在这里醉上一回,不知可好啊?” 秦屿笑道:“求之不得,两位大儒亲至,那是飞黄楼的荣幸。” “哈哈...”孔颖达开怀大笑,将毛笔递给李纲。 李纲接过,打趣道:“这第二首,可不能比第一首差啊。” 秦屿沉思须臾,说道:“我想了想,这第二首,便不写诗了。” “不写诗了?” 众人一怔,他们正兴奋着呢,秦屿竟然说不写诗了?嬯寷 寷 这... 这怎么可行,围观之人,无不是露出焦急之色。 李纲问道:“那写什么?” 秦屿道:“写一句话。” “一句话?” “什么话?” 秦屿笑了笑,既然他们想将这里打造成读书人的圣地,那...便成全一番,又如何? 念及于此,他缓缓说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什么?” 秦屿的话音一落,正如晴天霹雳,震彻众人内心,有如大道之音,隆隆作响,久久不能平息。 李纲的毛笔,已从手上掉落,却浑然不知。